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4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670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12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地选择和建设 5  茶树种植 6  土壤管理、施肥、灌溉和灾害防治 7  有害生物防治 8  茶树修剪与采摘 9  基地管理与记录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Yingshan yunwu tea production

ICS
67.140.1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3
实施
2023-10-13

规定了甜糯型鲜食玉米春、秋双季种植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整地与基肥、播种时间、播量、播种密度、种植隔离、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与运输、生产记录技术措施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uble-season cultivation of sweet and waxy fresh cor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3
实施
2023-10-13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 5  质量要求 6  检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Yingshan yunwu tea

ICS
67.140.1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3
实施
2023-10-13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加工条件 5  鲜叶要求 6  加工技术 7  产品管理 8  加工记录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Yingshan yunwu tea processing

ICS
67.140.1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3
实施
2023-10-13

规定了江苏省南通市甜糯型鲜食玉米的产地条件、种植技术、采收、贮藏运输及生产记录等管理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weet and waxy fresh cor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2
实施
2023-10-12

本文件确立了内蒙古兴安盟生态产品紫皮蒜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生产管理、工艺要求及质量控制、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兴安盟区域内生态紫皮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评价认定。

Inner Mongolia Xing'an League ecological product purple garlic

ICS
67.08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0
实施
2023-11-10

本标准规定了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产品的术语与定义,地块选择,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野菊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野菊花采收、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的麻城野菊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green cultivars on Macheng 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10
实施
2023-10-15

本文件规定了绣球菌栽培的菌种、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工艺流程、菌袋制作、菌丝培养、子实体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规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绣球菌的栽培。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Sparassis Crispa

ICS
65.020.99
CCS
A014
发布
2023-10-09
实施
2023-10-09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申堂萝卜产品分级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和判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申堂萝卜。

Product Grading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egistered as Certification Marks of Tian-shen-tang Radish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07
实施
2023-10-07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申堂萝卜产地初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场地与设施要求、原料要求、初加工技术要求及贮藏保鲜。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申堂萝卜。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egistered as Certification Marks of Tian-shen-tang Radish Technic for preliminary processing in producing region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0-07
实施
2023-10-07

本文件规定了供厦食品水生蔬菜(根类)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供厦食品新鲜水生蔬菜(根类)。

Food for Xiamen— Aquatic vegetables (root)

