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厄尔尼诺事件已于5月结束 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2024.6.14
头像

Lyndon

如鱼得水 如鸟投林

6月14日,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2024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前期明显下降,尼诺(Niño) 3.4指数为0.28℃,3月至5月指数滑动平均值为0.78℃。根据国家标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自2023年5月开始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确定已于5月结束。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为12个月。

据监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冷水迅速发展,表层海温明显偏低,日界线附近对流受到抑制,热力和动力条件均有利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持续下降。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近期演变特征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和统计模式预测,预计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总体维持中性状态,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世界气象组织6月3日也发布报告称,在2023年至2024年前几个月造成全球气温飙升和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但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部和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规模下降的一种气候现象,同时伴随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每次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取决于其强度、持续时间、发生时间以及与其他气候变化模式的相互作用。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热带地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在拉尼娜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如阿根廷)降水稀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多雨;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

对我国来讲,拉尼娜当年冬季,气温易偏低,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据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的概率为50%;拉尼娜当年秋季,我国北方降水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大。


科技日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