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第六届质谱仪研发论坛:业内专家携手探寻发展新方向

2023.7.03
头像

赵婧一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023年6月28日至7月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分析测试百科网共同举办的“第六届质谱仪研发论坛”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国产质谱技术发展新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等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主办方,为您带来精彩资讯。

441520_202307031739181.jp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致辞

441520_202307031739581.jpg

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和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为大会带来了精彩致辞。

441520_202307031740371.jpg

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

  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带来了《单细胞质谱仪器与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张新荣教授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单细胞质谱分析研究,与同行学者和企业合作,研制了多种分析仪器应用于细胞领域。张新荣教授在本次报告中讲述了在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采用单细胞分析的意义,癌症治疗由原来的手术、放疗、化疗升级到细胞免疫治疗,精准医疗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可以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张新荣教授介绍,单细胞分析即采用多色染色抗体与组织中的细胞作用,生成有色图像,对组织内细胞上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同时,张新荣教授还介绍了单细胞蛋白质分析、代谢物分析的一些与仪器相关的研究。张新荣教授表示,单细胞质谱分析在国际上刚刚开展,还有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和技术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仪器研发的专家和企业展开合作,努力创新。

441520_202307031741071.jpg

厦门大学教授杭纬

  厦门大学教授杭纬在论坛上带来了题目为《再论超高分辨质谱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精彩报告。杭纬教授以辉光放电质谱、强激光溅射电离质谱、超高分辨成像质谱、超快显微镜成像质谱为例,讲述了质谱研发与应用课题组现状。重点从离子(解吸)源、后电离、传输、检测器、图像处理五个方面讲述了高空间分辨质谱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441520_202307031741341.jpg

西北和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质谱仪器及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李飞腾

  西北和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质谱仪器及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李飞腾带来了题目为《国产磁质谱仪器研发进展及展望》的精彩报告。质谱仪是以磁质量分析器为质荷比分离手段的一类质谱仪器。在核工业、地球化学、海洋演变、半导体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成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高稳定磁质量分析器、高质量分辨率、高丰富灵敏度、多质量离子同时接收、离子源匹配技术都是磁质谱仪关键技术,目前都存在着一些尚未攻克的难题。李飞腾在报告中介绍了双聚焦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双聚焦热表面电离质谱仪、高分辨类磁质谱仪研发的最新进展,并对磁质谱仪器国产化做出了展望。

441520_202307031742061.jpg

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

  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带来了题目为《四极质谱的高分辨分析方法探讨》的精彩报告。丁传凡教授在报告当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质谱技术和仪器,并对比了这些质谱仪器的分辨能力,重点讲解了四极质谱的结构。丁传凡教授阐述,四极质谱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定量较好,串级质谱分析能力强,体积小型化的优点。高分辨率四极质谱的研究目标是在保证其优点的情况下,提供质量分辨率和应用价值。

441520_202307031742541.jpg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在论坛上做出了《线形离子阱/多次反射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研究及应用》的报告。李海洋研究员回顾了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轨道阱质谱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双线形离子阱富集系统的设计思想——采用双线形离子阱的结构协同离子富集功能。双线形离子阱协同富集储存技术,将MR-TOFMS与连续离子源匹配时的占空比提升至100%。李海洋研究员还介绍了关于线形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串联耦合技术的研究。李海洋和其研究团队基于赝势阱理论,从质量范围、分辨率、灵敏度和离子解离四个方面系统对比了方波和正弦波驱动模式。得出结论,通过方波相位调制策略优化离子云向空间,实现LIT/MR-TOFMS串联系统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同时提升。

441520_202307031743301.jp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带来了题目为《浅析我国质谱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精彩报告。吴爱华女士在报告当中表明国产质谱市场占有率在逐渐提升,但由于质谱采购需求被超前透支、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投资消费更加保守等客观原因,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质谱需求增速会回落至15%-20%之间。

441520_202307031743591.jpg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周晓煜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周晓煜带来了题目为《超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仪研制及应用》的精彩报告。周晓煜在报告中说道,分辨率是科学仪器的灵魂,分辨率的提升往往带动一系列科学突破。分析了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仪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享了超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仪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结果,并对超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仪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441520_202307031744391.jpg

