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0 技术产品文件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598 条与 技术产品文件 相关的标准,共 40

What is this standard about?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the composition, basic principles, preparation process, general requirements, detailed requirements, pub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guid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digital manuals, which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us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products. It is also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This document does not specify function or data structure of any specific software. This document applies to the preparation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based on service bills of material and modulariz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 (TPD).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ICS
01.110
CCS
发布
2019-02-28
实施
2019-02-28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the composition, basic principles, preparation process, general requirements, detailed requirements, pub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guid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digital manuals, which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us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products. It is also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This document does not specify function or data structure of any specific software. This document applies to the preparation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based on service bills of material and modulariz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 (TPD) —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igital manuals

ICS
01.110
CCS
发布
2019-02-22
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地所包含的测试训练场地、能力评估场地和配套 办公及服务设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测试训练所需要的测试训练场地与道路测试能力评估 所需的能力评估场地建设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closed test site for automated vehicle

ICS
01.110
CCS
E509
发布
2018-12-29
实施
2019-02-01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申请道路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的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 自动驾驶车辆能否进行道路测试的依据。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field test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automated vehicle

ICS
01.110
CCS
G544
发布
2018-12-29
实施
2019-02-01

本标准规定了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提供货物配送、餐饮配送、道路清洁、监管巡逻等功能、遵守非机动车行驶规则, 具备自动行驶功能的低速电动轮式车辆的研发与测试环节。

Technical code for electric autonomous service device

ICS
01.110
CCS
C3650
发布
2018-12-29
实施
2019-02-01

郴州福茶 青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青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青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末茶含量测定 GB/T 30357 乌龙茶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郴州福茶青茶 Chenzhoufucha  Oolong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优质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品质特征的青茶产品。 4 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 郴州福茶青茶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 郴州福茶青茶按产品质量等级设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实物标准样按 GB/T 18795 的要求制备。采用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的容器中,实物标准样每 3年更换 1 次。 实物标准样由郴州市茶叶协会负责监制。 5 质量要求 产地:郴州市区域范围内。 基本要求 鲜叶原料:要求采摘形成驻芽的2~4片叶的新稍,俗称开面采。特级以小开面鲜叶为原料制成;一级以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制成;二级以大开面鲜叶为原料制成。鲜叶原料要求匀、净、鲜。符合 GB/T 14456.1 的要求。  感官品质 郴州福茶青茶感官品质要求见表 1。  表1 郴州福茶青茶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外     形 内        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特级 壮结 匀整 洁净 乌润 金黄、明亮 花香浓郁 浓醇 柔软明亮、红边鲜明 一级 较壮结 较匀整 匀净 较乌润 橙红尚亮 花香浓 醇厚 较软亮、红边显 二级 尚壮结 尚匀整 较匀净 尚乌润 深橙红 清纯,有花香 尚浓 尚软亮、红边稍暗  理化指标 郴州福茶青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 表2 郴州福茶青茶理化指标要求 项  目 指            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水分(质量分数)% ≤6.0 ≤6.5 ≤7.0 总灰分(质量分数)% ≤7.0 ≤7.5 ≤8.0 粉末(质量分数)% ≤1.0 ≤1.2 ≤1.3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33 ≥33 ≥32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取样 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感官品质 按 GB/T 23776 及 GB/T 14487 的规定执行。  净含量 按 JJF1070 的规定执行。  理化指标  水分 按 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总灰分及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按 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粗纤维 按 GB/T8310 的规定执行。  粉末 按 GB/T8311 的规定执行。  污染物 按 GB2762 的规定执行。  农药最大残留 按 GB2763 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抽样 抽样以“批”为单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抽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及净含量。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所要求的全部项目。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1) 产品定型投产时;  (2) 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4)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5)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按第 5 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合格,该产品即为不合格产品。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 8302 的规定加倍抽样,重新抽样应由争议双方同时进行,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包装应符合 GB/T 23350 及 GH/T 1070 的规定。  运输 各种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符合 GB/T 31621 的规定。  贮存 符合 GB/T 30375 及GB31621 的规定

