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新品速递 | 震撼登场,SPR 检测服务强势上线!

MCE 抑制剂
2023.10.13

240c0e0e82fe6960aad9b9bb882f827f.jpg


传统分子互作检测技术耗时费力、信息量少、灵敏度低怎么办??相信您一定听过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 "金标准"—— SPR 检测技术 !无需标记、实时监测、灵敏度高等等,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快来和小 M 一起往下看吧!

SPR,即表面等离子共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简单来说,它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这一技术,我们能够实时、精准地分析样品中的分子、蛋白质、DNA 等各类有机、无机物质,为科研、工业生产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是 SPR 可不是一项新技术哦!

4875759d096703d5f83e3fd50d71d7b1.jpeg

1902 年,科学家 Wood 在光学实验中首次发现了 SPR 现象。经过百年的理论补充、技术迭代,目前 SPR 技术已成为分子互作领域的"金标准"。

1fe2cf7e574efc6baea017a40950e16b.jpg

6a1609632545454db5fd87ef1b86b1f8.png

图 1SPR 技术发展历程。 


发展至今,SPR 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927c303e2641804d0bb60e123661465c.jpegSPR 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简单来说,SPR 就是根据金属表面偶联的配体是否与分析物结合而产生不同的共振角,通过监测共振角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性、亲合常数、结合动力学等信息。因此,SPR 技术在药物筛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抗体-抗原结合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

1fe2cf7e574efc6baea017a40950e16b.jpg

24eb152002fb72623656e6e838745670.jpeg

图 2. SPR 原理图。 

原理:当光源发出的偏振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棱镜中,在棱镜与金属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而光会在金属表面介质中传输振幅呈指数衰减的倏逝波,同时引发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产生表面等离子波,等离子波与倏逝波发生共振时,其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反射光强度最低时的暗带所对应反射角即为共振角。当有生物分子与金属表面的薄膜结合或与已吸附的分子相互作用时,这种等离子体波的特性会发生变化,导致共振角度发生偏移 (从 A 到 AB 的偏移)[10]

66c11c6bb7f81d0bd9dc54da02d85e08.png

这种偏移可通过检测入射光的反射角度变化来实现。借助 SPR 仪器的检测系统,可以实时、定量测量共振角度的变化,从而得到亲和力相关信息。

目前常用的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主流方法分为 4 种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拉下实验 (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 (I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其中,SPR 技术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与医学诊断分析领域动力学及亲和力分析的首选检测方法,也是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 金标准”。

表 1检测分子互作主流技术对比。

0266a25a631c1c03caf07ff12dd7ad01.jpeg


  SPR 检测有什么特点?
  • 实时检测,能动态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全过程;
  • 无需标记样品,保持了分子活性[11]

  • 样品需要极少,一般一个表面仅需要 100 μg 蛋白;

  • 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

  • 应用范围广泛;

  • 高质量的分析数据;

  • 能跟踪监控固定的配体的稳定性[12]

  SPR 检测提供给您的信息:
  • 无结合 (Yes or No)
  • 合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Specificity) 

  • 两种分子的结合强度 -- 亲和力 (Affinity) 

  • 结合和解离的快慢和复合体的稳定性 -- 动力学 (Kinetics) 

  • 分子结合的温度与热力学特征 (Thermodynamics)

  • 标分子活性含量的检测 (Concentration)


e45d174bcf1002542fa8d745834bee1f.jpeg

自 Liedberg[5][6] 等人于 1983 年首次运用 SPR 技术进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分析以来,SPR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制药、食品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近几年,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学的发展又推动了 SPR 技术向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筛选、临床诊断、蛋白质组学等新兴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SPR 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 2. SPR 应用领域。

16ccbf8d13060bca3c32f62dda2b3cd7.jpeg


  我们将为您提供哪些服务?

MCE 使用 Biacore T200 仪器,可以进行抗原-抗体、蛋白-蛋白、抗体-受体、VLP 蛋白-抗体、蛋白-小分子化合物等的亲和力分析,为客户提供定制的多样性服务。084a2af40c1c6a11a0f48ca9232706af.jpeg
验证一:蛋白与蛋白亲和力测定【案例 1】

通过 SPR 技术,使用 Biacore 仪器测定不同浓度下 Human NKp30 蛋白与 Human B7-H6 蛋白的亲和力。利用 T200 的分析软件,采用 1:1 binding 的分析模式对其结合和解离进行分析,其亲和力常数为 0.275 μM。

7f00991821615d8f2296809745db16a0.jpeg图 3. NKp30, Human (hFc) captured on CM5 Chip via Protein A can bind Biotinylated B7-H6, Human (His-Avi) (HY-P78076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0.275 μM as determined in SPR assay.


【案例 2】通过 SPR 技术,使用 Biacore 仪器测定不同浓度下 Human TGFBR1 蛋白与 Mature TGF beta 1 蛋白的亲和力。利用 T200 的分析软件,采用 1:1 binding 的分析模式对其结合和解离进行分析,其亲和力常数为 0.12 uM。

811c145ae27d91d416a43c0de4e74df6.jpeg

图 4. TGFBR1, Human (mFc-Avi) (HY-P78525captured on CM5 Chip via Protein A can bind Mature TGF beta 1, Human(no Tag) 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0.12 μas determined in SPR assay.




