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先天性髌骨外脱位病例分析

2022.3.2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因右膝关节无痛性跛行15年于2014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快速行走后跛行,跑动时易跌跤,不能跑步,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先天性髌骨外脱位(图1a),于当地医院在关节镜下行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术治疗,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1年后在当地医院第2次手术行半腱肌转位成形术,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直位髌骨位置恢复(图1b);1年后再次脱位,期间未接受治疗。现为明确原因,来我院就诊。


1648526673141138.png


入院查体:右下肢较对侧变细,右侧膝关节较左侧膝关节轻度外翻,局部无明显肿胀,髌骨下方2处约125px手术瘢痕。右侧髌骨在膝伸直与屈曲位均位于右膝部外侧。右侧股骨髁间窝空虚凹陷,右膝关节被动活动灵活,屈膝后不能主动伸直。右下肢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右下肢肌力与肌张力无异常。右膝0°位侧方应力、抽屉试验阴性,髌骨内、外侧滑动试验阳性。右侧膝关节CT薄扫及重建(图1c,1d)示:右侧髌骨明显向外移位,移位至股骨外侧髁外侧。股胫关节对位不良,胫骨向外侧移位。骨质密度普遍减低。股骨内侧髁发育较浅,髌骨内可见残留的孔道影,考虑术后改变。髌股及股胫关节面光滑,股胫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变窄。临床诊断:先天性髌骨外脱位。由于患者年龄过大,告知患者再次治疗效果可能不佳,患者放弃治疗。


讨论


(1)概述。先天性髌骨外脱位(CDP)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不可复性的持续性髌骨外脱位,是一种罕见的骨关节畸形,其具体病因不详,易与习惯性髌骨脱位相混淆。Green等在1968年首次提出,CDP往往有家族发病史和双侧关节受累的特点,部分CDP伴发Nail-Patell综合征、Down综合征和RubinsteinTaybi综合征。CDP比较顽固,不能自行复位,多见于女性,常双侧发病,早期不易察觉,多在患儿学习走路出现易摔跤、上下楼困难时发现。本病有以下发病特点:①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髌骨始终位于脱位状态;②膝关节被动活动正常,主动伸膝受限;③患者出生时股骨髁间窝无髌骨。本例CDP患者为男性,年幼发病,单侧,符合上述3点,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2)解剖特点。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主要功能是加强、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稳定膝关节。股骨髁间窝的形状与髌骨关节面的纵行嵴状凸起结构,使关节面相互吻合,阻止髌骨左右滑动,是骨性防止髌骨脱位因素之一。相反如髌骨发育较小或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会导致髌骨向外侧脱位。有报道采用垫高股骨外侧髁的方法来防止髌骨向外脱位,但术后发现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此方法很少使用。另外,股四头肌的收缩,尤其是股内侧肌的牵拉也对髌骨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CDP的病理学改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先天性髌骨发育不良;②先天性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③股四头肌松弛无力,尤其是股内侧肌牵拉作用减弱;④股外侧肌挛缩,紧张的肌纤维向外侧牵拉髌骨;⑤膝外翻、胫骨外旋畸形,或髌韧带止点外移。有学者对2例CDP患者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股四头肌短缩,轴向偏移向外侧移位,产生屈膝的力。因此患者不能主动伸膝,造成上下楼困难。又因为髌骨发育异常,通常较小,与股骨外侧髁外面形成假关节,使髌骨不能回到其正常位置。由于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髌骨在股骨外髁反复滑动,日久可引起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出现疼痛症状。本例患者影像学可发现股骨内侧髁发育较浅,但髌股及股胫关节面光滑,尚没有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因此患者无疼痛症状。


(3)诊断。COP出生后即见一侧或双侧的膝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髌骨已移至股骨髁的外侧,不能主动伸膝,被动伸膝也受限。由于髌骨较小,且不能伸膝,故在婴儿的股骨髁外侧不易扪及髌骨。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不稳,易跌跤,上下楼梯困难,双侧CDP者不能独立蹲起。较大儿童可有疼痛,活动后加剧。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膝关节运动不受限。膝关节正位X线片可见髌骨位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但由于髌骨的骨化中心3~5岁时出现,因此在3~5岁之前影像学诊断是比较困难的,临床上多是在患儿学习走路时或稍后节段发现,本例患者即是由于发现步态异常后3年(6岁)进行首次就诊。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以防膝关节外翻、外旋与屈曲畸形。因此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目前有学者报道早期可采用超声对髌骨软骨进行定位。


(4)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松解髌骨外侧挛缩结构,如股外侧肌、髂胫束、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内侧松弛的关节囊,保证髌骨复位后的稳定性。Langenskiold等采用膝关节外侧松解与髌韧带内移术成功治疗18例CDP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对于成人严重的CDP可行膝关节置换。目前尚有学者采用膝关节外科松解术+内侧关节囊紧缩术+股骨下端滑车成形术等联合方法治疗CDP,效果满意。本例患者在2002年(6岁)关节镜下行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2003年(7岁)时行半腱肌转位成形术,术后短期效果尚可,但随着活动增加,髌骨再次向外侧脱位。分析原因可能是:第1次手术外侧挛缩结构松解不够充分,术后未能保持髌骨复位后的稳定性;再者,由于患者年龄稍偏大,骨塑形能力降低。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