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中国抗体药物的研发历史

2023.2.22
头像

chloe

随遇而安

  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有抗体药物陆续进入临床研究并且上市销售,成为生物技术类药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产品,单抗药物也是整个制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美国制药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美国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技术类药品有633种,其中抗体药物占1/3。到目前为止,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个抗体药物上市,全球有超过200家公司正在研究抗体类药物。

  抗体药物临床应用最多的领域为抗肿瘤治疗、其次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心血管疾病。自2001年,单抗类药物市场就以年均35%的速度壮大,全球抗体药物的销售在2000年就超过17亿美元,2001年29亿美元,2004年达到103亿美元,2006年达到113亿美元,2007年138亿美元,预计在2010年可达到30O亿的规模。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单抗类药物的开发及产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抗体类药物的市场化才刚刚起步,主要表现为工艺水平、投资、规模的差距,相关科技人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产学研脱节等。但近年来国家在生物技术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单抗药物研究已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及十一五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跨越,形成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抗体药物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各地区各有特点,建立起网状分布格局,体现优势互补。

  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出台了多项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产业政策,为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表明在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等。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建立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要优化产业化结构,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等。

  国内抗体药物的研究资源比较丰富,对疾病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中容易发现新的靶标,以研究开发的新抗体为突破口,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基因工程等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可以进一步的对抗体进行改装,制备成具有更多生物活性的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疾病能力。抗体是理想的载体,还可以与放射性核素结合,针对性的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我国的抗体药物研发现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带动抗体药物的研发,准备建立完善和配套的技术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抗体类研究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加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公司、大型的医药研究和生产企业等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可望在数年后突破抗体大规模产业化制备的瓶颈,推动产业化的进程。

文章提到的专题
互联网综合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