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微信文章

内毒素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组 C 因子法

美谷分子仪器
2021.9.10

主题一:

新形势下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重组 C 因子法

内毒素的控制是各大药厂和医疗器械行业都会面临的挑战,因此灵敏可靠的内毒素定量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有四种主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凝胶法、比浊法、显色法和重组 C 因子(rFC)法。前三种方法依赖于鲎血作为主要原料的鲎试剂。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出于对鲎资源的保护,新兴的基于重组 C 因子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孕育而生。本次讲座从重组 C 因子法的检测原理切入,介绍重组 C 因子方法的优势,法规符合性和适用性等。

李家飞

目前就职于上海瑞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产品总监职位。拥有 10 年以上的新药研发、质控方法开发和质控相关产品支持和管理经验。加入上海瑞诺前,曾就职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泽润生物和赛默飞生物工业部门,在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大分子药物工艺和质控检测、新药申报方面有丰富经验。

主题二:

采用重组 C 因子法在 Molecular Devices

多款酶标仪上进行内毒素定量检测

重组 C 因子内毒素检测是终点荧光法,Molecuar Devices 多款荧光/多功能酶标仪都符合检测要求,如 SpectraMax Gemini 系列、SpectraMax M 系列、SpectraMax i 系列、SpectraMax Paradigm。本次将介绍其中 4 款多功能酶标仪的检测结果,及如何进行仪器参数设置、公式编辑、结果分析。所有检测结果的标准曲线都展现了优秀的线性,SpectraMax i3x R2  值达到了 1.000。多款仪器样品 2 复孔 CV 值小于 5%,展现了优异的复孔重现性;加标回收率在 82%~113% 之间,明显优于中国药典 2020 版要求 50%~200% 的范围。

田华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专业,拥有近 10 年生物技术公司工作经验,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疫苗开发、合规流程等。目前为 Molecular Devices 公司应用科学家主管。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