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人体尿液中管型的检验与探讨(2)

2019.7.31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人体尿液中管型的正常参考范围

  因为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实验室是否使用同样的技术和手段,检验技术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其对检验结果值的差异影响很大,用低倍显微镜来观察视野和表述的方法并不精确,用定量法德报告方式也因个体差异其结果差别很大。如Wenk于1981年提出正常人应少于1~2个/ml,而Kesson于1978年提出正常人清洁尿中偶见,而Millen检查100个正常人发现尿透明管型52个/片,细颗粒管型为195个/片总管型26个/片,而Hyodo报道133名正常人中段尿管型平均024个/μl。我国于1987年对21个省市地区的适宜年龄组儿童进行过尿管型筛查出有疾患者1901人占受检总人数的085%。随后他们提出尿沉渣管型异常为透明管型≥5个/HP,颗粒管型≥3个/HP,红细胞管型≥1个即不正常,新生儿在1周内可见少量的透明管型,而Smally报道认为正常人在低倍境下偶见透明管型外,不应见到其他任何管型;但在平时正常人在大量运动后尿液中也可以镜检出形态短小的细颗粒管型,有些人甚至可以达到几万/ml。因此可见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理状况其尿液中管型数量,种类等结果相差巨大。这点在临床上须注意,应区别对待。

  临床意义

  有多数文献报道:透明管型如持续多量出现于尿液中,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提示说明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严重的病变透明红细胞管型是肾出血的重要标志。细颗粒管型偶见于正常尿中,也常见于大量运动后(脱水),若大量出现则提示有肾实质损伤的可能。粗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若透明管型同时存在则提示有肾病及严重感染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病及长期高热患者,白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细菌性尿路感染等,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慢性肾炎及肾小球肾炎等。

  总之,在日常临床的检验工作中,只要对尿液标本中管型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与分类,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就一定能够为医师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从而使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7-58

  2 杨晓丽.超声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9):621-623.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94.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