ICS
67.08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8
实施
2023-09-28

5 技术要求 接种须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定期检查 菌种培养期间要定期检查培养菌种的培养箱温度和湿度;检查培养器皿的棉塞、盖子和培养基有无生霉现象,如发现异常则立即取出该管重新纯化,经培养后补上空缺;在低倍解剖镜下抽样检查有无螨虫等害虫,发现时须及时消除。 6 方法与步骤 菌种通常被分为3级。1级种也叫母种或试管种。可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获得母种。2级种也叫原种,是利用母种的菌丝体接入木屑培养基中所产生的菌种。3级种也叫栽培种,是利用原种再扩繁一次所产生的菌种,它直接用于生产,因此也叫生产种。 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不断扩大繁殖后,菌丝体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壮,利用这样的菌丝体投入生产就可以生长出优良的子实体。 母种生产  6.1.1 母种培养基制备 采用PDA加富培养基制作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KH2PO41.5~2g、MgSO40.5~1g、10g蛋白胨、水1000mL。 配制方法:将200g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小条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mL水,同时放入20g棉籽壳,煮沸20-30分钟左右至马铃薯酥而不烂时,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汁于锅中,加入葡萄糖20g、KH2PO41.5~2g、MgSO40.5~1g、10g蛋白胨、补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熔化,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试管使用直径2厘米,长度20厘米的最优。 配制好的培养基用漏斗分装至试管,试管口、壁不粘培养基,塞橡胶塞或棉塞。每7支捆成一捆,管口用牛皮纸包好,直立于灭菌锅内,121℃、0.11~0.15MPa下灭菌30min,待培养基冷却至60~70℃,将其摆成斜面,斜面长度最好占管长的2/3左右比较合适,冷却备用。 6.1.2 菌种分离与转管培养 菌种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菌丝体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选用当年生无杂菌污染的鲜耳片,以黑、厚、大为佳,经无菌水冲洗几次,用丝线将耳片腹面向下吊挂,另一端吊挂在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口部,加棉塞封口,在25~28℃温箱中接收孢子并培养成菌丝体。 组织分离法是选用优质耳片,表面用75%酒精棉球擦拭2~3遍,用酒精棉包住耳片约2分钟,剪取远离耳基没有筋的 部位约0.2平方厘米。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经25~28℃左右的温度培养长出菌丝体。 菌丝体分离法是从黑木耳的段木中分离菌丝体获得菌种的方法。切取火柴头大小的木块,经过消毒,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试管斜面,经25~28℃的培养就能长出菌丝体。 分离成功的试管母种,还可以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扩大繁殖1~3次,这个过程称为转管或扩管,也叫传代培养。一般1支母种可转30~40支母种,从而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转管培养:当培养基温度降至30℃以下时,于无菌室内接种,将菌种用接种钩接入空白斜面培养基,动作迅速、准确。切取菌种时选远离原老菌种的部位,一般培养基两端的活力最强,菌种块大小为1~2mm,块越小菌龄越一致。 在菌种分离与转管培养时,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分离或转管几天后在试管斜面上就会长出白色的绒毛状黑木耳菌丝。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菌丝可长满斜面,这就是母种。 6.1.3 母种培养 母种培养条件为在恒温培养箱内(26±1)℃避光培养,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好,期间需要定时观察,挑出污染或死亡的母种。菌丝生长健壮、洁白、均匀一致、无杂菌污染的,为优良菌种。 原种制备 6.2.1 原种培养基制备 (1) 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2) 配制方法。将棉籽壳、麦麸、石膏混合均匀,再加水拌料,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0%左右。测定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稍有水印而不成滴。 (3) 培养基装瓶与装袋。原种生产使用接种瓶。培养基配好后,即可装入三角瓶中,装至瓶肩,料面压平。培养料在瓶中要求上紧下松,中间使用木锥扎1个孔。