Chenzhoufucha OolongTea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白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白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白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91-2017 白茶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B/T 10034 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郴州福茶白茶ChenzhoufuchaWhite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白茶品质特征的白茶产品,使用“郴州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白茶产品。 4 基本要求  加工条件 加工厂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配有相应的更衣、照明、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废弃物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保持洁净,无臭气。 生产场所要求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 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茶叶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加工车间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干燥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设备。 加工车间地面应坚固、平整、光洁、不起灰。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加工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残留茶叶等物质。用于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的清洗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使用的加工设备见附录 A。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人员 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应换下工作衣、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能在加工和包装场地用餐和进食食品。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鲜叶处理 采摘时不用指甲掐断茶叶。 鲜叶及时送到茶叶初制厂,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雨水叶和晴天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 分开、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的原则及时摊放。 雨水叶、露水叶经萎凋槽吹干后适当薄摊。 其他符合 GB/T 31748 的规定。 5 加工工艺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成品茶。 新工艺白茶(贡眉) 鲜叶—萎凋—轻揉—烘焙—拣剔—复焙—成品茶  (1)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加工技术要求。   萎凋 室内温度:采用自然萎凋工艺的春茶,萎凋温度15℃~25℃,夏秋茶温度25℃~35℃,加温萎凋温度25℃~35℃。 萎凋方式:最宜采用日光+室内复式萎凋方式,但日晒只能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太强时进行,历时20~25分钟,然后移入室内自然萎凋。 萎凋时间:正常气候的自然萎凋总历时40h~60h,加温萎凋总历时16h~24h。 萎凋程度:萎凋适度时萎凋叶含水量为18~26%,萎凋芽叶毫色银白,叶色转变为灰绿或深绿,叶缘自然干缩或垂卷,芽尖、嫩茎呈“翘尾”状。  拣剔 白茶应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烘焙 烘焙次数2次~3次,温度80~110℃,历时10min~20min。  拣剔 白茶应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复焙 温度80~110℃,历时10min~20min。  (2)新工艺白茶(贡眉)的加工技术要求。   萎凋 自然萎凋需24h~48h,室内加温萎凋12h~18h,萎凋槽加温萎凋8h~10h,萎凋叶失水26~30%。  轻揉捻 春季轻揉捻3min~5min。夏秋季轻揉捻5min~10min。  烘焙 烘焙温度100℃~130℃,历时10min~20min。  拣剔 白茶应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复焙 温度80~110℃,历时10min~20min。 6 质量管理  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hite Tea ofChenzhoufucha processing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新建茶园及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 “郴州福茶”商标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 1869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钾肥 3、自然条件 3.1  自然地貌 3.1.1主要园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13′~114°14′,北纬24°53′~26°50′之间。 3.1.2主要种植园区选择海拔高度宜500~1500米。 3 2  气候条件 3.2.1主要园区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380~1670(㎜),年平均气温15-18℃,年均日照1370-1500小时,山区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降雨量较充沛,极端最低气温-5~-7℃。 3.2.2其他气候条件要求符合NY 5020的相关规定。 3.3  土壤条件 3.3.1主要产地的土壤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和近代河流冲积物等四种类型。 3.3.2土壤多为弱酸性,土壤PH4.5~6.0,土层厚度≧30㎝。 4茶园建设 4.1 茶园选择 4.1.1茶园选择应符合NY 5020的要求,应距离化工厂、铅锌矿等重金属矿区5km以上,距离高速公路或交通干道0.1km以上,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生产能力的区域。 4.1.2茶园土壤的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和近代河流冲积物等四种类型。 4.1.3茶园土壤多为弱酸性,土壤PH4.5~6.0,土层厚度≧30㎝。 4.1.4宜选择集中连片、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区域。 4.1.5茶园坡度在25°以下,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区域。 4.1.6冷浸田和长年积水地块不宜建园。 4.2  茶园规划 4.2.1建园时根据茶园面积的大小、地形和地理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集中连片。干道、支道、步道、环道组成道路网,路路相通。主干道宽2.5~3.5(m),适应机械化作业。 4.2.2茶园防护林带 茶园应合理设置防护林带,位于高速公路或交通要道两侧茶园应设0.1km以上的隔离林带,防护林种植的品种应与茶树无共生病虫害。 4.2.3水利设施 平地茶园合理布置排灌沟渠,低洼茶园的排水沟渠深度应达到40cm~50cm;坡地茶园注意排蓄结合,应按一定面积修建中小型蓄水池等设施。 4.3  茶园开垦 4.3.1坡度条件 茶园的坡度应为10~25°。平地和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大于15°的应建筑外高内低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不能少于130cm,开垦时应回填原表土。 4.3.2园地开垦 开垦深度应达45~50(cm)(条件不允许例外),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清除园区内树蔸、石块、杂草等杂物。 4.3.3深沟撩壕 4.3.3.1 设定茶行,茶行布置尽量与机耕道相垂直。单行种植行距130~150(cm)。双行定植行距较大150cm±10cm。 4.3.3.2开深沟,要求宽45~50(cm),深50~60(cm)。 4.3.4施底肥 按每667㎡茶园施入农家有机肥不低于3000kg,磷肥50kg~100kg,回填熟土低于沟面20cm,肥料与土壤拌匀后,再回填表土至高出地面10cm,培细土壤(新建有机茶园按照有机食品管理要求施肥)。 5品种、种苗的选择 5.1品种的选择 应选用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适应茶类布局,并对主要病虫有较强抗性、品质好、产量高、适制性强的良种。 5.2  种苗的选择 种苗应选择无性繁殖的良种苗木,苗木质量应符合GB 11767的要求,建议采用二级以上苗木。 6茶苗定植 6.1  定植时间 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发芽时间等特点,春季定植宜在2月下旬前,秋季定植在10月上旬~11月下旬(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秋季定植为好)。 6.2  茶行布置 6.2.1  单行种植 行距130~150(cm),株距25~33(cm),每穴种植2株茶苗。每667㎡茶园按3000~4000株茶苗种植。 6.2.2  双行种植 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5cm,株距30cm±5cm,两小行距间种植的茶苗品字形排列,每穴种植2株茶苗。每667㎡茶园按5000~7000株茶苗种植。 6.3定植方法 按设定茶行开沟定植,回填土压紧根茎部,再薄盖一层细土,浇足定根水,并及时修剪。栽时根系不能直接接触底肥,栽后应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及时补齐。定植后注意苗期管理。 7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的农事活动安排、记录见附录。 7.1  茶园耕作 7.1.1幼龄茶园 7.1.1.1浅耕培土 茶园浅耕培土,在当年5月底之前进行浅耕培土1~2次,并除草保苗,浅耕深度8~12cm,并结合施速效肥,幼龄茶园适宜多次浅耕除草。 9月下旬至11月底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5cm~20cm,并结合施基肥。 7.1.1.2  夏季遮荫 茶园可辅草覆盖,冬季间种绿肥。 7.1.1.3  补苗 幼龄茶园补苗选择在当年10月上旬至翌年2月底之前。 