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大会第二日|多轨道论坛并行,激发交流火花,共绘发展蓝图

2024.6.02
头像

Lyndon

如鱼得水 如鸟投林

2024中国生命科学大会、2024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博览会暨中国肿瘤防治年会、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暨博览会第二日多场专题论坛同步进行,汇聚行业内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最新科研成果、技术趋势等深入交流。这些高阶对话促进了知识与实践融合,加速创新转化,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新动力,搭建合作平台,共绘发展蓝图。

论坛报告速递-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高峰论坛

2-1刘.jpg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究员 刘雨丰

报告题目:疾病诊疗特异性精准免疫评研究与产业化临床应用

    刘雨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免疫学,并提出130余种免疫细胞研究难度大。其次他重点介绍了4个成果,首先是基于活化CD8+T细胞对aGVHD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的应用系统,其可显著降低aGVHD的发生率与重症率;MDSCs可实现精准鉴别先天性再障与获得性再障,并进行辅助治疗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转化的早筛与诊疗精准评估主要针对五大临床痛点,通过“胃镜+血液”诊断和随访系统可助力早筛并评估疾病进展;第四个成果是精准免疫评估促进疾病创新诊疗模式发展,通过结合临床问题、医研融合及创新转化推动“医产学研”协同发展。

2-2chen.jpg

报告人:Laxco(中国)CEO Eric. Chen (他人代讲)

报告题目: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在单细胞多组学中的重要应用

Laxco的报告人从单细胞多组学入手,进行了原理及应用的详细介绍。单细胞多组学是单个细胞内多种大分子的科学,单细胞组学的生物学研究市场规模在2035年或达到300亿美元,而如何科学分析测序数据成为重要问题。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使用激光束对细胞进行捕获,极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更精确、更详细的生物学分析。其研究团队设计研发的LCM,能够实现切片上直接提取单细胞而不破坏细胞结构,在癌症、肿瘤以及脑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梅.jpg

报告人:上海拜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梅黎伟

报告题目:拜谱医学多组学创新解决方案

梅黎伟经理首先介绍了多个产品线,包括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与转录组以及生物信息学。他提到多组学方案在医学研究中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疾病标志物的筛选、疾病机制机理研究思路和多组学驱动疾病分型-精准医疗。其多组学解决方案通过三组并行,分别为对照组、疾病组和给药组,解析疾病-菌群-代谢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器官的分子相应机制,并对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和诊断。目前,在定量蛋白质组已实现万级蛋白深度检测,极微量蛋白质组可实现“0”损耗,此外还有糖蛋白组学、半胱氨酸修饰蛋白质组学等多中项目。

2-4梁.jpg

报告人:药明激创(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 梁洞泉

报告题目:分子诊断与质谱技术在精准医疗应用中的成功与挑战

梁洞泉董事长介绍了分子诊断与质谱技术的重要性,因其可实现分子层面的深入检测以及诊断精度和可靠性的提升,现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分子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成功案例之一是通过荧光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而MALDI-TOF质谱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NGS文库制备流程,其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应用。最后,梁洞泉提出,分子诊断在精准医疗中存在技术挑战、应用挑战和经济挑战,质谱则受到技术、数据处理、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2-5袁.jpg

报告人: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袁崇

多组学研究:多组学研究:推动基础科研的创新解决方案

袁崇经理首先介绍了多组学技术,即将基因组、表观组、转录组等技术交叉融合,以研究基因功能、代谢途径、等的相关性作用机制的一类分析内容。其中第一基因组以中心法则为核心,第二基因组以微生物为核心,其微生物测序技术可应对涤生无量、高降解和高宿主污染的样品,具有高灵敏度、高重现性的优势。时空多组学涉及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以及空间代谢组,包括单细胞分辨率空间转录组、空间分辨率超微量蛋白质组等多项产品。蛋白基因组则是从基因、转录、蛋白、修饰组、代谢等多个角度进行大数据分析。

2-6.jpg

报告人:南京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地区总经理 何弈辉

报告题目:运用多平台液态活检分子检测技术和交叉策略开发CDX检测试剂盒,助力多类别癌症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高成功率

