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胃腺癌牙龈转移病例报告-1

2022.1.08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口腔的致癌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化学性致癌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生物性致癌因素,遗传、机体易感性和种族差异等。但转移性癌在口腔中较少见,根据Allon等的研究,转移至口腔的常见原发癌部位依次为肺(24.2%)、肾(13.5%)、皮肤(10.6%)和乳房(8.7%)。而来源于胃癌的几乎很少见,目前国内仅少量文章报道,且患者多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我科于2019-05-15收治1例胃腺癌牙龈转移的患者,详细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发现右侧下颌后牙区牙龈肿块6个月”于2019-05-13来我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发现右侧下颌后牙区出现一黄豆大小肿块,无明显疼痛不适,进食时无影响,无明显出血,未予以重视。患者就诊前1个月因胃部不适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胃腺癌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未予以放疗和化疗等联合治疗。胃癌术后病理结果如图1。

 1.png

胃癌术后1个月,患者自觉口腔内不适,原有肿物明显增大,影响进食,偶有出血。于当地医院行口腔牙龈肿物活检术,病理结果显示:“结合病史考虑转移性腺癌(牙龈)”,遂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下颌牙龈恶性肿瘤”收入院。

 

专科检查:患者面部尚对称,右侧面部稍隆起,皮肤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口内见:46牙位近中至47牙位远中,颊侧牙龈及部分牙槽黏膜软组织膨隆,大小约4cm×5cm,表面菜花状,触之易出血,触痛明显,质地软,基底硬,活动度差。内界波及舌侧牙龈但未越过颏舌沟,外界于颊侧前庭沟。右侧面部、舌部、下唇无神经麻木症状。右侧颌下区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度一般,无触痛,余颈部未及明显淋巴结。CBCT影像详见图2,术前口内牙龈病灶照片见图3A。

 2.png

患者入院后经完善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9-05-15全麻下行右侧下颌牙龈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右侧下颌骨方块切除术+右侧肩胛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部分骨组织已被破坏。术后病理:肿块内见增生的异型细胞呈不规则管样、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大、深染,胞浆粉染,浸润性生长(图3B)。

 3.png

免疫组化:异型细胞CK20(-)、Villin(+)、CDX-2(小灶区+)、CK7(+)、Ki67(约40%+)、TTF-1(-)、MapsinA(-)。病理诊断:转移性腺癌,首先考虑胃来源。颈部淋巴结(送检8枚淋巴结中有1枚)见癌转移。术后予以化疗,经随访5个月,效果良好。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