7.1.2成龄茶园 7.1.2.1中耕除草 成龄茶园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5cm~20cm。 7.1.2.2茶园冬培 茶园冬培工作应在11月底前完成,包括深耕翻土、疏枝清园、施基肥。 7.2  施肥 7.2.1  肥料选择 按NY/T 5018、NY/T 1858、NY/T 1859的要求选择和施用肥料。 7.2.2  施肥次数和时间 7.2.2.1  茶园每年至少施追肥3次、基肥1次。幼龄茶园适宜少量、多次施肥。 7.2.2.2  追肥应在每季茶萌发前施,时间分别是春肥2月中旬、夏肥4月下旬~5月上旬、秋肥7月中旬,基肥在秋末茶树地上部进入休眠期后施,时间是10月中旬~11月上旬。 7.2.3 施肥数量 按茶园类型定追肥数量/(kg/667㎡)和基肥数量(kg/667㎡)以N:P:K计,幼龄期(定剪期)N:P:K的比例为1:1:1,N肥施用量为7kg/667㎡,P、K肥按比例施(下同);初始投产期N:P:K比例为2:1:1,N肥施用量为15kg/667㎡;盛产期N:P:K比例为3:1:1,N肥施用量为30kg/667㎡(其中红茶N:P:K比例为2:1:1,N肥施用量20kg/667㎡)。 7.2.4 施肥方法 7.2.4.1 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开沟10cm施肥覆土。春夏秋三次追肥数量比例为4:3:3。 7.2.4.2 基肥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结合秋末深耕开沟施肥,施肥深度20-25cm,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配施氮肥、磷肥、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8修剪 8.1  幼龄茶园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定剪高度离地15cm~20cm,剪去主枝,留下侧枝不剪;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30cm~35cm或在上次修剪的剪口之上提高10cm~15cm,剪平茶树蓬面;第三次定剪高度离地45cm~50cm或在上次修剪的剪口之上提高10cm~15cm,剪平茶树蓬面。 8.2 成龄茶园修剪 8.2.1 轻修剪 在茶季结束或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深度为3cm~5cm,以剪除鸡爪枝为主,可结合采收紧压茶原料时进行。 8.2.2  深修剪 剪除冠面细弱枝,春茶或秋茶结束后实施,修剪深度15cm~20cm或剪除树冠2/3的叶面积,结合采收紧压茶原料。 8.2.3 重修剪 剪除冠面衰老鸡爪枝、细弱枝、干枯枝,剪去茶树高的1/3~1/2;修剪的切口应光滑,树冠平整,5月上旬前完成。 8.2.4 台刈 一般离地5-10cm剪除枝干;修剪的切口应光滑平整,5月上旬前完成。 9病虫防治 9.1  农业防治 9.1.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  9.1.2  分批、多轮、及时采摘,控制危害嫩芽叶的病虫如小绿叶蝉、蚜虫、茶橙瘿螨、茶饼病和茶白星病等的食物源,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9.1.3  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修剪、疏枝清园,以减少病虫的种群密度和消除栖息场所。  9.2  物理防治 9.2.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茶尺蠖、蓑蛾类等害虫危害。  9.2.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激素诱杀。 9.3  生物防治 10.3.1保护和利用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  9.3.2  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9.4化学防治 9.4.1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按GB/T 8321.1~8321.9的要求选择和施用农药(有机茶园禁施化学农药)。 9.4.2  采用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轮用,防止病虫的抗药性。  9.4.3  采用低容量喷雾,注意喷药质量,控制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10鲜叶采摘 10.1 鲜叶采摘人员必须进行采茶前采茶技术培训。 10.2 禁止用指甲掐采、捋采、抓采方式采茶。 10.3 根据茶类要求确定采摘标准。严把采茶质量,不采雨水叶、病虫叶。不带鱼叶、鳞片,不带泥砂,不带老叶蒂梗。 10.4 采摘或装鲜叶工具应透气,不能紧压,采下鲜叶及时送加工厂,严 10.5 实行分批查1次,并对问题进行纠正。自查和纠正结果应保存记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enzhoufucha Cultivation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 红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红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条形红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8302  茶  取 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末茶含量测定  GB/T 13738.2 红茶 第 2 部分  工夫红茶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郴州福茶红茶 Chenzhoufucha Black Tea  以郴州市范围内的适制红茶品种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按郴州福茶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而成,具有郴州福茶红茶特定品质特征的条形红茶。  4 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  郴州福茶红茶分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共四个等级。   各等级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分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实物标准样按 GB/T 18795 的要求制备。采用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的容器中,实物标准样每3年更换 1 次。   实物标准样由郴州市茶叶协会负责监制。  5 质量要求  基本要求  产地:湖南省郴州市区域范围内。   鲜叶原料:特级是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的鲜叶原料加工而成;一级是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主的鲜叶原料加工而成;二级以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为主的鲜叶原料加工而成;三级是以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为主的鲜叶原料加工而成。鲜叶原料均要求嫩、匀、净、鲜。 符合 GB/T 14456.1 的要求。   感官品质 潇湘红感官品质要求见表 1。  表1 郴州福茶红茶感官品质要求 等级  外     形  内   质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条索紧细、多锋苗、显金毫、乌润、匀齐洁净 甜香浓郁 醇厚甘爽 红艳明亮  细嫩有芽、红匀亮 一级 条索紧结有锋苗、乌润、有金毫、匀净 甜香高长 醇厚爽口 红亮 嫩匀、红亮 二级 条索紧结、较匀整、尚乌黑油润 甜香尚持久 醇厚 红尚亮 较嫩匀、红尚亮 三级 条索尚紧结、较匀整、尚乌润 纯正 醇和 红尚明 尚嫩匀、尚红亮  理化指标 郴州福茶红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郴州福茶红茶理化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水 分 /%( 质 量 分 数 ) ≤  6.0  7.0 粉 末 /%( 质 量 分 数 ) ≤  1.0  1.5  水 浸 出 物 /%( 质 量 分 数 ) ≥  33.0  32.0  茶多酚%(GB/T 8313-2008)≤ 8 总 灰 分 /%( 质 量 分 数 ) ≤  5.5 6.0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 ≥  45.0  酸 不 溶 性 灰 分 /%( 质 量 分 数 ) ≤  1.0  粗 纤 维 /%( 质 量 分 数 ) ≤  14.0  16.0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取样  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感官品质  按 GB/T 23776 及 GB/T 14487 的规定执行。   净含量  按 JJF1070 的规定执行。   理化指标  水分  按 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总灰分及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按 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粗纤维  按 GB/T8310 的规定执行。   粉末  按 GB/T8311 的规定执行。   污染物  按 GB2762 的规定执行。   农药最大残留  按 GB2763 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抽样  抽样以“批”为单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抽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及净含量。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所要求的全部项目。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1) 产品定型投产时;  (2) 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4)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5)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按第 5 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合格,该产品即为不合格产品。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 8302 的规定加倍抽样,重新抽样应由争议双方同时进行,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包装  包装材料 :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包装应符合 GB/T23350 及 GH/T 1070 的规定。   运输  各种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符合 GB/T 31621 的规定。   贮存 符合 GB/T 30375 及GB31621 的规定。 

