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冲刺第三轮“双一流” 这些高校或将翻盘

2024.5.30
头像

chloe

随遇而安

  5月以来,多所“双一流”高校相继召开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监测数据集中填报工作部署会。根据工作要求,这些监测数据已于5月26号上报教育部,相关数据将作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评估验收的重要依据

  眨眼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期已经过半。到2025年,各大高校将迎来又一次的重大检验。对于尚未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冲刺的倒计时更日渐急促。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两院院士,不仅是我国最高学术荣誉,也将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培育、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两院院士的储备和引育,由此成为各大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资源。

  院士增选的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高校这段时间的综合实力。为此,青塔Pro团队统计了2021、2023年高校两院院士增选情况,以期从这一侧面透视近年来高校的发展。

  这些高校,新增院士

  2021年-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了282位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其中202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2023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

  从各大高校入选数量来看,清华大学以新增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位两院院士,位居榜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随其后,分别新增8位两院院士,并列第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则分别新增7位院士,并列第四。

  此外,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均有5位两院院士当选,是当之无愧的高校中的佼佼者。(院士名单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的官方名单;统计数据不包含外籍院士;院士的工作单位包含两个及以上单位时,每个单位各计1人次)

105659_202405301139441.jpg

  地方高校,打破校史

  由于院士名额的稀缺性和候选人数量的庞大,两院院士增选注定是一场激烈的角逐。手握大量优质资源的顶尖高校在“马太效应”下强者愈强,越发成为新增院士的主要集散地。

  然而,尽管先天资源禀赋不足,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也远不如“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仍有多所地方重点高校新增两院院士,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其中,2021年至今,首都医科大学新增3位两院院士,在非“双一流”高校中独居一档;陆军军医大学有2位新晋院士,同样表现出色;浙江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海军潜艇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各有1位两院院士当选。

105659_202405301140381.jpg

  新增院士对于这些地方高校,乃至于所在地区,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直到2021年吴义强院士成功当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才终于实现本土院士零的突破;徐卫林院士的当选,标志着武汉纺织大学成为湖北省第一所拥有自主培养院士的省属高校。

  2023年当选的徐明岗院士,是山西农业大学建校116年来产生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清泉院士,则是深圳大学建校40年以来首位本校产生的院士。随着他的当选,深圳大学成为广东省目前唯一一所书记校长“双院士”格局的高校。

  院士助力,冲刺“双一流”

  回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院士的坐镇,无疑是引领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大利器,也是学校成功入选“国家队”的关键助推:

  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领衔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斩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是当年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也是广东首次获得该奖项。2022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科,先后由丁颖、卢永根和刘耀光三位院士接续引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2018年,刘耀光院士主持完成的“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项目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最终带领作物学科拿到第二轮“双一流”的“入场券”。

  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时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院士及其团队的“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机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首次揭示了中国人群肺癌易感性的遗传学基础,填补了领域空白,也实现了南医大历史上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赫然出现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之上。

  近年来,为了冲刺第三轮“双一流”,不少地方高校在院士引育上也下足苦功,院士出任地方高校校长的现象屡见不鲜。

  2022年2月,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的毛军发院士南下深圳,担任深大校长;2023年5月,江西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分别担任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2023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出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受聘担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105659_202405301141191.jpg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院士校长、全职院士的加盟都弥足珍贵。他们就像一艘航母,托举着这些高校的希望与未来。

  河南工业大学曾在谢明勇院士的聘任仪式上表示,要力争在“双一流”创建中晋位升级;青岛农业大学聘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则直接对标学校的食品学科,带动学校冲击一流学科;

  而李亚栋院士对安徽师范大学的全新定位,原河北大学校长康乐院士关于“双一流”建设“不仅焦虑,而且焦急”的肺腑之言,都在隐秘地表明着“双一流”时代,院士对于一所地方高校的重要性。

  在这个全新的高校时代,“双一流”建设打破了学校之间的身份壁垒,流动的评选机制赋予了长期停滞的地方高校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地方高校得以冲破“资源瓶颈”,院士不再局限于顶尖高校的内部流动,地方高校也可以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掌握话语权。

  未来一年多,在各大高校摩拳擦掌的建设之下,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青塔Pro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