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颌面部巨大恶性增殖性外毛根鞘瘤病例分析

2022.3.0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外毛根鞘癌首先由Headington1976年提出,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外毛根鞘肿瘤。一般认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为化学刺激、感染、外伤等导致外毛根鞘鞘内容物的增生,多数报告病例出现在老年人长毛发的解剖部位。尽管多数显示良性肿瘤的临床进展,但是有报道显示肿瘤局部活性升高,甚至局部扩大切除后具有潜在转移的风险。我科收治1例发生于颌面部巨大恶性增殖性外毛根鞘瘤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85岁,35年前颏部出现黄豆大小硬性结节,无痛,不痒,一直未消退,结节旁间断出现数个硬性结节,颏部硬变范围加大,曾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诊断”肉芽肿”。期间肿物未消退,2000年再次取活检诊断为”汗管瘤”,患者2012年因下唇局部化脓10余天入院,入院后切取活检病理报告:”增生纤维瘢痕组织胶原化显著,其中见坏死、钙化形成,部分区见炎性坏死,未见肿瘤性病变”,控制感染后出院。

 

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左侧口周结节慢性增生,伴局部疼痛再次入院,检查见:左侧颏部6 cmX7 cm肿物,向上至左侧颧骨下方,累及整个颏部、下唇、左侧鼻唇沟,左侧上唇至唇中处,左侧口角处肿物表面见多个结节状突起,皮肤破溃,肿物质地硬,边界不清(图1)。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1646534237541475.png


磁共振影像示:下颌骨左侧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肿块,考虑肿瘤可能性大。下颌骨左侧皮下软组织内见约4.5 cmX3.0 cm不规则状等长T1等短T2混杂信号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与下颌骨左侧分界欠清,颈部软组织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2)。

 

1646534237961137.png


入院后行切取组织活检,结果示:皮肤附属器来源恶性肿瘤,倾向于外毛根鞘瘤恶变(图3)。免疫组化p63(+),p16(+),CK8/18(-),CEA(-),p53(+5%),ki67约5%。考虑患者年龄大(85岁),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与家属沟通后予以放射治疗。

 

1646534238105041.png


讨论

 

临床上,外毛根鞘癌是不起眼的孤立的丘疹,通常类似于基底细胞癌。组织学检查,表现出典型的小叶增生,缺乏清晰的细胞粘蛋白和滤泡周围的栅栏样结构。外毛根鞘引起的肿瘤约占皮肤肿瘤的0.1%,Saida等1983年定义了外毛根鞘瘤的三个阶段:外毛根鞘囊肿,(腺瘤阶段);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TT),(假上皮瘤样阶段)和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MPTT)(癌的阶段)。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是良性肿瘤,很少发生恶变,可以以步进式的方式从外毛根鞘囊肿变成PTT演变成MPTT,临床上肿物突然增大和组织病理学证据,如重大异常有丝分裂,细胞多形性,边缘浸润反映恶性转变。本例可能代表了恶性增殖性外毛根鞘肿瘤的转化过程。

 

Rangel等提出了将增殖外毛根鞘肿瘤分为以下3组:①(良性),局部病损;轻度核异型性,缺乏有丝分裂,坏死,神经与血管的入侵。②(恶性低级阶段)类似于组1但表现为不规则,局部侵犯真皮和皮下组织。③(恶性高级阶段)侵入性增长模式,核异型性明显,病理有丝分裂形式和坏死,有或没有神经与血管的入侵。增殖标记物Ki67和p53有助于对三阶段的分类。本例患者曾切取3次病检,病理均未明确诊断,因此明确病理类型是本病诊治的关键。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