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2024.3.07
头像

Lyndon

如鱼得水 如鸟投林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 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骥团队建立了全球数据库,并结合大尺度的实验数据展开研究。发现全球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差异(EM:C)与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若将土壤有机质(SOM)分解能力考虑在内,全球只有23%的湿地会减少CH4的相对排放(相对CO2)。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

1709795529365387.jpg

全球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差异(EM:C)与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

为验证全球数据库的结果和更进一步理解其潜在过程,团队沿纬度梯度(19.75°N-47.58°N)收集了39个稻田湿地的土壤样本,以进一步研究影响EM:C和土壤C:N之间关系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N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之比(DOC:SOC)是预测EM:C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壤C:N与EM:C呈显著负相关,DOC:SOC与EM:C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和DOC:SOC显著相关(p<0.001),且两者都能反映SOM的可分解性。基于此,团队推测SOM可分解性高的土壤EM:C值也高,SOM分解将影响全球湿地的EM:C。


中国科学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