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粪便酸碱度(粪便pH)介绍

2022.3.07
头像

zhaoqisun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粪便酸碱度(粪便pH)介绍:

  粪便检查的一项。粪便酸碱度检查,可帮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粪便酸碱度(粪便pH)正常值:

  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 

粪便酸碱度(粪便pH)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多食肉后呈碱性,多食糖类及脂肪时呈酸性。
  异常发酵时为强酸性,高度腐败时为强碱性。
  病理性表现:
  如细菌性痢疾粪便为碱性,pH约8.0。
  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酸性,pH约6.1-6.6。
  血吸虫病粪便为碱性。


    需要检查人群:


    腹痛腹泻,疑似细菌感染病人。

粪便酸碱度(粪便pH)注意事项:

  检查时要求:
  1、不要大量食肉类食物。
  2、为避免干扰检验结果,请勿使用棉花棒挖取。
  3、粪便采集量请勿过少,以避免无足够的检体以供检验。
  检查前准备:
  1、按照日常饮食习惯,不要大量进食肉类,以免影响结果。
  不适宜人群:
  没有不适宜人群。

粪便酸碱度(粪便pH)检查过程:

  将粪便溶解后取上层悬清液用pH试纸测定。然后对照比色卡查看酸碱度。

相关疾病

  二糖酶缺乏症,小儿糖吸收不良,血吸虫肠病,痢疾后综合症,阿米巴肠病

相关症状

  痢疾样大便,腹胀,腹部肿块,脱水,腹痛,呕血与黑便,便血,便秘,恶心与呕吐,腹泻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