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中国为全球提供越来越多绿色低碳产品

2024.5.30
头像

chloe

随遇而安

  据中国科学院昨天发布的《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且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强度在1990年至2019年间下降了83.3%,这表明中国为全球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产品。

  “以往大量关于碳排放的核算集中于生产端,均以生产活动的属地为边界,忽视了消费行为中所隐含的碳排放。”领衔该报告编撰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表示,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深入系统剖析这种贸易中的碳转移效应,将为全球减排责任的公平分担提供科学基础。

  《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而主要发展中国家则相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与消费端碳排放的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以我国为例,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亿吨。同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了83.3%。

  魏伟解释,这意味着中国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绿色低碳产品。以2021年为例,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报告指出,实现全球减碳目标,应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专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构建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撰,是中国科学家首份对消费端碳排放进行系统研究与核算的研究报告。

文汇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