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低压性脑积水病例分析

2022.3.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低压性脑积水临床上鲜有报道,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医生对其如何治疗有一定困惑。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收治1例急性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低压性脑积水,经用可调压分流管进行低压分流,并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恢复良好。现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病例

 

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于2014年8月入院。查体: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分,左侧瞳孔直径4.0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2.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偏瘫,左侧肢体刺激有活动。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颞叶血肿,量约50ml左右,中线右移(图1A)。

 

14863406123346.png


图1A:入院时头颅CT检查

 

予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出血原因为左侧颞叶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术中出血凶猛,但仍予畸形血管团全切。术后予气管切开,脱水、抗炎、醒脑等对症治疗。4周后患者神志渐转清,拔除气管套管,但失语、右侧偏瘫;查体见头部切口愈合好,减压窗凹陷。

 

6周后患者出现头痛不适,不欲进食;复查CT示原颅内血肿基本吸收,两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扩大,脑室额角部周围有明显渗出,考虑脑积水(图1B),但减压窗压力不高。

 

14863406229391.png


图1B颅内血肿清除术后6周头颅CT检查

 

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为73mmH2O,脑脊液生化无异常;考虑为低压性脑积水。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选用可调压分流管,考虑到若单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能减压窗进一步凹陷,不利于脑功能恢复。故同时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术中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再在额部钻孔,置入分流管脑室端,术中见脑脊液流速偏快,连接阀门后将分流管腹腔端置入下腹腔。

 

术中选用美敦力可调压管,设置压力为1.5(70~90mmH2O)。术后1周患者仍时有头痛不适,予调低压力为1.0(35~55mmH2O)。10d后患者头痛不适症状稍有缓解,再次调低压力为0.5(15~25mmH2O)。其后患者头痛消除,语言及右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至2015年2月,患者神志清楚,能有言语交流,右上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复查CT示脑室较前缩小,脑室周围渗出明显吸收(图1C)。

 

14863406322041.png


图1C:二次手术后1个月余图1患者入院时及两次手术后的头颅CT检查

 

2.讨论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多表现为高颅压脑积水,还有部分为正常压力脑积水,低压性脑积水极少见,1994年Pang等首次报道。其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室扩张,脑室周围有渗出等脑积水表现;但腰穿压力明显低于正常。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考虑其发生机制可能首先由于脑室扩张,在皮层径向力的作用下产生挤出效应,导致脑组织的细胞外水分缺失,继而引发脑组织内磷脂或蛋白的丢失,室管膜周围的胶质增生,导致脑顺应性的增大,产生低压性脑积水。临床上可以见到,对于脑出血或脑外伤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急性期颅内压偏高,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颅内压逐渐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减压窗进一步凹陷,出现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另外,脑积水患者,无论是梗阻性还是交通性,多是由于脑脊液的回流吸收障碍引起,由于脑室内脉络丛每日持续不断分泌脑脊液,在脑室与脑表面之间存在压力差,又由于脑的通透性增加(由于颅内非特异性炎症因子的分泌和或脑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脑组织通透性增加,这种通透性在脑白质及脑室周围相对明显),故可在较低脑室压力下也能产生脑室扩张和脑室周围渗出,出现脑积水的临床症状,选用中等压力分流管治疗无效,出现分流不足,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进一步恶化,需应用低压分流。临床上可选用可调压分流管,可根据症状调节压力,避免过度分流和分流不足所引起的某些并发症。

 

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可以恢复颅腔的正常生理结构,恢复正常的颅内压和脑生理,改善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临床上遇到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出现脑室扩大、脑室周围有渗出,但腰穿压力明显低于正常的表现,需考虑低压性脑积水的可能。术中应选用可调压分流管,同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以稳定颅内压,术后根据患者的症状适时调整压力,对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益处。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