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1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989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66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资料农药评价原则、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产品评价。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materials for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Pesticides

ICS
65.10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3-01
实施
2024-04-01

    本文件规定了当阳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自然环境、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质量追溯信息、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签、储存和运输等要求。

Dangyang rice

ICS
65.02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2-20
实施
2024-02-20

本标准规定了“潍坊市食品质量安全高品质示范企业”创建的基本条件、要求、程序及动态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潍坊市食品质量安全高品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Guide to the Creation of "Weifang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High Quality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

ICS
67.040
CCS
A051
发布
2024-02-08
实施
2024-02-12

原料、生产用水、生产工艺、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值、农残最大限值等

Quick-frozen three-color shredded peppers

ICS
01.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2-02
实施
2024-03-01

本标准规定了茌平乌枣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第3章定义的茌平乌枣。

Chiping black dates

ICS
01.120
CCS
A051
发布
2024-02-02
实施
2024-03-01

5 无人机设备要求 5.1 无人机应具备以下性能: a) 有效载荷需大于所使用机载传感器设备的重量; b) 续航时间≥15 min; c) 飞行姿态平稳,倾斜角平稳度、俯仰角平稳度、偏航角平稳度的误差≤3°; d) 可抵御4级风力; e) 具备自主避障功能; f) 宜采用具备GNSS-RTK定位技术的无人机,水平定位精度≤3 cm,垂直定位精度≤5 cm; g) 拥有可进行二次开发的云台接口,方便拓展可搭载的传感器设备; h) 具有可用于挂载设备且具有横滚、俯仰、偏航三轴稳定效果的云台扩展模块。 5.2 室外环境应满足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要求如下: a) 温度:10℃~50℃; b) 风速:0 m/s~8.0 m/s; c) 相对湿度:0%~95%; d) 能见度不低于120 m; e)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宜在30°~90°之间; f) 建议光合有效辐射计测得光合光子通量密度值范围为400 μmol·m-2·s-1~2200 μmol·m-2·s-1。 6 无人机遥感配套设备要求 通则 无人机遥感配套设备由机载传感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机载传感器设备应包括RGB成像传感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高光谱成像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辅助设备应包括光合有效辐射计、辐射定标板、颜色校正板、像控点等保证无人机遥感设备正常工作的设备和部件。 机载传感器说明 RGB成像传感器 RGB成像传感器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 b) 有效成像尺寸应不低于1/2英寸; c) 最大图像尺寸应不小于2000万像素; d) 最高快门速度应不低于1/500 s。 多光谱成像传感器 多光谱成像传感器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 b) 光谱波段数应大于等于3个,且至少有1个非可见光的波段; c) 成像帧率应不低于1张每秒; d) 图像地面分辨率应不低于10 cm/pixel(于作业高度)。 高光谱成像传感器 高光谱成像传感器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 b) 波段范围一般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的波段范围; c) 一般有推扫式和快照式两种成像方式。 激光雷达传感器 激光雷达传感器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扫描线数一般不少于16; b) 测距精度不小于3 cm; c) 扫描频率不低于5 Hz。 辅助设备要求 光合有效辐射计 光合有效辐射计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测量400 nm~700 nm波段范围植被进行光合作用的太阳辐射光通量,单位为μmol·m-2·s-1,用于机载传感器曝光参数设定; b) 测量视角为180°; c) 响应时间小于1 ms; d) 一般无人机作业的适宜光合光子通量密度值范围为400 μmol·m-2·s-1~2200 μmol·m-2·s-1。 辐射定标板 辐射定标板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 将多光谱、高光谱机载传感器获取的原始像元亮度值(digital number,DN)定标为地物的光谱反射率; b) 表面遵循朗伯定律,即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相同的辐射度; c) 至少应使用1块辐射定标板。 