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厂商文章

直播回顾:徕卡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在文博领域中的应用

2021.5.27

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在文博领域已成为常规研究技术之一,其优势首先在于光学检测的无损性,可为文物的检测分析提供安全保障;其次是超大距离景深,可以更清晰的观测微区形貌;第三是微区形貌的3D建模和测量功能,可对微区物理结构特征进行量化表征;最后是设备的便携性,可将超景深显微镜携带至现场进行观测。



扫描二维码,注册观看视频回顾

超景深显微镜在文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古代治玉工艺分析、珠饰制作加工工艺分析、陶瓷器釉面及断面显微结构特征分析、青铜器修复及腐蚀机理分析、丝织物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等等。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古代治玉工艺中的阴刻工艺,通过纹饰的微观形貌特征区分了砣具砣刻和手持硬质工具刻划两种不同阴刻工艺;不同材质珠饰的钻孔、成形、抛光等工艺,以及富铁釉瓷釉层中析晶研究和三种青铜器常见锈蚀物的微观形态表征。



图1 古代玉器阴刻纹饰的微观形貌3D建模及测量



图2 古代酱釉瓷釉层中ε-Fe2O3微观形貌



图3 古代青铜器锈蚀物孔雀石晶体微观形貌


超景深光学显微镜的优势:无损检测;保证文物安全;3D建模与2D,3D测量;更清晰的观察微区形貌;相对便携性,文物现场观测;
 
超景深光学显微镜的应用方向:古代治玉工艺;珠饰制作加工工艺;陶瓷器烧制工艺;青铜器修复及腐蚀机理;丝织物组织结构;古代字画修复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
古代治玉工艺中的阴刻工艺和切割工艺两种,以阴刻工艺为重点。

阴刻纹饰:指将图案或文字以凹线条式刻在器物表面,是玉器常见纹饰之一

两周时期的阴刻工艺主要有砣具砣刻和手持硬质工具划刻两种

通过玉器表面加工微痕特征区区分两种不同的阴刻工艺

 
总结:



珠饰制作工艺研究可分为:钻孔工艺;成形工艺;抛光工艺
 
古代陶瓷器显微形貌分析可分为:富铁釉瓷釉层析晶分析;釉面显微形貌特征
 
富铁釉主要包括:黑釉瓷;酱釉瓷;柿叶红釉瓷等以其独树一帜的釉色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代青铜器锈蚀物分析:



蓝色锈蚀物物相组成为蓝铜矿,主要有两种颜色,分别是浅蓝色和深蓝色。

锈蚀物形态也存在两种,分别是能看出晶体形状的晶体聚合体状态
 
徕卡超景深数码视频显微镜DVM6 不仅满足考古文博方向的应用需求,更在其它领域也一样表现出色,以下列举部分做简单的介绍:








了解更多:徕卡显微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