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科学家首次证实促癌的ecDNA在细胞癌变之前就已经存在!

2023.5.08
头像

小编

  在细胞中,DNA紧密盘绕成染色体结构,储存着正常细胞生长和存活所需的所有遗传物质。然而,也存在一些微小的环状DNA片段属于“编制外人员”,它们游离在染色体之外,被称为染色体外DNA(ecDNA)[1,2]。

  作为编制外人员,ecDNA很是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在细胞复制时,不同于“捆绑”在染色体上的DNA那样整齐有序地进入到每个子细胞中,ecDNA的分配很随机。一个拥有6个ecDNA的母细胞,分裂后可能会得到分别拥有5个、7个ecDNA的子细胞组合,也可能会得到分别拥有0个、12个ecDNA的子细胞组合。可以说,ecDNA不受常规的细胞分裂规则所约束,其本质上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中广泛存在这些小圈,尤其是晚期肿瘤。这些ecDNA上往往含有具有致癌潜力的基因,且在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患者治疗预后较差相关[1,2]。不过,通常认为在健康细胞中没有ecDNA的存在。

  然而,近日一篇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文章首次提出,ecDNA早在细胞癌变之前便已悄悄埋伏。

  英国剑桥大学的Rebecca C. Fitzgeral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Vineet Bafna、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ul S. Mischel等研究人员联手发现,不止是早期或晚期食管癌组织,食管癌患者的癌前细胞中同样有ecDNA的存在。这意味着在食管细胞向食管癌细胞的转化,以及食管癌的进展中,ecDNA都有参与[3]。

  论文首页截图

  Barrett食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变,表现为食管下段的细胞由于长期胃酸或肠道胆汁反流而受损,发生变异,从扁平上皮细胞转化为柱状上皮细胞。简单形容一下就是,食管已经快被冲刷成胃肠道的样子了,相比于正常食管,Barrett食管看起来更像是胃肠道[4]。

  大多数患有Barrett食管的人表现为非异型增生,而少数人的食管细胞则在遗传或结构异常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在经历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后,细胞逐渐失去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发展为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的食道癌。因此,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频繁的内镜组织活检检查,这便利了科学家们获得食管癌发生前后的组织样本。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基于两项独立研究队列的参与者活检样本和随访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这些参与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以及早期(I期)食管癌、晚期(II-IV期)食管癌。

  一方面,对来自剑桥大学的206名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后发现,在没有发生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样本或表现为低度异型增生的样本中,未检测到ecDNA。在Barrett食管发生高度异型增生的样本中,含有ecDNA的概率为4%(1人/25人)。对于早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肿瘤样本中含有ecDNA的概率分别为25%和43%。

  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对来自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HCC)的80名Barrett食管患者,其不同时期的活检结果及其患癌结局进行了纵向分析。

  结果发现,在患有Barrett食管且发展为食管癌的患者中,33%人的癌前细胞中含有ecDNA。其余未发展为食管癌的40名Barrett食管患者中,仅1人的病理组织细胞中含有ecDNA,这个人在后续随访期间去世,死因与Barrett食管无关。

  如此来看,不仅是与癌症进展相关,在细胞彻底“黑化”为肿瘤细胞的过程中,ecDNA也没少掺和。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产生ecDNA,可能是受全基因组倍增、染色体破裂所影响,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那么,癌前细胞中的ecDNA又是怎么来的呢?

  研究者们观察到,含有ecDNA的癌前细胞都存在TP53基因变异,且TP53基因变异与细胞发生全基因组倍增和染色体破裂相关。不过,并非所有含有ecDNA的高度异型增生细胞都发生这两个事件。研究者们推测,TP53基因变异可能是癌前细胞出现ecDNA的幕后推手,除了影响基因组稳定性,还有其它手段。

  随后,研究者们对ecDNA进行了“身份鉴定”。结果显示,高度异型增生的癌前细胞,其ecDNA含有KRAS、MYC、ERBB2等致癌基因,以及SOCS1、CIITA等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在不同时间点获取的活检样本中,细胞状态相近,那么细胞中的ecDNA拷贝数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如果细胞异常状态相差较大,那么这些异常细胞中的ecDNA拷贝数以及异质性增加。另外,根据以上两组队列的数据显示,ecDNA阳性的人之中,有31%含有不止一种ecDNA。

  这说明,肿瘤可能在早期就具备不同程度的ecDNA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帮助癌前细胞或肿瘤细胞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条件,促进肿瘤在进化过程中“开枝散叶”。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之前的推测。研究者们证实,不仅是肿瘤进展,染色体外DNA在肿瘤转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表示,将进一步探索ecDNA如何在细胞中产生,以及如何帮助癌细胞制备适宜其生长的蛋白质。

奇点糕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