颜色校正板 颜色校正板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如图1所示,通过包含24个标准颜色信息的色卡对获取的RGB图像进行颜色校正,以确保图像颜色信息的准确性。 像控点 像控点示例及田间布设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功能和布设要求如下: a) 通过测量像控点的精准RTK坐标,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地理坐标定位,获得真实坐标信息,保证多次图像数据集的空间一致性; b) 布设像控点的原则一般为尽量保证无人机获取的每张图像上都有1~2个像控点,像控点的选择要以不遮挡研究物体为原则。 7 数据采集要求 天气情况基本要求 参见5.2室外环境应满足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航线规划基本要求 航线规划基本要求如下: a) 根据任务需求,设定合适的机载传感器参数,如传感器尺寸、像素尺寸、最小拍照间隔等; b) 合理规划航线和飞行高度,确保能覆盖完整目标田块; c) 设置航向/旁向重叠度,为保证图像拼接质量,重叠度至少应设置为40%,建议为70%; d) 检查航线作业区域,避免地面高压线、无线电等设施和空中的禁飞区等干扰源,确保无人机飞行安全。 数据采集频率基本需求 数据采集频率基本需求如下: a) 于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时,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采集; b) 于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采集; c) 有特殊需求时,需适当提高采集频率,可1~2天一次; d) 在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后,应尽快进行数据采集,以补充天气不佳期间缺失的数据。 无人机飞行检查要求 每个飞行架次上电前后均应对无人机、传感器及其他设备进行相关检查,详见附录C。 8 遥感数据预处理方法 试验准备 首先采集一组已知几何参数的标定物数据以标定机载传感器参数,然后利用标定得到的参数拟合畸变模型,最后应用畸变模型以校正原图像。一般镜头畸变可分为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示例校正公式参见附录D.1.1。 渐晕校正 首先选择合适的函数来拟合图像中灰度值的变化,然后构建一种可以解释渐晕图像灰度变化的渐晕模型,最后根据这一模型来得到各像素点的校正因子以校正原图像。 颜色校正 每拍摄一组照片之前,首先在与被拍摄物体较为一致的光照条件下使用机载传感器拍摄一张24色标准色卡,然后保持相机参数不变,拍摄物体。以此结合角点识别算法,实现标准色卡的自动识别,然后将每一个色块的平均RGB色彩值映射为色卡提供的标准颜色值在色彩空间中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最终的校正图像。 图像拼接 通过图像拼接软件自动检测特征点,匹配到的特征点用于计算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以实现图像配准,然后通过混合、渐变融合等方法处理图像的重叠区域以确保图像之间的过渡自然,最后融合图像,生成高精度的正射影像。 辐射校正 首先在图像采集区域内放置已知反射率信息的多块校正板,然后在图像中选取对应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平均DN值,并基于线性校正法,建立图像之间的辐射校正因子,从而实现多光谱的辐射校正。示例校正公式参见附录D.1.2。 几何校正 首先在图像上选择已知地理坐标的像控点,根据选定的地面像控点建立几何变换模型,最后应用几何变换模型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生成带有精确地理坐标的图像。示例多项式校正方法参见附录D.1.3。 田块分割 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大田图像的小区边界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已识别小区的中心点,拟合水平竖直方向直线来进行漏识别小区的补全,最后实现将每次采集的无人机大田图像自动高效分割为单个小区图像。 9 表型解析方法 株高提取 9.1.1 基于无人机图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提取水稻株高,具体提取流程参见图D.1 (A)。 9.1.2 基于无人机机载雷达获取水稻点云,可以提取水稻株高,具体提取流程参见图D.1 (B)。 有效穗识别 基于无人机高清RGB图像建立稻穗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计算出小区的有效穗数。 产量预测 9.3.1 基于无人机多源图谱数据计算植被指数等参数,可以预测水稻产量信息。 9.3.2 基于无人机多源图谱数据提取株高、有效穗、穗部形状等结构表型和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等生化表型,可以探索其与产量之间的联系,从而预测水稻产量信息。 10 表型解析评价指标 概述 依照不同的表型检测需求,使用多种不同的解析评价指标,一般使用回归分析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描述因变量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常用的回归分析评判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决定系数等。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 图像分类是将输入图像分配到预定义的类别或标签中;目标检测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任务,需要识别对象的类别,还需要确定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成不同区域或对象的任务。一些常用的图像分类/检测/分割的评判指标包括:正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值、PR曲线、平均精度与交并比。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op phenotyping in rice breeding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ow-altitude remote sensing