瓶口内外要擦净,用棉塞/橡胶塞封口。 (4) 培养基灭菌。原种装瓶再装入铁筐或塑料筐内准备灭菌。灭菌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在0.15兆帕压力下(锅内温度127℃)灭菌1.5小时。 6.2.2 原种接种 原种是由母种扩接到原种培养基上而得到的菌种。 经过灭菌后的接种瓶或袋,待料温降到30℃以下后,搬入超净工作台或接种室进行接种。接种前,将接种器具、物品搬入接种场所。这些器具和物品主要有接种匙、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球、菌种、待接种的料袋。物品放好后,再用紫外线或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40分钟后方可使用。 接种时,先点燃酒精灯,将接种用具、菌种表面、接种人员双手用75%酒精擦抹,再将接种针或镊子、菌种棉塞在火焰上灼烧消毒,然后在火焰上将管(瓶)口棉塞/橡胶塞轻轻拔出,斜对火焰,就可进行正式接种。接原种时将每支母种斜面用接种针横划成4-5段,每瓶原种培养基接入一段;接栽培种时,每个培养基瓶内用镊子挟入一小块原种,即每瓶原种一般可接栽培30-40瓶或40-50瓶。 6.2.3 原种培养 培养场所在使用前也要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 (1)培养温度:一般放置在22℃-25℃的温度下培养,25-60天就可长满瓶。 (2)培养湿度: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利菌丝的生长。如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应在地面上撒些石灰粉,降低湿度,防止病虫杂菌孳生。 (3)菌种瓶直立放置:因接入的菌种块还未生长固定,如卧倒叠放,菌种块易落到瓶侧,影响菌种萌发。如生产菌种数量多,应待菌丝萌发并封口后,便可卧倒叠放,以充分利用空间。 (4)检查去杂:从菌种萌发定植封口开始就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有杂菌的要及时检出,一般检查工作继续到菌丝体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为止。 (5)保持清洁卫生:培养室内外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培育期间每隔7-10天,在室内外及瓶口棉塞上喷1%的敌敌畏或其他杀虫药液一次,防止害虫发生。菌种长好后放在低温、干燥、清洁处避光保藏,准备使用。 栽培种制备 栽培种是由原种扩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而得到的菌种。 6.3.1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与原种相同,但栽培种一般用塑料袋生产,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使用聚丙烯袋。袋的大小以36厘米×16.2厘米×0.005厘米较为适合。装袋时要保证松紧适当,装袋后使用窝口机进行窝口,插入接种棒。装袋时料袋要轻拿轻放,防止沙粒或杂物将袋刺破引起污染。栽培种培养基装袋后,装入塑料盘中,进入大型高压灭菌锅锅内在0.14兆帕压力下,锅内温度121℃,灭菌3.5小时。 6.3.2 栽培种接种 栽培种接种方发与原种接种方法一致。 6.3.3 栽培种培养 栽培种培养与原种一致,但是栽培种不宜再做菌种扩大繁殖。 无菌接种操作程序 无菌操作一般在超净工作台、接种室中进行,工作量较小时使用超净工作台,而如制作栽培种等工作量较大时需在接种室中进行。操作步骤如下: 6.4.1 超净工作台的使用规程 首先将超净工作台、接种室收拾干净,放入培养基、菌种、接种用具。超净工作台使用紫外光灭菌30分钟,菌种需要用报纸遮盖,防止紫外光杀死菌种。接种室用气雾消毒粉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包(5克),置于容器中点燃,保持40分钟以上。用75%酒精棉擦抹双手。点燃酒精灯,接种工具灼烧灭菌后开始接种。接种时一定要保持无菌操作,培养基接种后移到培养室进行培养。 6.4.2 接种室的使用规程 ①在每次使用前1小时,将所需物品移入接种室,按一定位置摆好,并检查是否齐全。用5%石炭酸溶液在接种室和缓冲室喷雾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40分钟; ②关闭紫外灯20分钟后进入缓冲室,穿上无菌工作服、鞋、戴好口罩、工作帽,然后用2%煤酚皂液将手浸洗2分钟; ③进入接种室,并用5%石炭酸溶液重点在工作台的上方和附近的地面上喷雾。 ④接种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然后按常规在火焰上进行各项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捷,尽量减少空气波动,两人操作时要配合默契。用完的火柴杆、废纸不要扔在地上,应放在专用的容器里; ⑤工作结束,及时取出接种材料,然后清理台面,将废物拿出室外,再用5%石炭酸全面喷洒,或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 ⑥接种时如遇棉塞着火,用手紧握即可熄灭,或用湿布扑灭,切勿用嘴吹灭,以免扩大火焰。如遇培养物或有菌容器打碎散落,应及时用抹布沾5%的石炭酸溶液,收拾擦拭,再用酒精棉球擦手后才可继续操作。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solid strains

