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截骨修整及软组织减容术治疗先天性巨趾畸形病例...

2022.3.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一例截骨修整及软组织减容术治疗先天性巨趾畸形病例分析


先天性巨趾畸形是以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第二趾发病率最高,第一、三、四、五趾发病率依次降低。稳定型巨趾畸形巨趾与其它趾一样按比例生长,患者进行型巨趾畸形巨趾生长的速度远超其它趾。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基因变异、神经诱导、局部内分泌或旁分泌紊乱等假说。我科收治 1 例先天性巨趾畸形患者,采用截骨术及软组织疗法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右足巨趾畸形 20 余年入院。患者右足趾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大、畸形,不伴有足趾肿痛,家族中无类似畸形史。查体:右足趾巨大畸形,长约10CM,宽约6CM,周长约20CM,局部无红肿、压痛,肤温及感觉正常,四肢躯干未见畸形、包块及色素斑( 图 1a,b,c )。X 线:右足趾巨趾畸形改变 ( 图 2 )。平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单,患肢捆绑止血带,自右足趾内、外侧切口,保护侧固有动静脉及伴行神经,截除远节趾骨,沿骨膜剥离、掀起足背侧皮瓣( 图 3,4a );从近段趾骨内侧、外侧分别用微型摆锯去除增生的骨组织,修除异常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钝性分离趾骨下方软组织,暴露跖趾关节,见跖趾关节已经完全融合,稳定性较好,用微型摆锯修整跖趾关节上下、内外骨赘及增生物,将跖趾关节底部修成光滑的“船肚”形,以利于日后跖趾关节负重 ( 图 4b )。切除多余软组织进行组织减容,缝合伸趾肌腱与屈趾肌腱,预防肌腱回缩,冲洗并缝合术口,留置引流胶片2 条 ( 图 5 )。术后皮肤及破碎的骨组织送检,病理报告:皮肤上皮明显角化亢进,皮下纤维脂肪、血管及骨骼肌增生并交错分布 ( 图 6 )。术后 21 天拆线,患肢开始负重。拆线后远端背侧有一溃口,约 2 mm×2 mm,穿鞋后溃口不愈合约2 个月;取出一线结后,嘱患者患足暂不穿鞋,此后 3 周溃口愈合 ( 图 7a,b )。


1647335813743133.jpg


1647335813135122.jpg


讨论

 

1824 年,Von Klein首次报道了先天性巨趾畸形,直到1967 年,Barsky对此病进行了大样本的研究。先天性巨趾畸形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指 ( 趾 ) 骨和软组织的异常生长,发病率极低,大约只占1/18000,无家族聚集现象,与性别无关。本病不伴有其它部位的畸形,与染色体变异无关,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逐渐增长异常变大,最终导致畸形。Brooks 和 Lehman 曾于1924年提出: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巨指( 趾 )畸形发生率更高,两者有关联。有学者认为:巨指 ( 趾 ) 畸形与神经的支配影响有关,两者密不可分,故把这种巨指 ( 趾 ) 畸形称之为“神经区域内的巨趾症”。对于巨趾畸形的治疗,目前主要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软组织减容术、骨骺阻滞术、截骨修整术等。儿童足趾畸手术的最佳时机为出生后6个月至4岁,本例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治疗应以截骨矫形为主,重塑患趾的外观,改善其功能。

 

手术难点

 

假关节的形成。X 线片显示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假关节已形成,截骨后会造成假关节不稳,若不进行截骨难以达到减容的目的。术中所见跖趾假关节已融合,截骨修整后假关节稳定性较好。

 

足弓负重的问题。第一跖趾关节是足的负重点之一,截骨会破坏负重中心,不予处理难以达到理想的矫形效果。术中发现患足第一跖趾关节下方软组织质韧、弹性较好,关节下方的脂肪垫能起到很好的负重、缓冲作用,对关节下方进行“船肚”样修整,去除增生骨质,将截骨面修整成光滑的弧形,可以减少术后负重对第一跖趾关节下方软组织的刺激。

 

跖趾关节内外侧的减容问题。跖趾关节内外侧骨质增生严重,修剪骨质时,应注意皮瓣长度与其基底血流的相互关系,否则易造成皮瓣的坏死。手术大范围切除皮下异常增生的脂肪组织后,应对足底部脂肪垫内外软组织进行美观修整,切记缝合术口前要留置引流,保持引流通畅,最后进行加压包扎。巨趾畸形手术治疗后由于其背侧皮肤缺乏足够血供,往往容易发生缺血坏死,表现为皮肤溃疡,甚至是骨外露。目前多采取缩短跖骨、逆行足内侧或足背侧皮瓣移植术进行治疗,甚至更严重者,可能需采取截趾术。采用截骨修整及软组织减容术治疗先天性巨趾畸形,术中须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适量切除异常增生的脂肪组织,既保证畸形得到矫正,也能维持皮瓣的血液循环。在截骨成形时,微型摆锯能够使跖趾关节尽快成形,并将跖趾关节底部修整成“船肚”样,有利于行走、负重功能的恢复。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