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4.14%

2024.4.17

4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1713340259997287.jpg

发布会现场。李晨摄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时,意味着具有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人力资源基础。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速度持续加快。这种提速增长趋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奠定人才基础。

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正在缓解,特别是农村居民科学素质增速高于城镇。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女性科学素质快速提升,性别差异也进一步减小。

此外,尽管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进一步缓解,但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科普资源不足、农村人群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还存在挑战。

调查还发现,在获取科技信息方面,电视和互联网仍两大主要渠道。其中,互联网的使用比例进一步上升,显示出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科协打造“科普中国”品牌,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权威科普内容,同时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0%~30%。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仍需持续发力,进一步缩小差距,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调查经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制度批准,调查方案由国家统计局所属统计科学研究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中国科协所属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设计。调查覆盖全国(不包含港、澳、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地市级行政单位和86个直辖市所辖区县,调查对象为18~69周岁公民(不含现役军人),采用线下入户面访与线上手机短信推送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中国科学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