ICS
65.02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2-15

本文件界定了智能连续式粮食烘干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式和型号,规定了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连续式粮食烘干机的制造。

Intelligent continuous grain dryer

ICS
65.060.50
CCS
A051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2-04

本文件界定了复合式精量谷物条播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规定了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复合式精量谷物条播机制造。

Compound precision grain drill

ICS
65.060.30
CCS
A051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2-04

本文件界定了智能化粮食仓储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硬件技术要求、软件技术要求、控制技术要求、系统安全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化粮食仓储系统制造。

Intelligent grain storage system

ICS
65.060.50
CCS
A051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2-04

本文件确立了油茶壳肥料化利用的程序,界定了油茶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堆肥场地选择与设备配置、原料分堆及前处理、物料调配、堆制发酵、成品和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油茶壳为主要原料堆制发酵的有机肥料生产。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fertilizer utiliz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hell

ICS
65.02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25
实施
2024-07-01

本文件界定了腐熟油茶壳和复配基质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蔬菜育苗用腐熟油茶壳复配基质生产的场地选择与设备配置、生产方法、包装、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及成品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腐熟油茶壳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compound matrix with decomposed camellia oleifera shell for vegetable seedling

ICS
65.02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25
实施
2024-07-01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产品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Yongzhou Wilderness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A051
发布
2024-01-20
实施
2024-02-20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Yongzhou Wilderness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A051
发布
2024-01-20
实施
2024-02-20

本文件确立了农事服务中心服务总则,提供了服务内容、运行管理、监督与评价的指南。

Guidelines for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CS
03.08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1-16
实施
2024-02-16

