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北大老校长陈佳洱:“一定要给中国人争气!”

2024.3.0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36.shtm

怀着“一定要给中国人争气”的初心

他破解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发展难点

被西方科学家誉为“谐波加速之王”

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北大老校长陈佳洱

面临学成回国和留任海外的选择时

他毅然决定回国

“做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作为领军人

他在北大成立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第一台”“第一个”“国际水准”……

带领北大核学科不断向前

作为奠基人

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推进科学基金管理和体制的创新

为优秀青年人才开辟广阔天地

“人的价值就是要因自己的存在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图片

 △陈佳洱 

01

理解学生,支持学生

1996年起,陈佳洱担任北大校长

却“从没把自己当校长”

他坚持承担教学任务

还会给本科生们上基础课

因为“我自己上课,才知道教师想什么,

学生想什么,我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图片

 △199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给学生们上基础课 

即使是为百周年校庆各处奔忙期间

他也从不吝惜指导学生的时间

一次,一位同学遇到一些难题

便给包括陈佳洱在内的教授们

发了几封探讨问题的邮件

第二天就收到了陈佳洱认真亲切的回信

图片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前夕,在燕园骑自行车(图片取自《中国画报》) 

新世纪,欧美科学家提出

用强激光进行离子加速

陈佳洱的学生、刚工作不久的颜学庆

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当时提出

借鉴“风帆原理”的稳相光压加速新方法

尽管受到了一些质疑

陈佳洱却一如既往地鼓励着学庆

2008年他们探索出了可行的加速方法

2011年激光加速器实验室在北大开始“动工”

六年后,陈佳洱、颜学庆团队制造出

世界上第一台能量3-15MeV、能散小于1%的

激光质子加速器与辐照装置

为高能加速器和医用加速器的小型化开辟了道路

“因为科学理论没有任何问题,技术始终能赶上,我们都相信肯定会有方法把它造出来。

图片

 △2009年,陈佳洱与颜学庆在慕尼黑转机期间见面,讨论未来北大激光加速器方向的发展计划和未来布局 

陈佳洱常常勉励新一代科研者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北大核物理力量汇聚成山

几十年来走出了近万名高级专业人才

包括陆埮、王世绩、张焕乔、钱绍钧、

冼鼎昌、王乃彦、魏宝文、黎乐民、潘自强、

刘韵洁、陈和生、张远航、朱彤、邹冰松、

俞飚、徐红星、邵峰等十七位院士

“要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做好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国家一定能实现科技强国。

图片

 △陈佳洱为“陈佳洱加速器科学奖”获得者颁奖 

02

“北大无小事”

陈佳洱1996年接任北大校长

三年半的任期里

他着力推动学科建设、引进学术人才

每次出国参加学术研讨

他都会准备一摞当地顶尖人才的资料

以花甲之躯一一亲自拜访

与众多著名学者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

希望他们能够到中国来,到北大来

为北大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图片

 △1983年,在劳伦斯发明的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实物前留影 

筹划1998年的北大百周年校庆

也是陈佳洱任校长期间的重要事项之一

5月4日,北大在人民大会堂庆祝百年校庆

为了这天,陈佳洱忙了一年

写了长长的报告,还有一份改了又改的致辞

在北大的百年校庆上,中央正式提出:

我国要建若干所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推动了985工程的建立

让更多的国内大学可以

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图片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在任期间,陈佳洱还大力推动

科学与人文间的交叉融合

做出“理科生上语文课、

文科生上计算机课”的决定

为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

陈佳洱更是开国内之先河

将很多同类学科划分为学部——

文、史、哲归到人文学部

经济、管理和法律则是社会科学部

数学、物理和化学归为理学部等

让一代代北大人在通识教育中全面成长

图片

 △2003年,陈佳洱在北大物理学科90周年庆典签到簿上签名 

03

“千万锤成一器”

陈佳洱与北大的缘分始于1955年初夏

21岁的他与来自不同高校的顶尖学者汇聚燕园

为的是筹建我国第一个原子能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

这项任务急重而绝密

对外只能讲“在546信箱工作”

他把床搬进实验室,常常干到凌晨三四点

招生、筹备核物理教学实验室、编写教材……

一项项工作从零开始

陈佳洱和几位年轻师生“埋头捣鼓”了一年

建成了中国第一台30MeV电子感应加速器

1958年,“546”正式“解禁”

被命名为北京大学原子能系

后又改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图片

 △1953年,陈佳洱在吉林大学“原子物理”课程考试上接受朱光亚教授(右)的口试 

图片

 △1964年,在卢瑟福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回旋加速器研究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尽快地培养出

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

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那一刻,44岁的陈佳洱

心里满蓄着“要打一场翻身仗”的劲头

1983年,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获批成立之后

陈佳洱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从无到有地研制出了

一项项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腔技术与超导加速器

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图片

 △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的知识分子满怀喜悦地热烈讨论,右一为陈佳洱 

图片

 △组装4.5 MV静电加速器高压电极内部件,中为陈佳洱 

这份“千万锤成一器”的求索远无止境

陈佳洱花心思主编《加速器物理基础》

大力争取学校和国家高技术计划的支持

1996年起,陈佳洱与郭之虞共同主持并完成

国家科委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

“加速器质谱法碳14测年技术改造与测试研究”专题

为夏商周年代框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

陈佳洱率领团队开展加速器前沿研究

从高纯铌材到

国内第一只纯铌超导腔、第一只QWR腔、

第一只9-cell 超导腔…..

进入21世纪

又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超导直线加速器

2019年,团队成功打破了

国际上飞秒激光驱动加速碳离子的能量纪录

2021年,又将短脉冲激光加速金离子的

能量纪录提高5倍

被视为对重离子放疗潜在的革命性的加速方法

2022年,研发近20年的DC-SRF电子枪

成为世界上性能最优的高重频电子枪

图片 △1990年,陈佳洱(右一)陪同李政道教授(右二)参观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图片

△1993年,对国产首只纯铌超导腔进行低温试验,右一为陈佳洱

04

“一心一意地献身科学”

卸任北大校长后

陈佳洱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他主张科技和教育相结合

把这看成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

通过不断完善

“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机制

更好地发挥基金公正、透明、科学、民主的特色

营造体现以科学家为本

“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造精神”

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良好环境

图片

 △李政道先生与陈佳洱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

上任伊始,他即多方努力 使科学基金的总量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同时,他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资助创新研究群体,完善和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启动项目连续资助机制,加强科学积累 制定资助高风险非共识重大创新项目的办法…… 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肯定 推动改革的同时 陈佳洱始终秉持着 科学需要爱国奉献精神的传统 “要想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淡泊名利,抵制种种诱惑,一心一意地献身科学,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在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008年,陈佳洱将自己多次获得的科研奖金 共计约15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 用于支持从事粒子加速器相关工作的师生

图片

△陈佳洱和父亲陈伯吹捐赠证明 

图片

△2002年,陈佳洱先生(右一)在北京教学奖励大会上给获奖者颁奖

2022年,陈佳洱获得

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2023年,陈佳洱获得

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荣誉会士

只不过,对他来说“研究还没做够”

图片

 △2023年,张杰院士为陈佳洱颁发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荣誉会士

在加速器大楼的实验室、

在学术研讨会、在走廊与课堂上

身着白色衬衣、或是灰蓝色中山装

毫无架子地和大家讨论科研进展、人才培养

是众人对他最为深刻的印象

“我最重要的是比较善于向大家学习,有好多新的建议、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我就比较喜欢,也容易采纳。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