Chenzhoufucha Black Tea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 白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白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白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末茶含量测定 GB/T 14456.1 白茶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GB/T 22291-2017 白茶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郴州福茶白茶 ChenzhoufuchaWhite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优质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品质特征的白茶产品。 ? 4 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 郴州福茶白茶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三种产品。 每种产品分2~4个级别。 郴州福茶白茶按产品质量等级设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实物标准样按 GB/T 18795 的要求制备。采用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的容器中,实物标准样每 3 年更换 1 次。 实物标准样由郴州市茶叶协会负责监制。 5 质量要求 产地:郴州市区域范围内。 鲜叶原料:白毫银针采摘标准为单芽;白牡丹和贡眉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白牡丹和贡眉以茶树品种区分,白毫多的品种如福丁大白、福鼎大毫、福云六号等白毫多的品种采摘白牡丹原料,白毫少的品种为贡眉原料。鲜叶原料要求嫩、匀、净、鲜。符合 GB/T 14456.1 的要求。  感官品质 郴州福茶白毫银针感官品质要求见表 1。 表1  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目  外形 内质  叶态 嫩度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芽针肥壮、匀齐 肥嫩、茸毛厚 洁净 银灰白 富有光泽 清纯、毫香 显露 清鲜醇爽、毫味足 浅杏黄、清澈明亮 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 芽针廋长、较匀齐 瘦嫩、茸毛略薄 洁净 银灰白 清纯、毫香显 鲜醇爽、毫味显 杏黄、清澈明亮 嫩匀 明亮 ? 郴州福茶白牡丹的感官品质要求见表2。 表2  白牡丹的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目  外形 内质  叶态 嫩度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芽叶连枝、叶缘垂卷、匀整 毫心多肥壮、叶背多茸毛 洁净 灰绿润 鲜爽、毫香显 清甜醇爽 杏黄、清澈明亮 毫心多,叶张肥嫩明亮 一级 芽叶尚连枝、叶缘垂卷、尚匀整 毫心较显尚壮、 叶张嫩 较洁净 灰绿 尚润 纯爽、有 毫香 较清甜、醇爽 深黄、 清澈 毫心尚显、叶张嫩,尚匀亮 二级 芽叶部分连枝、叶缘尚垂卷、尚匀 毫心尚显叶张尚嫩 含少量黄绿片 尚灰绿 纯正、略有毫香 尚清甜、醇厚 深黄、 尚清澈 有毫心、叶张尚嫩、稍有红张 三级 叶缘略卷、有平展叶、破张叶 毫心瘦稍露、叶张稍粗 稍夹黄片蜡片 灰绿稍暗 尚浓纯 尚醇厚 深黄、欠亮 叶张尚软有破张、红张稍多 郴州福茶贡眉感官品质要求见表 3。 表3  贡眉的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目  外形 内质  叶态 嫩度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芽叶部分连枝、叶态卷、匀整 毫尖显、叶张细嫩 洁净 灰绿或墨绿 鲜嫩,有毫香 清甜 醇爽 黄橙 有芽尖、叶张 嫩亮 一级 叶态尚卷、尚匀 毫尖尚显、叶张尚嫩 较洁净 尚灰绿 鲜纯,有嫩香 醇厚 尚爽 橙黄 稍有芽尖、叶张软尚亮 二级 叶态略卷稍展、有破张 有尖芽、叶张较粗 夹黄片铁板片少量蜡片 灰绿稍暗、夹红 浓纯 浓厚 深黄 叶张较粗、稍摊、有红张 三级 叶张平展、破张多 小尖芽稀露叶张粗 含鱼叶蜡片较多 灰黄夹红稍暗 浓、稍粗 厚、稍粗 深黄 微红 叶张粗杂、红张多 郴州福茶新工艺白茶感官品质要求见表4。 表4  新工艺白茶感官品质要求 品质 级别  特级 一级 外形 条索 显毫,卷曲 尚显毫,卷曲  色泽 青褐 褐 外形 匀整度 匀整 尚匀整  净度 洁净 尚洁净 内质 汤色 浅黄明亮 尚黄清澈  叶底 匀嫩 匀整  香气 清高嫩香 尚清高嫩香  滋味 醇厚爽口 醇厚 郴州福茶白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质量分数)/% ≤7.0 总灰分(质量分数)/% ≤6.5 粉末(限白牡丹和贡眉)(质量分数)/% ≤1.0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取样 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感官品质 按 GB/T 23776 及 GB/T 14487 的规定执行。  净含量 按 JJF1070 的规定执行。  理化指标  水分 按 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总灰分及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按 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粗纤维 按 GB/T8310 的规定执行。  粉末 按 GB/T8311 的规定执行。  污染物 按 GB2762 的规定执行。    农药最大残留 按 GB2763 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抽样 抽样以“批”为单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抽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 水分及净含量。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所要求的全部项目。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1) 产品定型投产时; (2) 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4)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5)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按第 5 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合格,该产品即为不合格产品。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 8302 的规定加倍抽样, 重新抽样应由争议双方同时进行,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包装应符合 GB/T 23350 及 GH/T 1070 的规定。  运输 各种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符合 GB/T 31621 的规定。  贮存 符合 GB/T 30375 及GB31621 的规定。

