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严重...-3

2022.1.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术后处理:手术完成时病人自觉下肢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改善甚至消失,旋转工作套管检查视野内有无出血及残存碎片等,并一边退工作通道一边内镜监视椎管内、外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病人一般卧床平均6小时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术后3天复查腰椎MRI(见图3),进一步检查有无残留髓核组织及神经根有无得到有效减压;术后3月内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育锻炼。

 1578271957412169.png

图3A:术前MRI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突出髓核向上游离;B:脊柱内镜下示突出髓核;C:术后MRI示突出髓核消失;D:术中摘除的髓核

 

3.疗效判定

 

定期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e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Macnab标准评定疗效。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5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配对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以及椎管血肿等并发症。手术时间65~90min,平均83.5min;卧床时间3~8h,平均6h;手术后住院3~7天,平均5.2天。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前腰腿痛VAS为7.21±0.56,术后3个月1.41±0.24,术后6个月1.27±0.15,末次1.14±0.12,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见图4);术前ODI为74.61±2.25,术后3个月为17.62±0.93,术后6个月为17.71±0.54,末次随访是14.6±0.51,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见图5)。

 1578271984419262.png

图4 VAS评分(x±SD)

***P<0.001,与术前相比较

 1578272001748329.png

图5 ODI评分(x±SD)

***P<0.001,与术前相比较

 

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优10例,良2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2.3%。疗效中等的1例为右L4/5向上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左侧L3/4椎间孔入路三靶点-脊柱内镜技术,术后右下肢疼痛消失,但出现右侧拇背伸肌力0级,踝背屈3-级,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腓骨头处压痛,考虑侧卧位术中体位性腓总神经损伤,予以积极腓总神经阻滞治疗,术后末次随访踝背屈肌力恢复至5级,拇背伸肌力3+级,足背麻木较前稍改善,病人自诉不影响日常生活。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