本文件明确宁夏著名品牌概念,以注册商标为载体所关联的产品/服务的品牌为评价对象,以知识产权、质量与服务、经济效益、公众影响、品牌战略、创新引领、社会责任等因素为评价内容,规范宁夏著名品牌评价活动。 本文件的制定及推广为促进商标品牌价值提升,推动宁夏特色重点产业品牌化建设和宁夏品牌向中国品牌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Ningxia Famous Br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ICS
01.1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15
实施
2024-01-20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艾草精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检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艾草精油的生产、检验、包装、贮存、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54.2 香料 香气评定法 GB/T  11540 香料 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14454.4 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GB/T  14454.5 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GB/T  14455.5 香料 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艾草精油(超临界法)Artemisia argyi Essence Oil(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从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地上部分提取超临界浸膏后,通过分子蒸馏法从艾草浸膏中分离可挥发的精油。 4  要求 4.1  色状: 浅黄(绿)色至红褐色液体。 4.2   香气: 艾草特有香气。 4.3  相对密度(20℃/20℃) :0.93~0.97。 4.4  折光指数(20℃): 1.47~ 1.49。 4.5  旋光度(20℃) : -9.0 °~  +0.1°。 4.6  酸值(以 KOH 计) /(mg/g):≤45.0。 4.7  代表性组分 代表性组分见表3。各代表性组分的定量离子选择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总离子流图参考见附录A。 表1  代表性组分 代表性组分名称 CAS号 限值(mg/kg) 桉油精 Eucalyptol 470-82-6 ≥5 左旋樟脑 (+)-2-Bornanone 464-49-3 ≥20 天然冰片 endo-Borneol 507-70-0 ≥30 4-萜品醇 Terpinen-4-ol 562-74-3 ≥30 “-侧柏酮 .alpha.-Thujone 546-80-5 ≤35 “-松油醇 .alpha.-Terpineol 98-55-5 ≥20 β-石竹烯 .beta.-Caryophyllene 87-44-5 ≥35 5  试验方法 5.1  色状的检定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5.2   香味的评定 按 GB/T  11454.2 的规定 5.3   相对密度的测定 按 GB/T  11540 的规定。 5.4   折光指数的测定 按 GB/T  14454.4 的规定。 5.5   旋光度的测定 按 GB/T  14454.5 的规定。 5.6   酸值的测定 按 GB/T  14455.5 的规定。 5.7   代表性组分的测定 5.7.1  仪器 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b)  柱: (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柱长为 30m,柱内径为 0.25mm,膜厚度为 0.25μm); c)  检测器:MS 检测器; 5.7.2  试剂 5.7.2.1  桉油精标准储备溶液(10mg/mL): 精密称取适量桉油精于 1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制成 每 1mL 含桉油精为 10mg 的溶液,摇匀, 即得。 5.7.2.2  左旋樟脑标准储备液(10mg/mL): 精密称取适量左旋樟脑溶液于 10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 释制成每 1mL 含左旋樟脑为 10mg 的溶液, 摇匀,即得。 5.7.2.3  天然冰片标准储备液(10mg/mL): 精密称取适量天然冰片溶液于 10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 释制成每 1mL 含天然冰片为 10mg 的溶液, 摇匀,即得。 5.7.2.4  α-松油醇标准储备液(10mg/mL):精密称取适量 α-松油醇溶液于 10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 释制成每 1mL 含 α-松油醇为 10mg 的溶液, 摇匀,即得。 5.7.2.5  4-萜品醇(10mg/mL):精密称取适量 4-萜品醇溶液于 10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制成每 1mL 含 4-萜品醇为 10mg 的溶液,摇匀, 即得。 5.7.2.6  α-侧柏酮(10mg/mL):精密称取适量 α-侧柏酮溶液于 1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制成每 1mL 含 α-侧柏酮为 10mg 的溶液,摇匀, 即得。 5.7.2.7  β-石竹烯(10mg/mL):精密称取适量 β-石竹烯溶液于 10 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制成每 1mL 含 β-石竹烯为 10mg 的溶液,摇匀, 即得。 5.7.3  操作步骤 5.7.3.1  标准上机溶液: 精密量取上述标准储备溶液适量, 用甲醇稀释制成浓度范围为 10~500μg/mL 标准系列上机溶液, 即得。 5.7.3.2  样品溶液:精密量取艾草精油 200μL 置于 2 mL 量瓶中,甲醇稀释定容,摇匀, 用 0.22μm 微 孔滤膜过滤,即得。 5.7.4  测定 5.7.4.1  色谱、质谱条件: a)  气相色谱参数: 色谱柱:HP-5MS 石英毛细管柱, (30m×0.25mm×0.25μm),或相当者; 载气: 氦气,纯度≥99.999%; 流速: 1mL/min 进样口温度:240℃ 分流比:20:1 程序升温: 初始 50℃保持 2min,以 5℃/min 的速率升至 200℃保持 10min,以 30℃/min 的速 率升至 260℃保持 2min。 b)  质谱参数: 电离方式: 电子轰击电离(EI) 电离能量: 70 eV 扫描方式: 全扫描+选择离子检测 扫描范围: 30~500 m/z 采集离子: 详见附录 A 5.7.4.2  数据计算 按以下公式计算艾草精油中各代表性组分的含量, 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三位。 x = V 00 ··············· (1) 式中: X——艾草精油中代表性成分的含量(mg/mL) c—— 由标准曲线上查出或由直线回归方程求出的样品溶液中代表性成分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 升(μg/mL); d——样品稀释比例 V——艾草精油取样量, 单位为毫升(mL)

Mugwort essential oil (supercritical-molecular distillation method)

