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间断性左肩部疼痛8年病例分析

2022.3.3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以间断性左肩部疼痛8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肩部疼痛,当地诊为肩周炎,行肩关节局部注射激素等方法保守治疗,缓解。


半年前症状再次出现,并持续加重,DR示:左锁骨中远段及肩峰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影,皮质变薄(图1-A);CT示左肩胛骨见散在类圆形低密度影,较大者位于肩胛冈,大小约1.3CM×1.0CM×1.0CM,周围见骨质硬化带(图1-B);MRI示左肩峰骨质破坏,皮质不连续,髓腔内弥漫性高信号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C);ECT扫描示左肩部骨质代谢旺盛,其他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我院拟诊为左肩部肿瘤收入院。体格检查:左肩部A:DR;B:CT;C:MRI明显肿胀,皮温略高,左肩活动受限。


皮肤感觉及颜色无异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全麻下行左肩峰骨肿瘤切开活检术,术中发现肩峰部骨皮质连续性消失,部分骨皮质及髓腔内为棕黄色鱼肉样病灶组织,取部分病灶送验病理。


病理学特点: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被纤维分割呈多结节或小叶状,骨小梁及肌组织均受侵;瘤细胞部分由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似“肾小球”样巢状结构,部分由短梭形细胞形成裂隙状血管腔,内见红细胞,胞质内见脂褐素沉积,部分有空泡形成,细胞形态温和,分化良好,核分裂象罕见,瘤组织间质见明显的胶原伴玻璃样变性(图2)。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Fli-1、FⅧ染色均阳性,Vimentin、SMA灶性区(+),而Glut-1、D2-40、CK、EMA、CD99染色均阴性。病理诊断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


1648628773517152.png


患者于活检术后2周行左肩胛骨及锁骨肿瘤广泛切除、锁骨下及腋血管神经探查、肩关节功能重建术。建议化疗,但患者拒绝。随访1年病情稳定。


讨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脉管内皮源性交界性肿瘤,最早是由Zukerberg等于1993年提出,由于它以局部浸润性生长及低级别的组织学特征,WHO将其归类为中间型血管源性肿瘤。目前文献报道的KHE病例不足200例,骨原发性KHE有10余例,均见于婴幼儿或儿童,且多位于四肢皮肤或皮下软组织,也可发生于内脏如:胸腺、胰腺、肾脏等;临床多表现为单发的蓝色斑块或肿块,常伴疼痛。发生在深部软组织较大肿瘤者,常伴有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减少和紫癜,称卡梅现象(KMP)。


该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结合影像学需要与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鉴别:前者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女性多见,X线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单纯溶骨性病变,界不清,周围无硬化带,无骨膜反应;后者发病年龄一般10~20岁,常在骨骺闭合前发病,X线特点为骨骺线附近偏心溶骨性破坏。由于影像学缺乏相对特异性,KHE的确诊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病理鉴别诊断: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发病年龄小,呈红色扁平状,病变发展后可出现隆起,又称为“草莓痣”,临床有自发消退倾向,且免疫组化Glut-1表达阳性;Kaposi肉瘤,由形态较一致的梭形内皮细胞构成,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很明显,人类疱疹病毒8型常阳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由于目前报道的KHE病例较少,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文献中多采用瘤体手术切术,对于深部及晚期肿瘤无法完整手术切除或合并KMP者,多以干扰素或激素局部注射或放疗及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使肿瘤消退或生长静止。


本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转移,且该患者病程8年,仅有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不伴皮肤变化及KMP,曾以“肩周炎”保守治疗,病情进展较慢,推测其原因可能与激素或其他抗炎药物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由于骨原发性KHE的病例较少,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和预后判断有待进一步病例积累,并随访后确定。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