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经理叶军

  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经理叶军带来了题目为《Edwards真空设备在质谱应用中的解决方案》的报告。叶军介绍了Edwards全套真空产品及每个真空产品的行业领先的独特性能。

441520_202307031745181.jpg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辉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辉带来了题目为《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研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三个方面对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研制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

441520_202307031745541.jpg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天津工研室研究员程文播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天津工研室研究员程文播在论坛上报告了《国产质谱仪“内卷”之现状及应对建议》。程文播研究员总结了国产质谱“内卷”之表现,揭示了“内卷”现象会锁住科技发展,并对国产质谱的“内卷”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加强国产产业链互补合作,打通国产质谱创新链、价值链之间的鸿沟,提倡研发、工艺、供应链、人才、资本、市场、政策多方位协同合作三条“反内卷”建议。

441520_202307031746281.jpg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吴晓楠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吴晓楠带来了题目为《应用于气相反应研究的离子阱和FYICR碰撞池的开发》的精彩报告。吴晓楠从反应机理中间体的捕捉、结构分析、高活性分子性质三个方面向大家讲述了质谱中气相反应的过程。并详细地讲述了FYICR碰撞池的开发条件与过程。

441520_202307031747501.jpg

  大连民族大学副教授刘本康

  大连民族大学副教授刘本康讲述了《质谱用精密高压电源选型及研究进展》。刘本康教授在会上对几种典型质谱用电源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通用型精密电源的各个模块的特点。

441520_202307031748211.jpg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陈吉文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陈吉文讲述了《直流与脉冲辉光离子源的研制与应用》。陈吉文教授从研究背景切入话题,讲述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讲述了放电腔体设计、离子静电透电设计、双输出辉光源结构设计。

441520_202307031749061.jpg

湖南大学教授岳磊

  湖南大学教授岳磊向大家讲述了《质谱中的温度与分子结构分析》。岳磊教授先向大家介绍了质谱当中的四大离子反应,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离子反应的关键问题并逐一作答。

441520_202307031749411.jpg

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政祥

  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政祥带来了《质谱临床应用回顾与展望》的精彩报告。张政祥的演讲从质谱研发的落脚点出发,回顾了中国质谱在临床应用中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四大质谱在当前阶段的应用方向。当前阶段,医用质谱的检测对象主要是基因、元素、蛋白、小分子。LC-MS可以应用于新生儿筛查、维生素检测、人体内胆固醇激素检测、血药浓度检测等方面,GC-MS可以用于检测患者是否有滥用药物的问题、新生儿尿液中是否含有有机酸等方面的检测,MALDI-TOF可以应用于微生物鉴定、遗传基因的检测、肿瘤精准检测等方面,ICP-MS可以应用于营养元素、有毒重金属、质谱免疫等方面的检测。张政祥还在会上围绕着质谱的发展趋势展开详细地讲述。张政祥表示,质谱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检验能力的重要标志,质谱不是万能的,没有质谱是万万不能的。

441520_202307031750141.jpg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博士后任熠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博士后任熠带来了题目为《大气压电离-多次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的研制》的精彩报告。任熠在报告中对MR-TOF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分析了其在国内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API-MR-TOF,API-MR-TOF由离子传输模块、离子调节模块、质量分析模块三个核心模块组成,任熠在报告中对每个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441520_202307031750501.jpg

苏州安益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陈崝

  苏州安益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陈崝带来了题目为《临床串联质谱解决应用痛点的技术探讨》的精彩报告。陈崝的讲述从串联质谱的结构和原理出发,阐述了临床串联质谱存在样本前处理复杂、液相分离通量不合理、数据分析不够智能三个痛点。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克,临床串联质谱已经具有了全自动化的样本前处理设备,且实现了在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通量高于人工操作。对于液相分离通量的问题,色谱分离仍然是制约质谱通量的最主要的因素,结合使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多通道液相色谱和微流控芯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信号采集,可以使数据分析过程更加智能化。

441520_202307031752091.jpg

合影留念

  到此,第六届质谱仪研发论坛圆满结束。期待在明年的质谱仪研发论坛当中,可以看到中国质谱可以更上一层楼!

  部分参展厂商:

441520_202307031753431.jpg

莱宝 展台

441520_202307031755141.jpg

飞越 展台

441520_202307031756211.jpg

IMI Adaptas 展台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