ICS
01.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13
实施
2024-01-2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艾条、艾柱的规格型号、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艾草为原料,经干燥、粉碎、提绒、卷条、切割、包装加工而成的艾条、艾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 6438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721 化学试剂 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3  规格型号 艾条、艾柱根据用途不同,按直径、长度大小分为五类,表述为直径(。 ) ×长度,单位为毫米 (mm),具体规格型号是。18×28(mm);。18×200(mm);。30×200(mm);。40×200(mm); 。50×200 (mm)。 4  要求 4.1  鉴别 4.1.1  油的吸附性能 用橄榄油吸收充分, 无残油。 4.1.2  相容性 用丙酮溶剂时可以完全浸没样品;用水为溶剂时样品与处于分离状态。 4.1.3  全谱扫描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10 ~412 nm之间的可见光范围, 有一高峰面积区。 T/YQAC 0001-2024 4.2  外观及气味 4.2.1  外观 艾绒用卷纸卷成的规定规格型号的柱状物。 4.2.2  艾绒外观 絮状物。色泽为灰白、灰黄色; 有少量肉眼可见的杆类杂质。 4.2.3  卷纸外观 为桑皮纸, 纸的颜色为本色或漂白色。 4.2.4  香气 有艾绒应有的香味, 无异味。 4.3  理化指标 见表1 表 1  艾 烛 的理化指标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指标 1 水分  w/% 7~10 2 灰分  w/%         ≤ 10 5  检验方法 5.1  鉴别试验 5.1.1  油的吸附性能试验 载玻片上点1~2滴橄榄油,用镊子取体积略大于油滴的艾绒样品,目测: 油滴可以被艾绒及时完全 吸附干净。 5.1.2  相容性试验 取0.5克艾绒样品, 样品平铺放入在内皿的直径约85mm培养皿中, 用丙酮溶剂可以完全浸没样品, 放置过夜, 目测: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絮状沉淀物, 液体部分颜色为黄色。用水为溶剂不能浸没样品,放 置过夜,目测: 样品与水基本上还处于分离状态。 5.1.3  全谱扫描试验 取5.1.2 的浸泡丙酮溶剂液,用TU19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按GB/T 9721规定的方法, 选择“光谱扫描”模式,按附录A 的规定进行。结果可与附录A的图谱比对,在波长410~412 nm处有一 高峰面积区。 5.2  外观及气味检验 5.2.1  外观检测 随机抽取本品2根, 目测。 T/YQAC 0001-2024 5.2.2  艾绒外观检测 用5.2.1试验后的样品, 撕开艾烛卷纸,取出艾绒, 使其松散,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5.2.3  卷纸及外观检测 目测。 5.2.4  香气检测 用5.2.2试验后的样品, 嗅其气味。 5.3  理化指标检验 5.3.1  水分 按GB/T 6435的规定进行 5.3.2  灰分 按GB/T 6438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 6.1.1  生产中的取样批 同一班组,同一规格,同一台卷烛机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每批随机抽样,每次抽样不少于5根,同 时备样5根。 6.1.2  包装后的产品取样批 按包装产品的情况随机取样,若单个包装不满足抽样数量时,按每次抽样不少于5根的取样最低标 准取样,同时备样5根。 6.2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鉴别试验中的油的吸附试验、外观及气味和水分。 出厂检验为逐批检验,经检验合格, 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3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4 要求的所有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年应不少于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 检验。 a)  当原料工艺、 配方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4  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 T/YQAC 0001-2024 水分、灰分的检验结果按GB/T 817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定检验结果。 6.5  不合格结果处理 检验结果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的规定时,应以抽取同批产品的备用样,按不合格项进行复检, 若复检仍达不到本部分的规定, 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6.6  检验结果异议的处理 产品质量以产品交付时检验质量为准,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 由供需双方共同委托提 交双方议定的仲裁检验单位单位,并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判定。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包装 产品包装材料应符合选用材料的国家基本要求,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明: 产品名称、配料、厂名、 厂 址、生产日期、采用的标准编号、保质期、产品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标志,外包装的包装储运 图示标志按GB/T 191 规定。 7.2  运输 运输工具应干燥、清洁、无异味,并有防雨、防潮、防污染设施,不应与有异味、有毒、有害、易 燃、易爆物品混运。 7.3  贮存 产品应按批存放在通风、 干燥的贮存处妥善保存, 不应与能导致产品污染的货物共同存贮。 产品贮存期为2年。

Standar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moxa sticks and moxa sticks

ICS
01.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12
实施
2024-01-19

本文件界定了桑蚕大蚕饲养基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选址环境、整体设计、主体建设、主体规模、交通运输等要求。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ilkworm Breeding Bases