Chenzhoufucha WhiteTea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 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4456.1-2008 红茶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B/T 10034 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郴州福茶绿茶Chenzhoufucha Green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绿茶品质特征的绿茶产品,使用“郴州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绿茶产品。 4 基本要求  加工条件 加工厂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配有相应的更衣、照明、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废弃物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保持洁净,无臭气。 生产场所要求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 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茶叶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加工车间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干燥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设备。 加工车间地面应坚固、平整、光洁、不起灰。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加工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残留茶叶等物质。用于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的清洗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使用的加工设备见附录 A。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人员 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应换下工作衣、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能在加工和包装场地用餐和进食食品。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鲜叶处理 采摘时不用指甲掐断茶叶。 鲜叶及时送到茶叶初制厂,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雨水叶和晴天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 分开、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的原则及时摊放。 雨水叶、露水叶经萎凋槽吹干后适当薄摊。 其他符合 GB/T 31748 的规定。 5 加工工艺 适用于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清风—揉捻—初烘—摊凉—做形—提毫—足干 适用于以一芽二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足干 (1)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摊青 设备使用摊青槽或篾盘,鲜叶摊放厚度,摊青槽3~5cm,篾盘2~3cm,适当轻翻,每2~3h 轻翻一次,春茶需摊放8~12h。摊青槽可采用间隔式吹风,应视环境温湿度情况而定,鼓风 1h 左右停止0.5~1h,摊放时间为3~6h。以鲜叶发出清香或花香、含水量 70%~72%为适度。  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在直径78cm,深24.5cm,倾斜15度的铁锅或电炒锅内进行杀青,当离锅底距离 3.3cm 处气温为180~220℃时,投放鲜叶,鲜叶投放量为0.4~0.6kg。杀青时,双手抓茶翻炒,先闷后抖,当茶叶受热均匀后,边闷边抖,待茶叶柔软,失去光泽,并发出清香时,立即出锅。时间 3~4min,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2)机械杀青:采用40型、50 型、60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投叶端 20cm 处内壁温度270~320℃,杀青时间 1.5~2.5min。要求投叶均匀、适量,杀青叶含水量60~62%,叶缘略卷缩,手捏成团,有弹性,茎折而不断,有清香透出,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  清风 采用手工杀青时,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篾盘中,用风扇直接吹风,使叶温迅速降低;采用机械杀青时,使用茶叶冷却输送带,及时降低叶温。  揉捻 分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1)手工揉捻:双手抓茶在篾盘内旋转揉捻(卷曲形)或向前推揉(直条形),用力采取轻-重-轻的方式,时间6~10min。 (2)机械揉捻:选用 40 型、45 型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单芽揉捻6~8min,一芽一叶初展揉捻8~10min。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以揉捻叶基本成条(成条率80%以上),茶汁不外溢或少量茶汁外溢,粘附叶表面,无短碎茶条为揉捻适度。 机械加工直条形茶采用理条机做形,温度控制60~70℃,时间8~10min达八成干,条索紧直时下机。  初烘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温度设置为110~130℃。投叶要求均匀,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投叶厚度1~2cm,五斗烘干机2~3cm。烘至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40~50%左右为适度。  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篾盘或摊凉平台等专用摊凉设备中,厚度 2cm,时间20~30min。  做形 采用电炒锅或五斗烘干机,温度 70℃左右。投入茶坯翻炒,当茶条打在锅中或烘干机上有轻微响声、茶坯含水量在 30%左右时开始做形。双手抓茶,卷曲形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搓揉;加工直条形向前方理直理齐直搓。力道先轻后重,边紧边抖散茶条,待茶条八成干、白毫隐现时下机。时间一般10~15min。  提毫 采用电炒锅或五斗烘干机等设备,电炒锅温度在70~80℃,五斗烘干机温度在90~100℃,双手抓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茶与茶之间互相摩擦,茶从手指间落下,时间 30s 左右,待白毫充分显露时将茶坯下机摊凉。摊凉厚度不超过 3cm,时间1~2min,使茶坯充分冷却和内部水分均匀分布。  足干 分为焙笼、五斗烘干机和提香机足干。 (1)采用焙笼足干。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 60℃左右,烘焙用的木炭应先燃烧完全,无异味、烟味,摊叶厚度 2cm 左右,中途轻翻2~3次。 (2)采用五斗烘干机足干。分两次干燥,其中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80~90℃,第 2 次为70~80℃,中间摊凉20~25 min,摊叶厚度为 2cm 左右。 (3)采用提香机足干,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30~40min,其他按设备操作要求进行。 足干程度以折梗即断、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量在 6%以下为适度,下机摊凉至室温,归堆包装后储藏。 (2)以一芽二叶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摊青 设备使用萎凋槽或透气篾盘,鲜叶摊放厚度2~3cm,每2~3h 轻翻一次,春茶需摊放8~12h。摊青槽可采用间隔式吹风,应视环境温湿度情况而定,鼓风 1h 左右停止0.5~1h,摊放时间为3~6h。以鲜叶发出清香或花香、含水量68~70%左右为适度。  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手工杀青:采用电炒锅进行杀青,当离锅底距离 3.3cm 处气温为200~220℃时,投放鲜叶,鲜叶投放量为0.5~0.75kg。杀青时,双手抓茶翻炒,先闷后抖,当茶叶受热均匀后,边闷边抖,待茶叶柔软,失去光泽,并发出清香时,立即出锅。时间 3min,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机械杀青:采用 50 型、60 型或 70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投叶端 20cm 处内壁温度270~320℃,杀青时间 1.5~2.5min。要求投叶均匀、适量。杀青叶含水60~62%,叶缘略卷缩,手捏成团,有弹性,茎折而不断,有清香透出,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  清风 采用手工杀青时,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篾盘中,用风扇直接吹风,使叶温迅速降低;采用机械杀青时,应使用茶叶冷却输送带,及时降低叶温。  初揉 揉捻时间15~20min。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揉捻叶成条率 70%以上。  初烘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温度设置为110~130℃。投叶要求均匀,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投叶厚度1~2cm,五斗烘干机2~3cm。烘至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 40~45%为适度。初烘时间一般5~10min。  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篾盘或摊凉平台等专用摊凉设备中,厚度 2cm,时间20~30min。  复揉 装叶量以自然装至揉筒的 4/5为宜。加压比初揉略重,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揉捻中产生的团块采用解块机解散。复揉时间10~15min。  足干 分为五斗烘干机、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和提香机足干。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足干。分两次干燥,其中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 90℃,第 2 次为70~80℃,中间摊凉20~25 min,摊叶厚度为 6 质量管理 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茶鲜叶原料和制品应按批次检验,并做好检验和加工记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Tea ofChenzhoufucha processing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红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红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13738 红茶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B/T 10034 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郴州福茶红茶 ChenzhoufuchaBlack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红茶品质特征的红茶产品,使用“郴州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红茶产品。 4 基本要求  加工条件 加工厂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配有相应的更衣、照明、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废弃物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保持洁净,无臭气。 