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股骨平滑肌瘤病例分析

2022.1.1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女,21岁。左大腿间断性疼痛3年,疼痛程度无变化,夜间发作频繁。无发热。既往史:(-)。体格检查:左大腿活动自如,视诊及触诊未发现肿物,触压痛(+);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温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1)左侧股骨正侧位DR片:见左侧股骨中上段内侧骨干皮质增厚,其内见边缘分叶状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透光区,部分突入髓腔,边缘有硬化,病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致密影,邻近骨旁可见斑点状钙化致密影,未见骨膜反应(图1a,1b);2)左侧股骨MR平扫:左侧股骨中上段内侧增厚的皮质内可见略不光滑结节影,分别突入髓腔及骨外,结节呈等T1、长T2信号(与同层面肌肉对比),中心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邻近大腿肌肉受压,结节旁软组织稍肿胀(图1c~1e)。

 1600818835310672.png

1600818857689547.png

图1a,1b左股骨正侧位DR片。见左侧股骨内侧皮质增厚,其内见分叶状囊样溶骨性骨质破坏透光区,突入髓腔,边缘硬化,病灶内多发斑点状钙化影,病变边界清晰;图1c~1e左侧股骨MR平扫。图1cT1WI轴位:肿块T1呈等信号,邻近骨皮质明显增厚,内侧皮质欠连续,可见软组织影突入髓腔。图1dSTIR轴位,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多发低信号钙化影,髓腔受压变窄。图1eSTIR冠状位,病变位于骨皮质内,内侧软组织轻度水肿

 

诊断意见:左侧股骨皮质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手术过程:全麻后取左大腿外侧纵行切口,逐层分离股骨外侧肌层以板钩拉开,于股骨中上段内侧见肿瘤组织,已侵破内侧骨皮质,呈黄白相间胶冻状,范围约2 cm×4 cm大小,术中彻底刮除肿瘤组织,骨髓腔两端呈闭塞状态,术中开通。术中诊断:股骨肿物,考虑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并行植骨术。术后病理:梭形细胞弥漫分布,交错排列或平行排列,核杆状深染。免疫组化:Actin(SM)(+),S-100(+-),A-CK(-),EMA(-),CD34(血管+),CD68(+),Ki-67(1%+)。(股骨肿物)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平滑肌瘤(图1f)。

 1600818881873757.png

图1f病理: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密集排列,胞浆丰富红染(HE100×);免疫组化:瘤细胞SMA弥漫阳性表达(100×)

 

讨论

 

平滑肌瘤是平滑细胞肌起源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子宫、胃肠道、皮肤及粘膜,而骨内平滑肌瘤极为少见,且通常起源于中轴骨,因此临床不易诊断。由于骨内缺乏平滑肌细胞,有学者认为来源于骨内血管平滑肌。经文献检索,截至目前国内外发表的骨平滑肌瘤仅11例,分别发生在胫骨4例,尺骨2例,腓骨、耻骨、跟骨各1例,股骨2例,其中1例发生于股骨颈,为多部位发病的平滑肌瘤病,而本病例为单发于股骨干的皮质内,尚无人报道。

 

总结本病例及尚能查据的文献,长骨平滑肌瘤具有以下特点:30~55岁之间居多(8/12例),女性较多见(7/12例),生长缓慢,发生于长骨的病例中,发生于骨端占5/8例,骨膜占3/8例,发生于皮质内尚无报道。临床常表现为非特异疼痛,部分局部可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具有一定的特点,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破坏,其内可有钙化,周围可见较薄的硬化缘,少见有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可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晰,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一般无软组织水肿。本例与以往报道不同点是病灶主要位于皮质内,骨皮质不均匀增厚,周围软组织可见轻度水肿,且肿瘤侵破内侧骨皮质进入髓腔。组织学检查有时也不能明确诊断,而免疫组化的Actin(SM)阳性具有诊断特异性。

 

影像学上需与以下发生于皮质内的疾病进行鉴别:1)骨样骨瘤:一般直径小于1.5 cm,病灶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反映较为明显,软组织水肿较重,而本病例较轻;2)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8~20岁的青少年,常见于干骺端,肿瘤内无钙化,无骨膜反应,一般不侵袭到骨外;3)造釉细胞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胫骨干前侧骨皮质,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囊或多囊状骨质破坏,可伴局部骨皮质缺失,边界不清;4)神经鞘瘤:少有钙化,病灶皮质呈膨胀变薄,MRI上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强化;5)骨肉瘤:发生于干骺端的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常见骨膜反应、Codman三角及软组织肿块等恶性征象。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植骨术,预后较好,目前尚未有复发案例。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