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涂片检查淋球菌有关问题的探讨

2021.5.1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近年来,性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燃,逐年增多,而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淋病的诊断依据主要为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当前实验室检查主要是直接涂片查菌及培养,目前我院仍将直接涂片查菌列为淋病诊断的常规项目,鉴于此,我现将淋病涂片检查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1 涂片查菌的临床意义

 

 1.1 对男性淋病性尿道炎(尤其急性尿道炎)诊断价值很大,有助于早确诊、早治疗,对女性淋病性宫颈炎及尿道炎也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对其他淋病如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幼女阴道炎(尿道炎)、淋菌性皮炎及淋菌性前列腺炎等,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2 评价疗效及判定治疗:有效治疗或治愈后,脓细胞及淋球菌则逐渐减少、消失。

 

 1.3 辅助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炎。

 

2 提高涂片检查的有关技术性问题

 

 2.1 采取标本:是保证查菌阳性率的最关键步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采样技术并认真对待。常见的淋病有:男性急慢性淋病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女性宫颈炎、尿道炎、膀胱炎,其他有幼女阴道炎及尿道炎,新生儿结膜炎,淋菌性脓肿,淋菌性皮炎,淋菌性咽喉炎等。

 

 2.2 制片:取样试子涂片时,试子要在玻片上轻轻向一个方向滚动,切勿用力来回摩擦,以免破坏脓细胞,使淋球菌溢出细胞外。另外,拭子轻轻滚动,可使脓细胞保持舒展的原形,细胞膜完整,细胞内的淋球菌清晰可见,可使涂片较薄,避免细胞堆积、重叠、染色易掌握,保证细菌及细胞的染色质量。淋球菌在脓细胞内外的位置及细菌革兰氏染色的质量对淋球菌的判定是非常重要的,制片后要自然晾干,并及时加热固定后待染。

 

 2.3 染色:淋球菌必须作革兰氏染色,玻片有余时可作美兰单染或复红补充染色,染色时要视片子厚度适当掌握染色时间,尤其脱色切勿过度,误将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染成革兰氏阴性菌。另外,染液配制,保存等都要重视,保证染液质量。

 

 2.4 镜检:染片需及时镜检,镜下先大致观察涂片的厚度,细胞分布及细菌染色情况,然后选细胞单层分布及染色良好处仔细检视。镜检者对淋菌的染色、形态、大小等有切实的了解,勿将其他革兰氏阴性球菌或球杆菌误视为淋球菌。涂片内如有较多脓细胞且有柱状上皮细胞时,应仔细检查淋球菌,以免漏诊。在急性淋病患者可见脓细胞内的淋球菌,淋球菌的形态比较典型(革兰氏阴性肾形双球菌)。慢性患者淋球菌往往在细胞外(女性不宜只根据细胞外革兰氏阴性球菌诊断淋病)。有效治疗后,淋球菌发生形态改变,菌体膨胀,着色较淡,有时镜下难以确定,女性生殖道常有革兰氏阴性球菌,要注意与淋球菌鉴别。

 

    检查淋球菌时,还要注意有无其他有临床意义的细菌、真菌及细胞等。总之对于淋球菌的疑难涂片要反复检查,力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提高治愈率。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