生产场所要求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茶叶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加工车间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干燥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设备。 加工车间地面应坚固、平整、光洁、不起灰。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加工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残留茶叶等物质。用于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的清洗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使用的加工设备见附录 A。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人员 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应换下工作衣、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能在加工和包装场地用餐和进食食品。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鲜叶处理 采摘时不用指甲掐断茶叶。 鲜叶及时送到茶叶初制厂,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雨水叶和晴天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分开、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的原则及时摊放。 雨水叶、露水叶经萎凋槽吹干后适当薄摊。 其他符合 GB/T 31748 的规定。 5 加工工艺 适用于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初干→摊凉→做形、提毫→足干。 适用于以一芽二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1)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萎凋 萎凋槽萎凋 a)摊叶: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摊叶厚度一般在10~15cm,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b) 环境温度、湿度:鼓风气流温度以28~32℃为宜,湿度以70±5%为宜。槽体前后温度相对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应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 c) 鼓风要求:风量大小根据叶层厚薄和叶质柔软程度适当调节,以不吹散叶层、出现“空洞”为标准。每隔1.5h 停止鼓风10min,下叶前8~10min改为鼓冷风; d) 翻抖:一般1.5~2h 翻抖一次,含水量高的开始1h 即翻一次。手势轻,抖得松,翻得透,避免损伤芽叶; e) 时间:6~12h; f) 程度:萎凋叶含水率62±1%为宜,感官特征: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嫩茎折而不断。 室内自然萎凋 a) 摊叶:摊叶厚度2~3cm,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b) 温度、湿度:萎凋室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65±5)%; c) 翻抖:每隔2h 翻抖一次,手势轻,避免损伤芽叶; d) 时间:12h~18h; e) 程度:同萎凋槽萎凋。  揉捻 选用40型、45型.55型等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揉捻时间55~65min。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不加压揉15~20min,轻压15~20min,中压揉捻10~15min,松压揉3~5min下机。 以揉捻叶紧卷成条,成条率达80%以上,茶汁少量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并发出浓烈的青草气味,局部揉捻叶乏红为揉捻适度。   发酵 将揉捻叶摊放于干净的发酵车、发酵框或篾盘内,进入发酵室发酵或采用发酵机发酵。 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4~26℃为宜,最高不超过28℃;发酵叶叶温控制先高后低,前期26~27℃,后期24~25℃。室内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并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注意避免日光直射。 发酵时间一般4~6h,至发酵叶色泽介于红橙与橙红之间,红中带橙黄,叶脉及汁液泛红;青草气消失,发出花果香时为适度。   初干 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干温度控制在110~120℃,摊叶厚度2cm左右,时间10~12min,烘至七、八成干,茶坯含水量29~31%,条索收紧,有刺手感,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适度,及时摊凉。   摊凉 将初干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竹垫、篾盘或其他专用摊凉设备(器具)中,厚度2~3cm,时间30~60min。   做形 通常采用电炒锅、5斗或平台烘焙机,温度90℃。投入茶坯,翻炒,当茶条打在锅中或烘焙机抖内或平台上有轻微响声时,开始做形。加工卷曲型毛尖红茶,双手抓茶,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搓揉。加工直条形毛尖红茶,右手抓茶,左手平摊,向前方理直,先轻后重,边紧边抖散茶条,时间一般5min左右;采用理条机理条,温度控制58~62℃,时间8~10min,达到条索紧、直时下机。  提毫 提毫采用电炒锅、5斗或平台烘焙机,电炒锅温度控制在70~80℃,5斗或平台烘焙机温度控制在90~100℃;双手抓茶,采取一定的掌力,直条形茶向前方理直理齐,卷曲形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茶与茶之间相互摩擦,茶从手指间落下,时间约30s,待金毫大量显露时出锅摊凉。摊凉同6.2.5。  足干 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等进行。足干温度80~90℃,摊叶厚度3~5cm,时间50~60min,以烘坯含水量不超过6%为适度,梗折即断,用手指捏茶条即成粉末,出烘摊凉至室温,按质归堆包装好后贮藏。 (2)以一芽二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萎凋 萎凋槽萎凋 a)摊叶: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摊叶厚度一般在15~20cm,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b) 环境温度、湿度:鼓风气流温度以28~32℃为宜,湿度以70±5%为宜。槽体前后温度相对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应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 c) 鼓风要求:风量大小根据叶层厚薄和叶质柔软程度适当调节,以不吹散叶层、出现“空洞”为标准。每隔1.5h 停止鼓风10min,下叶前8~10min改为鼓冷风; d) 翻抖:一般1.5~2h 翻抖一次,含水量高的开始1h 即翻一次。手势轻,抖得松,翻得透,避免损伤芽叶; e) 时间:6~12h; f) 程度:萎凋叶含水率60±1%为宜,感官特征: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嫩茎折而不断。 室内自然萎凋 a) 摊叶:摊叶厚度2~3cm,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b) 温度、湿度:萎凋室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65±5%; c) 翻抖:每隔2h 翻抖一次,手势轻,避免损伤芽叶; d) 时间:12h~18h; e) 程度:同萎凋槽萎凋。  揉捻 选用40型、45型.55型、65型等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揉捻时间(1~1.5)h。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不加压揉15~20min,轻压15~20min,中压揉捻10~15min,松压揉3~5min,视茶叶嫩度再中压或重压揉10~15min,最后松压揉10min左右。应掌握嫩叶短时轻揉,老叶长时重揉原则做茶。 以揉捻叶紧卷成条,成条率达80%以上,茶汁少量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并发出浓烈的青草气味,局部揉捻叶乏红为揉捻适度。  发酵 将揉捻叶摊放于干净的发酵车、发酵框或篾盘内,进入发酵室发酵或采用发酵机发酵。 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4~26℃为宜,最高不超过28℃;发酵叶叶温控制先高后低,前期26~27℃,后期24~25℃。室内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并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注意避免日光直射。 发酵时间一般4~6h,至发酵叶色泽介于红橙与橙红之间,红中带橙黄,叶脉及汁液泛红;青草气消失,发出花果香时为适度。  初干 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干温度控制在110~120℃,摊叶厚度2cm左右,时间10~12min,烘至七、八成干,茶坯含水量20~22%,条索收紧,有刺手感,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适度,及时摊凉。  足干 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等进行。足干温度80~90℃,摊叶厚度3~5cm,时间50~60min,以烘坯含水量不超过6%为适度,梗折即断,用手指捏茶条即成粉末,出烘摊凉至室温,按质归堆包装好后贮藏。 6 质量管理 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lack Tea ofChenzhoufucha processing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青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青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青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30357 乌龙茶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B/T 10034 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郴州福茶青茶Chenzhoufucha Green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青茶品质特征的青茶产品,使用“郴州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青茶产品。 4 基本要求  加工条件 加工厂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配有相应的更衣、照明、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废弃物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保持洁净,无臭气。 生产场所要求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 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茶叶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加工车间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干燥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设备。 加工车间地面应坚固、平整、光洁、不起灰。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加工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残留茶叶等物质。