ICS
65.020.99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7

本文件规定了东台西瓜轻简化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与栽培设施、栽培方式及种植期、育苗、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记录。

The technique regulations of light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for Dongtai watermelo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5

本文件规定了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盆花种苗生产、成品花生产、病虫害防治、盆花质量分级和检验、出圃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八仙花盆花生产。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pagation of potted Hydrangea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10-25

本文件规定了东台西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分级、质量要求、检验、限用范围等。

Grad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Dongtai watermelo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5

本标准规定了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盆栽基质栽培生产过程中栽培基质、适用容器、品种选择、养分供给及栽培环境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芍药品种的盆栽生产。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potted herbaceous peony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10-25

本文件规定了东台西瓜地理标志专用标识使用规范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申请流程、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权利与义务等要求。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pecial signs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products of Dongtai watermelo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5

4 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土壤pH值为6.5~7.8,耕作层厚度30 cm以上、疏松、肥沃、排灌顺畅的田地,水、电、交通运输方便。羊肚菌生产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5 栽培季节 根据羊肚菌生长发育的特性,一般9月中旬-9月中旬制种,10月上旬整理土地。温室内环境温度低于20 ℃ 即可播种。栽培设施为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栽培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覆土,1月中下旬~3月出菇。 6 栽培技术 生产工艺流程  羊肚菌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生产原料 主料有麦粒、木屑、稻壳等;辅料有腐殖土、石膏粉、过磷酸钙、生石灰等。主辅原料应符合NY 5099 的要求。 菌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羊肚菌品种,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或自行选育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菌种,并清楚地追溯菌种来源。按NY/T 528的规定执行。羊肚菌菌种的菌丝应粗壮浓密,无老化、退化现象,无杂菌污染,有淡黄色至黄褐色的菌核。  土地整理  6.4.1 整地  在土地表面均匀撒生石灰粉,每666.7 m2播撒生石灰50 kg,然后浇水至表层土下25 cm~35 cm湿润。并用旋耕机将土壤翻耕2次,平整,清除草根、石块。土粒最大直径不超过1 cm。  6.4.2 起垄分畦  在平整的地表撒白石灰线,畦面宽100 cm~120 cm,高20 cm~30 cm,畦上开4条“V”字形播种沟,沟间距20 cm,沟深7 cm~10 cm,沟宽4 cm~8 cm。畦间留宽40 cm排水沟,沟深30 cm。 菌种制作 6.5.1 栽培基质推荐配方 表1栽培基质推荐配方 配方 成分 1 麦粒40%、棉籽壳30%、稻壳20%、木屑2%、腐殖土6%、石膏1%、石灰1.8%、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2 麦粒20%、玉米颗粒15%、麸皮5%、棉籽壳30%、稻壳20%、木屑2%、腐殖土6%、石膏1%、石灰1.8%、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注:配方中的玉米颗粒的粒径与麦粒大小相似,麦粒用60-70℃的1%石灰水浸泡24 h后使用。 6.5.2 拌料 按配方称量配料,搅拌均匀,以含水量50%~60%,pH6.5~7.5为宜。 6.5.3 装袋  栽培袋的选择 栽培袋选用耐高温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规格以14 cm×28 cm×0.4 mm为宜。 装袋要求 料袋湿重0.5千克/袋为宜,用菌种盖封口。装袋应在拌料后5 h内完成。 6.5.4 灭菌  采用蒸汽灭菌柜充气式灭菌。料袋常压灭菌100 ℃下保持10 h~12 h;高压灭菌120 ℃、0.12Mpa~0.15Mpa下保持2 h~3 h。  6.5.5 冷却  灭菌后料袋移入冷却室,洁净冷却至25 ℃~30 ℃。 6.5.6 接种 将冷却后的料袋通过无菌通道移入接种室。