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微信文章

发酵谷物制品中米酵菌酸毒素应急检测方案

SCIEX
2020.10.22

事件背景:

近日,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造成8人死亡。检测显示,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患者胃液中亦检出米酵菌酸。该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来自央视新闻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单胞菌代谢的主要毒素,主要污染米粉等谷物制品和银耳、木耳。一旦上述食品储存不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即使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中毒病死率高。因此上述食品中米酵菌酸毒素的监测得到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2020版国家标准,其中毒性测定也涉及到米酵菌酸的检测。

米酵菌酸毒素结构式

相比一般传统分析方法的检测时间长、结果准确性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针对米酵菌酸毒素的检测, SCIEX提供了以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案。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前处理简单高效、重现性好、灵敏度高、足以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要求,让您的检测工作更准确更轻松。

离子对参数

分析物

母离子

子离子

驻留时间

(毫秒)

去簇电压碰撞能量米酵

菌酸1

485.3

441.2

200

-30

-16

米酵

菌酸2

485.3

397.2

200

-30

-25

前处理方法

提取

取5克经过粉碎处理的米粉样品(或2.5克银耳样品)置于50 ml离心管,以15 mL甲醇水溶液(甲醇:水=80:20) 浸泡60 min,超声30 min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进样。

1.标准品(1ng/ml)色谱图

米酵菌酸毒素(英文缩写为BA)标准品(1ng/mL)色谱图,出峰保留时间为4.15min

2.标准曲线

在0.05 ng/ml~1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

米酵菌酸毒素定量离子对(蓝色)和定性离子对(红色)的回归方程

3.实际样品加标(1ng/g)提取离子流图(上:米粉;下:银耳)

实际样品加标(1ng/g)米酵菌酸毒素(英文缩写为BA)提取离子流图(上图为米粉基质加标,保留时间4.15min;下图是银耳基质加标,保留时间为4.14min)

方案小结

本方案提供从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到出报告的一整套分析方案。并具有以下优点:

灵敏度高:方法灵敏度满足国标分析要求。

分析速度快:前处理方法简单高效,方法分析时间短。

稳定性好:重现性,回收率符合方法学要求。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质谱应用方案,请

声明:版权为 SCIEX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来源:SCIEX」。申请授权转载请在该文章下“写留言"。

   喜欢就点在看哟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