用于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的清洗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使用的加工设备见附录 A。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人员 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应换下工作衣、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能在加工和包装场地用餐和进食食品。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鲜叶处理 采摘时不用指甲掐断茶叶。 鲜叶及时送到茶叶初制厂,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雨水叶和晴天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 分开、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的原则及时摊放。 雨水叶、露水叶经萎凋槽吹干后适当薄摊。 其他符合 GB/T 31748 的规定。 5 加工工艺 适用于开面采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簸拣  萎凋 分为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 A、日光萎凋:将进厂的鲜叶,按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分别均匀地开青于直径一米,孔眼1cm2的水筛上。每筛摊鲜叶0.4kg左右,(每平方米摊叶0.5kg)以叶片不相迭为宜。开青毕,按先后顺序放置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以防损伤叶子而先期发酵,产生叶干瘪(死青)现象。晒青时间的长短,应以日光强弱和鲜叶含水量多少等灵活掌握,做到看青晒青。鲜叶嫩的、叶片薄的、含水量少的、晒青宜轻;鲜叶肥嫩含水量较高的,常采取两晒、两晾的方法,避免局部晒伤,形成死青。中午,日光过强,不宜进行晒青。雨水青和露水青要先摊晾,去掉表面水后,再进行晒青。 B、加温萎凋: 采用萎凋槽加温萎凋:摊叶厚度15~20cm,时间1.0~2.5h,温度不超过38℃。萎凋程度比采用日光萎凋稍老,但要防止萎凋过度,出现泛红。 萎凋程度一般比红茶轻。主要看,叶色失去光泽、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叶子呈萎凋状态,青气减退,呈清香,减重率在10~15%之间为适度。 萎凋结束后,随即进行晾青。在晾青过程中,由于茶梗,叶柄,叶脉中的水分向叶面细胞组织渗透,叶片由萎凋状态变为苏胀状态(俗称还阳),并缓慢地蒸发水分,继续萎凋,晾青时间以热散失为主,晾青结束即移入做青间进行做青。  做青 做青是形成青茶“三分红、七分绿”和特有香味的关键性工序。 做青是在做青室内进行的。保持室温25~27℃,相对湿度80~85%,室温不得超过29℃。 做青方法有手工摇青和机械摇青两种。 A、手工摇青:鲜叶晾青后,将水筛搬到做青间按顺次放在做青架上。静置一小时,开始摇青。手工摇青的方法是用两手握水筛边缘,有节奏地进行旋转摇把,使叶子在筛上作圆周旋转与上下翻动,促使梗脉内的水分向叶片输送,同时擦破部分叶缘细胞。第一次摇青后等青半小时,进行第二次做青。 这样反复进行4~8次,总历时6~10h。为使叶缘细胞破坏,摇青时加以做手——用双手将叶子挤拢和放松,使叶边缘互挤而擦破细胞。摇青次数、转数与每次间隔时间,随品种、气候、晒青程度不同而灵活掌握。在生产实践中掌握:摇做结合、多摇少做,先摇后做;做手先轻后重;转速和转数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等青时间先短后长;摊叶先薄后厚。 含水量多的品种要多摇少做;含水量少的品种少摇多做,在第一、二、三次摇青前要拼筛,四筛拼三筛或五筛拼四筛。每次摇青的青叶等青均需蓬松堆成凹伏茶堆,以便青气充分散失。 B、机械摇青:摇青机做青工效高,质量好,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实现青茶制造连续化生产。圆筒摇青机型号用120型或110型,每筒投叶150~200kg,28~30转/分,每次摇青30min后,青叶放在筒内静置30min左右。每次摇的转数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 适度标准:做青适度的叶子,叶脉透明,叶面黄亮,叶缘朱砂红显现,带有三红七绿的特色。叶形呈汤匙状,叶缘向背卷,呈现龟背形。花果香显露,叶质柔软(指较嫩的原料)或手握茶叶发出沙沙响时,减重率26~28%即为适度。做青结束后进行适当堆闷,以利发酵。  杀青 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投叶温度240℃~280℃。掌握多闷少扬,高温,快速短时,均匀投叶的原则,时间8~10min。 杀青的适度标准:杀青到叶子变软,富有粘性,叶色转暗,发生清香,无青臭气,减重率45~50%时,即为适度。  揉捻 第一次揉捻叫初揉,第二次称复揉。手工揉捻,就是把杀青后的叶子放在编有十字形棱骨的竹盘上,趁热用力揉二十几下,解块抖散;再揉二十几下,时间2~3min,揉至叶汁流出,卷转成条,即可解块,进行第二次炒揉。机械揉捻分二次趁热揉捻. 每次揉时10~15min。 适度标准:揉至叶细胞破坏,茶汁流出,叶片卷成条索,即为适度。  干燥 有烘干机干燥与焙笼干燥二种。干燥过程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采用烘笼焙茶,先初烘,后摊晾,簸拣,再复焙 A、毛火(初焙)要求焙笼干燥,火力均匀,温度100~110℃。每笼摊叶0.5~0.75kg。每隔4~5min翻拌一次,烘至7~8成干起焙摊晾,再进行簸拣,簸去黄片、蜡片、茶片,拣去梗、片、老叶、茶头和毛杂物。用烘干机干燥,毛火温度135~145℃。摊叶厚度2~3cm,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不加簸拣。经过1~2h摊晾,进行足火。 B、足火(复焙)。釆用无烟木炭火烘焙,烘笼足火温度75~85℃左右,每笼摊叶1.5kg。每隔20min翻拌一次。时间1~2小时,焙至叶子呈九成干,发出纯正茶香后,再将两笼拼一笼,焙笼上加盖,进行炖火,炖火温度55℃,要求木炭火无烟无明火,焙火时间6~8h。这次烘焙称吃火或焙火功。下焙后趁热厚堆密闭收藏。烘干机足火的温度115~120℃,摊叶厚度2~3cm为宜,中速约8min,再置于提香机70℃~80℃时间4~5h足干,足火后簸拣工作待后进行。  簸拣 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簸拣,除去梗片、黄片. 轻片. 碎片.杂质,放在晾青架上晾索6~8h,再毛拣即成为成品。 6 质量管理 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olong Tea of Chenzhoufucha processing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郴州福茶 绿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末茶含量测定 GB/T 14456.1 绿茶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GB/T 14456.3-2016 绿茶第三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郴州福茶绿茶 Chenzhoufucha Green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优质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品质特征的绿茶产品。 4 产品分级及实物标准 郴州福茶绿茶分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郴州福茶绿茶按产品质量等级设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级四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实物标准样按 GB/T 18795 的要求制备。采用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的容器中,实物标准样每 3年更换 1 次。 实物标准样由郴州市茶叶协会负责监制。 5 质量要求 基本要求 产地:郴州市区域范围内。 鲜叶原料:特级是以单芽为主的鲜叶原料制成;一级是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的鲜叶原料制成;二级是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的鲜叶原料制成;三级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制成。鲜叶原料要求嫩、匀、净、鲜。符合 GB/T 14456.1 的要求。  感官品质 郴州福茶绿茶感官品质要求见表 1。  表1 郴州福茶绿茶感官品质要求 等级  外   形  内   质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芽头挺直或紧细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满披、匀净 嫩香高长 鲜爽回甘 嫩绿明亮 嫩绿鲜活明亮 一级 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显毫、匀净 清香持久 醇爽回甘 浅绿明亮 嫩绿匀齐亮 二级 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有毫,较匀净 清香尚持久 较醇爽 黄绿较亮  黄绿较匀亮 三级 条索紧实,色泽绿,尚匀净 清香纯正 醇和 黄绿尚亮 黄绿尚匀亮  理化指标 郴州福茶绿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郴州福茶绿茶理化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水 分 /%( 质 量 分 数 ) ≤  6.0  7.0 粉 末 /%( 质 量 分 数 ) ≤  1.0  水 浸 出 物 /%( 质 量 分 数 ) ≥  38.0 36.0 茶多酚%(GB/T 8313-2008)≤      15 总 灰 分 /%( 质 量 分 数 ) ≤  6.0  7.0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 ≥  45.0  酸 不 溶 性 灰 分 /%( 质 量 分 数 ) ≤  1.0  粗 纤 维 /%( 质 量 分 数 ) ≤  12 13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取样 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感官品质 按 GB/T 23776 及 GB/T 14487 的规定执行。  净含量 按 JJF1070 的规定执行。  理化指标  水分 按 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总灰分及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按 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粗纤维 按 GB/T8310 的规定执行。  粉末 按 GB/T8311 的规定执行。  污染物 按 GB2762 的规定执行。    农药最大残留 按 GB2763 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抽样 抽样以“批”为单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抽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 水分及净含量。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所要求的全部项目。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1) 产品定型投产时;  (2) 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4)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5)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按第 5 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合格,该产品即为不合格产品。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 8302 的规定加倍抽样, 重新抽样应由争议双方同时进行,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包装应符合 GB/T 23350 及 GH/T 1070 的规定。  运输 各种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符合 GB/T 31621 的规定。  贮存 符合 GB/T 30375 及GB31621 的规定。