无菌操作,将原种瓶打开,去掉菌皮,用接种钩将原种钩散后接入栽培袋中约10-15g原种,用菌种盖封口,形成栽培种,进入培养室培养。 营养袋配制  6.6.1 营养料配方 表2营养料推荐配方 配方 成分 1 麦粒50 %,棉籽壳30%、腐植土4 %、稻壳14%,石灰1.8 %、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2 麦粒30 %,玉米粒20%、棉籽壳30%、腐植土4 %、稻壳14%,石灰1.8 %、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注:配方中的玉米颗粒的粒径与麦粒大小相似,麦粒用60-70℃的1%石灰水浸泡24 h后沥干水分使用。营养料含水量50 %~60 %, pH值6.5~7.5. 6.6.2 装袋  营养袋用14 cm×28 cm×0.4 mm或15 cm×30 cm×0.4 mm的聚丙(乙)烯袋,装入营养料后用扎口机或绳子扎口。  6.6.3 灭菌  装袋后及时装锅灭菌。常压灭菌4 h内达到100 ℃保持8 h~10 h或高压灭菌0.15 MPa,保持2 h。  6.6.4 冷却  灭菌后的营养袋搬运出锅,洁净冷却。冷却场所应事先消毒、灭虫、沉落空气中的尘埃,冷却过程中应防尘、防雨、防鼠。  6.6.5 开口 用75%酒精擦拭刀片后,在营养袋中间划3条口,每条长度3-4cm,间隔0.8cm。 播种管理  6.7.1 消毒  用75 %乙醇对菌种瓶(常规菌种瓶)表面、掏种工具、塑料盆、接种人员的双手、乳胶手套等进行消毒处理。  6.7.2 播种  当环境最高温度稳定在5℃~20 ℃以下时,即可播种。播种可采用开沟条播或撒播方式,每666.7 m2 播种量150 kg~200 kg。在畦床上均匀撒播或开沟条播,沟深5cm~7 cm,间隔20 cm~25 cm。播种时先将菌种脱袋,然后将菌种掰成1.5 cm~2.0 cm大小,喷洒0.5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使菌种湿润,再均匀撒至畦面或沟中。  6.7.3 播后管理  覆土  播种后,将预留排水沟的土壤覆盖入播种沟,覆土厚3 cm~5 cm。  覆膜  覆土完成后,播种沟处上插温湿度计。用黑色地膜或白色地膜覆盖菌床,以保温保湿,防止强光直射,利于羊肚菌菌丝定植和发菌;将覆盖好的地膜进行打孔,孔径2 cm~3cm,孔距15 cm,以增加土层透气性。 发菌管理  6.8.1 温度管理  控制棚内温度不得低于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5 ℃~15 ℃,控制播种沟料内温度最高不得超过20 ℃。  6.8.2 湿度管理  覆膜后,土壤湿度可有效保持,通过微喷系统补水,保持棚内土壤含水量30%-40%即可。 6.8.3 摆放营养袋  摆放时间  播种7 d~15 d当畦面出现大量的灰白色菌丝时,摆放营养袋。  摆放方法  选择营养袋一平面,用1 cm×1 cm钉板扎孔或开8 cm~10 cm的口子,有孔或口的一面朝下,顺播种沟位置摆放,行间距50 cm,袋纵间距40 cm~60 cm,放置时应压平尽量与地面接触。每666.7 m2摆放1500~2000袋。  6.8.4 通风管理  每天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气温高于18 ℃时,采取早、晚通风;气温低于15 ℃时,中午通风。  6.8.5 光照管理  棚内以弱散射光为主,光照强度500 Lx~1000 Lx,避免强光直射。 出菇管理  6.9.1 催菇管理  催菇时机  当气温稳定在15 ℃,地温稳定5 ℃以上,空气湿度85 %~95 %,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 ℃ 等合适条件时,进行催菇管理。  催菇方法  6.9.1.2.1 营养刺激  在出菇前15 d~20 d移除外源营养袋。  6.9.1.2.2 水分刺激  采用微喷或喷灌进行补水,使地面完全湿透,可持续2~3遍,或24 h内沿沟漫灌,土壤含水量达到80 %~90 %,及时排走积水。 6.9.1.2.3 湿度控制  水分刺激后,通过微喷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 %~85 %。  6.9.1.2.4 温度控制  白天闭棚增温,确保地温达到出菇所需的临界温度8 ℃~12℃,至少保持4 d~5 d。夜间掀开通风口降温,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6.9.1.2.5 光线刺激  采用地膜技术,前期菌丝处于黑暗环境,揭膜后暴露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促菌丝分化形成原基。  6.9.2 出菇期管理  羊肚菌出菇过程中,控制棚内温度为10 ℃~16 ℃,不超过18 ℃为宜。适时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40 %~50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80 %。每天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7 采收和采后处理  采收  7.1.1 采收时机  采收应晴天进行。当子实体菌帽褶皱充分展开时,应及时采收。  7.1.2 采收方法  采大留小,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避免带下周围较小的子实体。采后清除子实体基部泥土,轻拿轻放置于保鲜筐内,避免挤压。及时清理料上和地面上的菇根、死菇等残留物,运离栽培场所。  采后处理  鲜菇在1 ℃~5 ℃冷库中贮藏。羊肚菌干品应装塑料袋内密封阴凉存放,塑料袋应符合GB 4806.7 的要求。羊肚菌商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于传播霉菌、害虫的物品混合存放,产品应符合GB 7096的规定。  8 病虫害绿色防控 病害防控 羊肚菌菌种发菌期间发现有细菌、霉菌感染时,应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出发菌室,并加大通风量。出菇畦面上发现有污染的营养袋,应及时清除。子实体发生细菌性病害时,应及时清除病菇,并喷洒0.1 % 漂白粉或3 mg/L~5 mg/L农用链霉素水溶液。发现霉菌性病害时,可用50 %咪鲜胺1000倍液喷雾。用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虫害防控  采用黄板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菇蚊、瘿蚊等害虫。按红糖:醋:白酒:水=3:4:1:92的比例放入瓷盘中,再滴入2~3滴敌百虫,置于出菇场所对跳虫等害虫进行诱杀。在蛞蝓等软体动物出没处撒施生石灰或夜间人工捕捉。出菇前可喷除虫菊酯进行防治害虫。