验证二:蛋白与抗体亲和力测定

【案例 1】

通过 SPR 技术,使用 Biacore 仪器测定不同浓度下 Human Claudin18.2 VLP 蛋白与 Anti-Claudin18.2 Antibody 抗体的亲和力。利用 T200 的分析软件,采用 1:1 binding 的分析模式对其结合和解离进行分析,其亲和力常数为 1.01 nM。

547dda434b8453739e740d25f18b9df4.jpeg

图 5. Biotinylated Human Claudin18.2 VLP (HY-P78105captured on CM5 Chip via Streptavidin can bind Anti-Claudin18.2 Antibody 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1.01 nM as determined in SPR assay.


【案例 2】通过 SPR 技术,使用 Biacore 仪器测定不同浓度下 Human Claudin 6 VLP 蛋白与 Anti-Claudin 6 Antibody 抗体的亲和力。利用 T200 的分析软件,采用 1:1 binding 的分析模式对其结合和解离进行分析,其亲和力常数为 0.19 nM。

9921c777d6049ba5a8dbd9c85296dacc.jpeg

图 6. Claudin 6 VLP,Human (HY-P77899immobilized on CM5 Chip can bind Anti-Claudin 6 antibody 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0.19 nM as determined in SPR assay.


ae9de12128aa4b02034e0bf3fc40a42b.jpeg

MCE 致力于为科研机构、医药机构、工业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 SPR 检测技术服务,如有任何疑问或需求,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将全力支持您的研究项目,助您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SPR 检测技术的信息,或是预约我们的服务,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发邮件至 sales@MedChemExpress.cn 或直接联系 MCE 的销售人员。我们的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为您量身打造 SPR 检测服务!



0acf8c039d1afec7d3fa1f429798795f.png

‍‍EGFR Protein, Human (HEK293, His)‍‍

EGFR 是受体酪氨酸激酶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类重要的跨膜受体。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增殖和抗凋亡等重要作用。


AXL Protein, Human (HEK293, His)

AXL 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负责介导 PI3K 等信号通路的细胞外信号向胞内的转导,广泛参与调节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与分化。

BMP-4 Protein, Human (E. coli,His)

BMP-4 是一种多效性配体蛋白,属于 TGFβ 家族,参与血管系统循环,可以激活血管细胞上的受体。

Fc gamma RIIA/CD32a Protein, Human (HEK293, His)

CD32,也称为 FcγRII 或 FCGR2,是属于 Ig 基因超家族的表面受体糖蛋白。CD32 在细胞反应调节和免疫复合物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FcRH5/FcRL5 Protein, Human (HEK293, C-His)

Fc受体样蛋白5是在人中由 FCRL5 基因编码的蛋白。


1b6407f5564bbbed8210cd0981322136.png

3bc40267b988a31c58e51968d16ae69e.png

24716f50f89d4442ec0b2cc8c3312ddb.png

[1] Wood R W. XLII. On a remarkable case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light in a diffraction grating spectrum[J]. The London, Edinburgh, and Dublin Philosophical Magazine and Journal of Science, 1902, 4(21): 396-402.
[2] Fano U. The theory of anomalous diffraction gratings and of quasi-stationary waves on metallic surfaces (Sommerfeld’s waves)[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1941, 31(3): 213-222.
[3] Duan Y Y,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based immunoassays[J].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2002, 13(4): 264-268.
[4] Kretschmann E, et al. Notizen: radiative decay of non radiative surface plasmons excited by light[J].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A, 1968, 23(12): 2135-2136.
[5] Liedberg B,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or gas detection and biosensing[J]. Sensors and Actuators, 1983, 4: 299-304.
[6] Nylander C, et al. Gas detection by means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J]. Sensors and Actuators, 1982, 3: 79-88.
[7] Cullen D C, et al. Detection of immuno-complex formation vi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n gold-coated diffraction gratings[J]. Biosensors, 1987, 3(4): 211-225.
[8] Ahn S W, et al. Integration of electro-optic polymer modulators with low-loss fluorinated polymer waveguides[J]. Optics Letters, 2002, 27(23): 2109-2111.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429.
[10] Nguyen HH,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Sensors (Basel). 2015 May 5;15(5):10481-510. 
[11] Schasfoort RBM, et al. Trends in SPR Cytometry: Advances in Label-Free Detection of Cell Parameters. Biosensors (Basel). 2018 Oct 30;8(4):102.
[12] Vachali PP,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based biosensor technology for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carotenoid interactions. Arch Biochem Biophys. 2015 Apr 15;572:66-72. 

1acb4384d7f526e43cc9c250b01b2dfa.png

9523b0a96693e1ad0307002165403c25.jpg

87f171082ede30182557d3fdd9b5a854.jpg

90e1db9af00b117eca714e42db9e1344.png

  ◆ 2023 中标热点!细胞自噬,究竟怎么 "玩"?

  ◆ 蛋白/抗体标记使用指南手册来了,一起翻翻翻!

  ◆ 外泌体: 国自然热点中的 "常青树" !!!

  ◆ "新" 药一点不远,就在类药多样库里选!

06345b2227ab579bcab6232ab2283935.png

f3aded3723a124dfcee71cb3444e55df.pngc733ee38eb25fb3a554408036770fecc.png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