Chenzhoufucha Green Tea

ICS
01.110
CCS
A016
发布
2018-11-20
实施
2019-04-30

鲜穗采收技术、果穗整理技术、清洗技术、蒸煮技术、速冻技术、贮藏技术、包装运输须知等。

Technical rules for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of elm fresh waxy corn

ICS
01.110
CCS
A011
发布
2018-11-14
实施
2019-02-26

本规程全面细致地对艺术品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化梳理。 第一,明确定义,指明要求。《规程》对艺术品评估活动中涉及到的送评人、评估人、艺术品评估机构以及艺术品、艺术品评估做出了明确定义,并对各方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提出了要求。 第二,提出了包含“背对背”制、“有效期责任制”等在内的重要评估制度。“背对背”制要求一名召集人召集三名评估人各自单独评估同一件艺术品。“有效期责任制”要求评估人在进行艺术品评估时,其所出具的评估结果由其本人在评估证书有效期内负责,在此有效期内出现问题后不因时间、岗位和职务变化而免责。 第三,总结了艺术品评估使用的基本方法,包含艺术法、市场法、成本法以及收益法等。 第四,提出了规范化的艺术品评估程序。主要包括:受理与委托、登记建档、预约评估人、评估、撰写评估意见书、出具评估结果通知书、录入数据库、归档保管八项流程。

Work Rules for Art Evaluation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本办法对于规范艺术品鉴定人的执业行为提出了具体办法。 一是明示了从事艺术品鉴定工作的一般要求和准入标准。 二是详细规定了艺术品鉴定人资格登记的流程、所需资料及其他事项,并对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事项做出规定。 三是提出了名册编制和公告制度。 四是提出对艺术品鉴定人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并详细规定了年度考核的内容、形式和结果。

Measur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rt Appraisers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艺术品鉴定工作规程》在坚持贯彻文化艺术品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把标准化鉴定程序与艺术品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出了较强的行业特性和实用性。 一是明确艺术品鉴定机制和责任机制。由鉴定协会统筹艺术品鉴定工作,明确了艺术品鉴定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完善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登记制度。严格审核登记程序,确保艺术品鉴定人和艺术品鉴定机构具备与从事相关活动相适应的条件和能力,在取得资格的基础上开展鉴定工作。 三是规范艺术品鉴定程序。明确公众可根据鉴定物品的类别,从统一编制并公告的名册中选择和委托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明确艺术品鉴定人独立鉴定,鉴定实行“背对背”、“一票搁置”、“小组鉴定”、“终身负责”制度。 四是健全监督制度。明确艺术品鉴定协会统一编制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名册,并予以公告;定期对艺术品鉴定流程执行情况和业务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送鉴人(包括但不限于委托代理人)、鉴定人及鉴定机构在艺术品鉴定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文物艺术品保护。

Work procedures for art appraisal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本办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办法。 一是明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详细规定了艺术品鉴定机构登记的流程、所需资料及其他事项,使审核程序规范化、透明化。 二是提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名册编制和公告制度。 三是提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业务资质等级评定制度,依次分为甲等、乙等、丙等三个业务资质等级,对每一个业务资质等级需要具备的具体条件都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Measur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Works of Art Appraisal Institutions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4 质量要求 4.1 质量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中加工精度、不完善粒含量、品尝评分值、碎米总量、小碎米含量为定等指标。 表1 质量指标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加工精度 对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大米加工标准样品检验 黄粒米含量/(%)                ≤ 1.0 垩白度/(%)                      ≤ 6 8 10 不完善粒含量/(%)                ≤ 3.0 品尝评分值/分                  ≥ 90 80 70 杂质 总量/(%)            ≤ 0.25  其中:无机杂质含量/(%)≤ 0.02 碎米 总量/(%)             ≤ 15.0 20.0 25.0  其中:小碎米含量/(%)    ≤ 1.0 1.5 2.0 水分含量/(%)                    ≤                           14.5 互混率/(%)                     ≤ 5.0 直链淀粉含量(干基)/(%)  14.0-22.0 蛋白质含量(%)                              5—8      色泽、气味 无异常色泽和气味 4.2 食品安全要求 4.2.1 原料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4.2.2 生产过程应符合GB 13122、GB 14881 和GB/T 26630的规定。 4.2.3 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2.4 食品安全指标及检验按GB 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2.5 植物检验检疫按有关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Honghu Regenerated Rice

ICS
01.110
CCS
A011
发布
2018-10-08
实施
2019-02-1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