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微信文章

“最低价中标”之殇何时休?

检测家
2023.7.16

近期,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沟通交流时,经常会讨论到一个话题,即“最低价中标”,一般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招投标中的投标价或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价。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招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这些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为获取利润,只能在原材料采购、不按流程检测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信任”来弥补亏损,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最低价中标”现象之所以出现,和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监管机制不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从根源上讲,是鼓励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不足导致的。当有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年拿出很多利润来搞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时,个别企业靠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能同台竞技,甚至竞争成功。

长此以往,就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愿意花精力搞研发和创新。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整个检验检测产业也是一个打击。解决之道,自然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让企业拿产品质量说话,让过得硬的产品叫得响、站得稳,从而为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最低价中标”之风为何风行?

1、担心“说不清”“犯错误”,规避“履职风险”,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倾向于“最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痛恨‘最低价中标’,但是产业链上每一环都在搞‘最低价中标’,因为你不搞低价,审计可能会审你!现在大力反腐,没有人敢采购高质但高价的服务。

2、市场质量监管缺位、不到位,也是“最低价中标”大行其道的助力。

从招标到中标,从工作开始到完工,我国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谓全覆盖。但依然有一些伪劣产品能“一路畅通”,这往往与执法不严或惩处力度较低有关。

3、招标方过于强调成本而忽视质量,也导致招标的天平倾向于价格。

尽管法律文件等对招投标的各项指标都做出了规定,但技术等指标的优劣很难在使用前评判,只有价格最易分出高下。

解决方案在行动

一、《人民日报》曾两次发文诟病“最低价中标”,实为罕见!分别以《质量应是企业立身之本(一线视角)》、《最低价中标,该改改了》为题发文。其实,“最低价中标”原则一天不变,检验检测行业就很难有什么工匠精神,更不要说什么中国检测机构品牌!”

二、 国家财政部国库司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具体包括,支持国产、分散采购取消“限额标准以上”的限制、取消“地方集中采购目录” “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的提法 ...同时,新增了“最优质量法”评审法、“创新采购”采购法、明确了“最低评审价法”的适用范围等内容。

央媒的监督发声加之政府推出新的采购管理办法,这样的现象应该会得到改善。但笔者认为“最低价中标”之殇依然存在于检验检测行业,还是期望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的速度及力度,保护优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让行业获得良性的发展。

也呼吁社会做好舆论监督,不要因为低价就盲目的采购,我们也要看品牌、看机构的服务能力、售后服务等。只有这样,我们检验检测行业才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欢迎关注检界,我们互动交流,交换意见。

文章转素材来源:I检界,侵删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

 • end • 

大家还在看

·

华测检测:2023半年度业绩预告,检测龙头持续提质增效

·

检测企业纷纷裁员,真相是什么?

·

当我们谈论国产替代,我们在谈论什么?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