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022.6.30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发病机制

  卵巢类癌的大体观是畸胎瘤中具有黄色实性结节,直径3~15cm,平均9cm。镜下瘤细胞大小一致,来自中肠的类癌细胞排列成岛状或巢状;来自前肠和后肠的类癌癌细胞排列成小梁或花带状。电镜下岛状类癌癌细胞的神经分泌颗粒不规则成哑铃状,而小梁花带状类癌的神经分泌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

  卵巢原发性腺类癌在畸胎瘤或黏液性肿瘤的壁内形成实性肿块或结节。镜下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和嗜银反应阳性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两种,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EA。chromogranin A和synaptophysin可区别上述两种细胞。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成巢、索或腺泡样常有黏液池形成。

  甲状腺肿类型的瘤细胞排列成小梁、岛状或混合型。类癌和甲状腺组织混杂存在。类癌细胞有亲银和嗜银2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状球蛋白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均为阳性。电镜下可找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直径为100~400nm。

  卵巢类癌的组织学可分为以下类型:

  1.岛状(中肠衍化)。

  2.与成熟囊性畸胎瘤相关的岛状类癌。

  3.小梁状(前肠和后肠衍化)。

  4.与囊性畸胎瘤相关的小梁状类癌。

  5.甲状腺肿(来源于有甲状腺和c-细胞分化的内胚层)

  6.与成熟囊性畸胎瘤相关的甲状腺肿

  7.黏液类癌(杯状细胞类型或腺类癌)

  8.混合型(2个或更多单纯类型的组合)

  临床表现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90%以上发病时局限于一侧卵巢,一般不转移,卵巢受累的范围平均8cm,其中实性类癌成分占肿瘤体积的5%~95%。

  岛状类癌病人约1/3发生类癌综合征,小樑花带状类癌和甲状腺肿类癌病人很少发生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早期不易识别,多数经组织学诊断后才被认识,有时在诊断数年出现转移后方确诊。

  面部潮红为类癌综合征常见的早期症状,主要根据病史和测定尿中5-羟吲哚乙酸(5-HIAA)加以认别,临床上测定24h尿5-HIAA含量,正常值为2~8mg/24h,超过30mg/24h为阳性,5-HIAA升高可能为肿瘤有分泌活动的标志。

  60%左右的类癌综合征患者出现发作性水样腹泻,有里急后重,常发生在早晨,腹泻常在面部潮红间期出现。

  类癌患者心脏受累常见于疾病后期,发生率69%~72%,主要影响心脏瓣膜,常见三尖瓣闭锁不全或肺动脉狭窄,在相应听诊区听到杂音,最后导致右心衰竭,二维超声心动检查可确诊。

  近年有报道类癌病人出现严重排便疼痛和压迫感,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产生肠激素肽YY,抑制了肠蠕动所致。

  原发性卵巢类癌及其综合征在术前不易诊断,也易引起误诊,多数须经组织学诊断后方被认识。

  并发病症

  常见三尖瓣闭锁不全或肺动脉狭窄,在相应听诊区听到杂音,最后导致右心衰竭,二维超声心动检查可确诊。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