Xinjiang Morel Greenhous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99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7

4 要求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2375-2013中4.1的规定。 5 栽培基质 应符合NY/T 1935-2010中第4章的规定。 6 菌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69的规定,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 7 设施设备 生产拱棚 应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地块建造,拱棚采用钢架结构,分小拱棚和大拱棚,小拱棚拱高2.5 m,两侧肩高1.6 m,长24 m,宽6 m;大拱棚拱高3.0 m,两侧肩高1.7 m,长38 m,宽8 m。配备遮阳网和棚膜,根据气温变化,在拱棚顶部及四周覆盖遮阳网或棚膜,调节棚内温湿度。 耳床 拱棚内平整作畦,床宽1.5 m~1.6 m、高15 cm~20 cm,走道宽40 cm~50 cm,耳床上覆盖地膜或遮阳网,上方安装喷淋设施,喷水面覆盖全部菌棒。 晾晒床 每2000个菌棒配备20㎡晾晒床。晾晒床宽1.5 m,距地面50 cm以上为宜,晾晒网选用尼龙筛网,孔径15目~20目。晾晒架可双层或多层摆放。 其他  应符合NY/T 528中4.3、4.4的规定。 8 栽培技术 栽培时间 阿克苏地区可栽培一到两季。春季1月15日~2月15日制棒接种,4月15日~30日下地催耳,7月30日后出耳结束。秋季5月15日~30日制棒接种,8月5日~15日下地催耳,11月15日前出耳结束。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晾晒→收获。 8.2.1 备料 根据黑木耳营养需求科学配比基质,推荐配方见附录A.1。 8.2.2 拌料 按配方称量配料,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5%~60%,pH8~9。在装袋前8 h~12 h,对木屑加水预湿闷堆处理,加水量以浸透木屑为宜。 8.2.3 装袋 菌袋 常压灭菌可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可采用耐高温的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规格以(16 cm~16.5 cm)×(35 cm~38 cm)×0.04 mm为宜。 装袋要求 菌包湿重1.25千克/袋~1.4千克/袋为宜,应在拌料后5 h内完成。 8.2.4 灭菌 常压灭菌100℃下保持10 h~12 h;高压灭菌120℃、0.12Mpa~0.15Mpa下保持2 h~3 h。 8.2.5 冷却 将灭菌菌棒冷却至25 ℃。 8.2.6 接种 按NY/T 528中4.7.7的规定执行。 8.2.7 发菌管理 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发菌室培养,采用层架立式发菌,接种第5 d后开始通风,并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同时检查杂菌,发现污染菌棒及时移除。第一周发菌室温度28 ℃~30 ℃为宜,第二周温度22 ℃~25 ℃为宜,第三周温度20 ℃~22 ℃为宜,第四周温度22 ℃~23 ℃为宜,四周后温度18 ℃~22 ℃为宜。 后熟培养 菌丝长满袋后,温度13 ℃~18 ℃为宜,继续培养2周。 8.2.8 出耳管理 刺孔复壮 经过后熟培养的菌棒,用刺孔机刺孔,孔径0.45 cm~0.6 cm、孔深0.5 cm~0.7 cm,刺孔数量220个~240个为宜。刺孔后继续培养1周,并加大通风换气,温度15℃~25℃为宜,孔眼出现明显白色菌丝晕圈即可。 催芽 复壮后的菌棒转至耳床集中催芽,间隔1cm摆放,用地膜覆盖,再加盖草帘或遮阳网。2周~3周后,耳芽出齐,原基全部形成并长出袋外即可排场出耳。 排场 菌棒直立摆放在耳床上,间隔10 cm~15 cm,放置密度25棒/平方米~30棒/平方米。 幼耳期管理 日间温度在30 ℃以下,湿度以30%~40%为宜,夜间温度在15 ℃以上,湿度以85%~90%为宜。 成耳期管理 日间温度在30 ℃以下,湿度以30%~40%为宜;夜间温度在15 ℃以上,湿度以90%以上为宜。 8.2.9 病虫害防治 按照NY/T 2375-2013中4.6的规定进行防控。 8.2.10 采收 采收标准 从菌棒排场到黑木耳成熟,需要20 d~30 d,即耳根收缩,耳片由黑变褐,耳片舒展并略下垂,耳片卷边未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前24 h禁止喷水。 采收时间 宜在晴天晨露未干、耳片处于潮软状态时进行。 采收方法 采摘时,拿稳菌棒,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片向斜下方45°迅速摘下,摘净不留茬,采大留小,采密留疏。 8.2.11 晾晒 晾晒方法 遮阳晾晒,黑木耳单片摆开,耳片朝上,耳根朝下,不重叠,不积压,不翻动,使其自然收缩;待耳片表面发干,触摸略微扎手时,进行摊晒,摊晒厚度以5 cm以下为宜,此时增加翻动次数,避免粘连,促进耳片成形。 8.2.12 收获 黑木耳含水量≤13%,及时收获。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包装标识应符合NY/T 1655的规定。 贮存和运输 贮存场所应干燥、清洁,常温贮存,避免阳光直射。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做好防晒、防潮、防雨、防杂菌污染。

Xinjiang black fungus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99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7

本文件规定了东台西瓜品牌的术语和定义、使用申请、使用规范、监督管理。

Specification for brand management of Dongtai Watermelo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09-25
实施
2023-09-2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