何弈辉经理从伴随诊断世纪的定义、价值及流程,靶向和免疫治疗、新药研发的伴随诊断试剂的开发模型、新型新型液态活检平台对新药研发和临床实验的助力以及服务与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伴随诊断是用于评价相关医疗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工具,目前国内已有36个伴随诊断试剂获批。患者希望能够实施评估治疗反应,因此最有的液体活检应具备模拟组织病理学、定量化等特点,其XNA技术应用可灵敏检测到市场现有产品漏检的基因突变,此外,QuantiDNATM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等特点,同时信号放大技术科直接检测靶标DNA。

论坛报告速递-NGS在疾病中的应用论坛

2-7_副本.jpg

报告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冯慧宇

报告题目: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冯慧宇主任医师提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难点: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情严重,传统病原检测不足,传统方法学的局限性-周期长、需预测、有偏好,疑难、危重、特殊的情况时,无法快速处理。mNGS技术可同时检出病原体型别,甚至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并且检测量大,mNGS能够快速明确以往看不到,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病原。mNGS可检测看不到诺卡菌,明确病原学证据,辅助临床精准抗感染,助力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首尔汉坦病毒,检测恙虫病东方体,实现早期诊断。最后,冯慧宇总结道,mNGS技术,可实现明确病原+病程监测+耐药基因分析多元化的价值。

2-8.jpg

报告人: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 谢波

报告题目:液体活检ctDNA助力肿瘤精准医疗

谢波主任先介绍了活体活检的概念,即对血液样本进行的检测,以寻找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或血液中来源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活体活检是人类攻克癌症道路上的一大步。其可实现快速简便的进行癌症检测,而NGS与液体活检的整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ctDNA作为能够提供对肿瘤基因组的综合描述,具有作为精准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NGS+ctDNA检测可以实现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ctDNA在临床中科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肿瘤的分子分型以及检测治疗疗效等多个方面,并且通过ctDNA检测突变图谱,及后续的动态监测,发现耐药突变,指导个性化用药。

2-9.jpg

报告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刘晓

报告题目:临床免疫组:应用与展望

刘晓研究员从科学和临床问题、技术平台、血液肿瘤MRD和应用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抗原特异性淋巴筛选平台,具有多抗原并行、高通量、人源化的特点,免疫组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集成学习预测抗原特异性,同时提出一种基于CNN的监督对比学习方法,为下游多任务的实现提供特征提取基础。血液肿瘤中的肿瘤细胞为免疫细胞,而微小残留病是血液肿瘤经过治疗缓解后,在体内残留少量肿瘤细胞,是疾病复发的根源,因此MRD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免疫组NGS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实现MRD检测,满足患者需求。免疫组在实体肿瘤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导期诊断、预后监控及药物开发方面,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2-10.jpg

报告人: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乔朔

报告题目:Fluorogenic荧光发生与ECC测序方法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

乔朔总监介绍了Bit-seq简并测序、ECC纠错编码测序以及两相流油封技术。其中两相流油封技术经过制冷、升温、常温三个温度条件。其研发团队设计研发的产品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等特点,可满足mNGS、PGT-A快速检测需求,并且可提供ECC和Bitseq双模式。此外,乔朔介绍了部分产品应用,在生殖领域,S100对大片段插入缺失或异倍体均可稳定检出,单轮Bitseq技术科减少2/3测序时间;在微生物领域,Bitseq简并测序和ECC纠错编码测序在多个样本中物种鉴定结果与标准品全部一致,检出的相对丰度与预期标准丰度相似。现今,基因测序平台已应用于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公安司法等多个领域。

2-11.jpg

报告人:至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OO 卢磊磊

报告题目:NGS:靶向治疗的精准之路和预后检测新篇章

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首先介绍了NGS技术,这是一种高通量的DNA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序大量DNA片段。目前NG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具有多种技术规格,可满足不同应用。卢磊磊已NTRK融合检测为例对NGS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根据NGS检测普及度、TRK蛋白生理性表达和融合事件频率对癌种进行分类。此外,他还介绍了NGS在肿瘤复发监控中的应用,即对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实现全程管理,决策辅助,在血液肿瘤中,MRD量化已被证明是化学免疫治疗和同种异体移植后PFS和OS的独立预后标志物,其适用于评估免疫治疗(如CAR-T),单抗治疗靶向治疗的患者。

同期展会一角

c9.jpg

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c8.jpg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7.jpg

凯杰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c6.jpg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C1.jpg

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

c5.jpg

华熙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c4.jpg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3.jpg

广州市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c2.jpg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这些高水准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不仅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还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的步伐,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生命科学、精准医疗、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鲜活的灵感。

本文中所提到的厂商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