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五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IgE)的区别与应用(一)

2021.3.0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嗨,点进来的你

 

有没有和曾经的我一样

 

以为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知道体检的时候会有免疫球蛋白检测

 

但是不明白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是啥

 

清楚免疫球蛋白有多种类型

 

但是种类太多总是被绕得团团转

 

即便你这样迷惑了

 

我也猜测你很可能是生物或者医学生

 

否则,你可能就会像我老弟一样以为

 

IG嘛,那个有名的电子竞技俱乐部

 

(哈哈,此处还特意百度了下到底多有名)

 

。。。。。。

 

作为一个生物圈的科研汪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我眼里的Ig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清、淋巴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的一种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在机体防御疾病的重要成分在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疫苗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即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Ig分子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所组成,L链与H链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根据H链恒定区结构的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种:IgG、IgA、IgM、IgD和IgE。

 

 

       IgG: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它约占总的免疫球蛋白的75%,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机体合成IgG的年龄要晚于IgM,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应对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的水平,40岁后逐渐下降。

 

       【IgG临床意义】

 

       升高意义: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等;

 

       ⑤类肉瘤病。

 

       降低意义:

 

       ①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

 

       ②代谢性疾病: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等;

 

       IgM: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BCR)。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为巨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血清中检出IgM 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IgM临床意义】

 

       增高:胎儿宫内感染、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支原体肺炎、巨球蛋白血症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IgA: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但血清型IgA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出生4-6个月后开始血中开始出现IgA。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