ICS
65.04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1-11
实施
2024-01-11

本文件界定了熟蚕自动上蔟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熟蚕自动上蔟的程序,规定了蔟前准备、熟蚕上蔟、蔟中管理、采茧、方格蔟消毒与保管、生产档案等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tomatic Coiling of Ripe Silkworms

ICS
65.040.01
CCS
A051
发布
2024-01-11
实施
2024-01-1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孢蘑菇鲜菇的等级、规格、包装、贮运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白色双孢蘑菇鲜菇,包括带根菇及切根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23190 双孢蘑菇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等级 4.1 基本要求 根据对每个级别的规定和容许误差,同一包装的新鲜双孢蘑菇应符合下列要求: a)无异常气味或滋味; b)无霉变、腐烂,无虫害; c)采收包装时,带根菇基部不应带大块泥土,切根菇应切去菇脚,菇柄切削平整,不带泥土; d)无虫体、毛发、动物排泄物、金属等异物; e)产品的理化要求和卫生要求符合GB/T 23190 f)鲜菇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GB2760。 4.2 等级划分 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新鲜双孢蘑菇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等级  色泽、形态 影响商品性的外观表现 一级 白色或乳白色。菇体形态圆整、饱满,菇盖圆形或近圆形,菇柄圆柱形。 菌膜紧包,无色斑,无损伤。 二级 白色或乳白色。菇体形态较圆整、较饱满,菇盖近圆形,菇柄近圆柱形。 菌膜略薄、稍有色斑、略有畸形、轻微擦伤。 三级 白色或乳白色。具有蘑菇的基本形态。 浅褐色或浅灰色、有色斑、畸形、菇柄空心或开裂、菌膜将破或刚破、机械损伤。 4.3 允许误差范围 按质量计: 一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符合二级的要求; 二级允许有8%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符合三级的要求; 三级应符合基本要求。 5 规格 5.1 规格划分 以新鲜双孢蘑菇菌盖直径来划分双孢蘑菇的规格,分四种规格,带根菇规格的划分应符合表2的要求,切跟菇规格的划分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2 带根菇规格  菌盖直径 cm 菌柄长度 cm 小 2.1-3.0 ≤2.0 中 3.1-4.0 ≤2.5 大 4.1-5.0 ≤3.0 特大 5.1-6.0 ≤3.5 表3 切根菇规格  菌盖直径 cm 菌柄长度 cm 小 2.1-3.0 ≤1.0 中 3.1-4.0 ≤1.5 大 4.1-5.0 ≤2.0 特大 5.1-6.0 ≤2.5 5.2 允许误差范围 按质量计: 一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 二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 三级可根据市场需求分类,一般无规格要求。 6 包装 6.1 包装要求 6.1.1 采收后应及时包装,摆放方式宜为菇盖朝外,包装时应紧密排放,但避免挤压。 6.1.2 同一包装内应为同一地点生产、同一等级、同一规格的产品。 6.1.3 包装环节宜在低温(低于18℃)环境操作。 6.2 包装方式和材质 6.2.1 大批量包装可采用塑料镂空筐,最大单包装不宜超过4kg,上表面覆上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材料。 6.2.2 小包装可使用塑料盒,上表面用透气防雾保鲜膜包裹。 6.2.3 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 7 贮运 7.1 预冷 7.1.1 真空预冷 采用堆叠的方式放入预冷设备,单次入库量不应超过设备容量的80%。预冷时间30min以内,以菇体中心温度降至4℃以下为宜。 7.1.2 冷库预冷 预冷温度为0℃~3℃,单次入库量为库容的10%~30%。预冷时间24h以内,以菇体中心温度降到预冷温度为宜。 7.2 贮藏 包装好的双孢蘑菇应贮藏于1℃~4℃冷库中,贮藏期不宜超过5d。 7.3 运输 宜采用冷链运输,运输车内温度为1℃~8℃。运输期限不宜超过24 h。

Grad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Agaricus bisporus

ICS
67.080.20
CCS
A051
发布
2024-01-10
实施
2024-01-20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