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BCM 2024 分会| 分离科学新突破 毛细电泳启新篇

2024.5.18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2024年5月18日-20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报告会(缩写为“BCM 2024”)在四川泸州召开(相关链接:引领科技新航向| 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在泸州开幕)。大会首日的分会场II——分离(I)上,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西南医科大学付琦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向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杨丽教授、武汉大学陈子林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报告。并且,分会上还举办了“电泳暨科文沙龙”,共同探讨我国CE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路。

311274_202405182227186.jpg

北京大学博士后 刘莹(代张新祥教授)

  刘莹做“基于化学衍生的LCMS和CEMS联用高灵敏分析特定核苷分布”的报告,课题组建立了基于化学标记辅助HPLC-MS/MS的全基因组d0G水平定量检测方法,在现有报道中灵敏度最高,并具有优异的标记及酶解效率。并且,首次发现几乎所有核苷均存在ESI源内断裂的行为,通过调节色谱、质谱参数、改变。同时,首次发现核苷在ESI源内的断裂现象,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和断裂机理。这一发现为DNA、RNA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化学衍生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强大潜力。

311274_2024051822271811.jpg

北京理工大学 屈锋教授

  屈锋做题为“毛细管电泳高效筛选多尺度靶标的核酸适配体新方法”的报告。她提出了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SELEX技术优化方案,实现了对蛋白质、多肽、外泌体等多尺度靶标的核酸适配体高效筛选。课题组探讨了6种不同的筛选模式下的筛选策略,显著提升了筛选效率与准确性,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1274_202405182227183.jpg

西南医科大学 付琦峰教授

  付琦峰做题为“自聚合驱动CE分离介质:从高性能涂层到高纯度碳点”的报告。传统CDs自上而下合成方法的优劣。高效制备高纯度碳点对其研究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CDs纯化方法和表征技术缺少分辨样品中共存杂质的能力。他介绍了强光吸收/持久黏附PDA涂层材料的开发、pH独立EOF磺化PDA涂层柱的构建及CE分离以及自聚合驱动高效合成高纯度碳点的研究应用。

311274_202405182227185.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李向军教授

  李向军做题为“不依赖标准品的手性分子毛细管分离分析电泳”的报告。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模式灵活多样的分离分析方法,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领域应用广泛。团队进行了当缺少手性对映体标准品时的CE手性分离分析,有紫外吸收的手性化合物毛细管电泳分离、双手性中心分子 3-羟基天冬氨酸的振动圆二色谱与毛细管电泳分离等研究。

311274_2024051822271815.jpg

东北师范大学 杨丽教授

  杨丽做题为“毛细管电泳/电色谱分离分析及应用”的报告。CE/CEC已不再局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鉴定的分析检测手段,CE相对机械简单性为开发更复杂的多重分析提出了多样可能性,尤其CE-MS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已经向着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未来。将继续沿着高灵敏度(分子级水平)、高选择性(复杂体系)、更多、更快、样本量更小的目标发展,以解决更多、更新、更复杂的课题。

311274_2024051822271810.jpg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乔娟副教授

  乔娟做题为“精准调控环糊精空间朝向OT-CEC手性分离方法构建及应用”的报告。制备聚合物CDMOFs,可以调控环糊精空间朝向,反复使用、降低成本,增强CDMOFs稳定性,实现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有望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微量神经递质的高效手性分离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311274_202405182227184.jpg

重庆医科大学 黄一可副研究员

  黄一可做题为“面向药物筛选的亲和毛细管电色谱的新方法研究”的报告。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是基础。研究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测量Ka的范围非常重要,但是亲和毛细管电泳还存在不足。团队进行了深入探索: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仿生固定蛋白质策略、仿生涂层毛细管柱的性能评价、印迹条件对PDA/PDA/HAS涂层柱的电渗流影响及应用情况。

311274_2024051822271813.jpg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伟峰副研究员

  王伟峰做题为“毛细管电泳中藏药抗缺氧活性成分研究”的报告。脯氨酸羟化酶(PHD)是耐高原缺氧药物研发的有效靶点,但 PHD抑制剂筛选方法鲜有报道,无在售商品化试剂盒,亟待搭建简单、方便,准确的PHD抑制剂筛选平台。团队利用毛细管电泳(CE)对PHD酶促反应过程进行观测,构建关键因子变化的CE分析方法,实现对PHD抑制剂的准确、快速发现,并应用于高原缺氧药物研发。

311274_202405182227182.jpg

武汉大学 陈子林教授

  陈子林做题为“毛细管电泳/电色谱新技术与方法及其药物分析应用”的报告。毛细管电泳是手性药物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手性分离手段。他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围绕CE/CEC-MS及应用,通过NEC进行手征分离等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311274_202405182227188.jpg

兰州大学 蒲巧生教授

  蒲巧生做题为“多级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微芯片电泳中的应用初探”的报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多级孔SiO2纳米粒子在微芯片电泳中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研究揭示其表面改性作用不仅提高了电泳效率,还促进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为微芯片电泳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材料选择。

311274_202405182227189.jpg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齐莉教授

  齐莉做题为“刺激响应聚合物-MOFs@酶反应器及其酶解性能的毛细管电泳和应用研究”的报告。面对P-MOFs@E研究的挑战,课题组利用自由基或原位聚合合成智能聚合物通过表面共价键合酶构建载体通过限制作用改变条件增强酶解。设计构建了智能聚合物-MOFS@E酶反应器,通过刺激-响应调控,限域效应高效酶解,加快传输底物产物,高选择性可控酶解,为开展基于刺激响应聚合物-MOFS@E酶反应器开发及其酶解研究提供平台。

311274_202405182227187.jpg

淮阴工学院 马翔宇

  马翔宇做题为“基于超重现毛细管电泳理论的电导、紫外、激光诱导荧光三种检测手段联用的毛细管电泳设备的搭建”的报告。依据超重现毛细管理论,成功搭建了集成电导、紫外、激光诱导荧光三种检测手段的毛细管电泳设备。该设备硬件包括计算机、高压电源等核心组件,软件采用Labview程序优化控制。经过布局优化与外观设计,设备性能稳定,谱图测试效果显著,为毛细管电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分会的最后环节,举行了“电泳暨科文沙龙”,专家学者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分享对我国CE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路的心得和建议。同时,科文沙龙的举办也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电泳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11274_2024051822271812.jpg

311274_202405182227181.jpg311274_2024051822271814.jpg

沙龙活动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