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3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33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23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龙井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龙井茶。

Pre-packaged Longjing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30
实施
2020-04-23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及生产工艺 5 要求 6 检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产品召回

Technology regulatians for Guangdong Dancong tea processing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20
实施
2021-04-14

4.1.1 茶叶仓库应尽可能建在地势高、阴凉、干燥、通风排水好的地方;仓库周边应清洁卫生、并远离有毒有害、有异溴味等污染源。库房四周排水系统畅通,外围的水不流入或渗入库区;周边无高湿空气散发体。 4.1.2 库房内应有通风设备设施或抽湿机。 4.1.3 茶叶仓库应具备严格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设施。并按GB 13495.1要求标示消防安全标。 4.1.4 茶叶仓库地面应经过防潮处理;地面为普通水泥混凝土或水磨石的要求:地面需平整、耐磨、耐冲击、不翻砂起尘;地面为地板砖或木质结构的要求:地面要求拼接平整,所有缝隙应便于清洁,木质结构应注意防虫防鼠防腐。新仓库启用前应进行生石灰吸湿处理、鼓风机或负压机通风干燥处理。 4.1.5 仓库的墙壁应保证平整整洁、无裂缝,离地2米以内的墙壁最好经过防潮隔热处理。应防止日光照射,有避光措施。 4.1.6 库房内应阴凉干燥,排水系统通畅,屋顶不得有水珠滴漏现象。 4.1.7 库房内应分设仓贮区与办公区,并有效隔离;办公区应设于仓库主入口处。 4.1.8 各类茶应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存放,不得混放。 4.2 温湿度控制 仓库内应有温湿度的监控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应安装在仓库内湿度较大地区,并对监控情况实时记录。 4.2.1 温度:常温。 4.2.2 相对湿度:普洱茶≤70%;红茶、绿茶、白茶、黄茶≤50%。密闭或充氮包装常温常湿保存。 4.2.3 控制措施 高温、高湿季节应做好库内的通风散热措施,对库内应作定期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库内的洁净。高温季节应严格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和库内相对湿度,应做好降温和库内通风散热措施;严格控制调节库内湿度不超过茶叶安全储藏范围,即时开启除湿设备设施,控制茶叶水分不高于有关标准规定。 5 茶叶仓储养护(陈化工序)管理 5.1 入库验收 5.1.1 成品通过出厂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安排入库。 5.1.2 入库的成品茶叶包装应符合T/MHC 002标准中的要求规定;毛茶包装应完整严密,无破损。 5.1.3 入库的茶叶外包装应牢固、完整严密,无破损、无水湿、无污染、无异溴味;并有相关产品的检验合格报告。 5.1.4 入库的茶叶应分类、分库存放,防止相互串味。 5.1.5 对高温天气受暴晒进库的茶叶包装件必须选择阴凉干燥场所进行散热处理后,方能入库堆码。 5.2 装卸、堆码 5.2.1 装卸、搬运作业须符合物品包装上的储运图示标志要求,无图示标志要求的以不损坏物品外包装和使用价值为准。 5.2.2 茶叶堆码应以安全、平稳、方便、节约面积和防火为原则。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选择不同的堆码形式。 5.2.3 茶叶应分类、分等级、分批次进行堆放,符合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货垛不得靠柱,距墙不少于500mm。 5.2.4 堆码应有相应的垫垛,垫垛高度应不底于200mm。 5.3 库检 5.3.1 检查周期 每月应检查一次,高温多雨季节应不少于两次,并做好记录。 5.3.2 检查项目 5.3.2.1 检测茶叶的含水量变化程度,探测货垛的底层和表层水分含量变化程度。 5.3.2.2 检查包装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质量问题。 5.3.2.3 探测茶垛里层有无发热现象,垛内温度不得高于当时库内气温。 5.3.2.4 检查商品茶的出厂日期和储藏时间。 5.3.2.5 检测仓库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情况。 5.4 记录 5.4.1 茶叶入库堆码好后,对所入库的茶叶进行信息的记录。 a)成品茶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入库日期、入库数量、贮存区域。 b)毛茶信息包括:毛茶品种、名称、等级、供货商信息、生产日期、入库日期、入库数量、贮存区域。 c)对入库的茶叶贮存情况即时记录:包括茶叶出入库数量、出入库日期、翻堆、损毁情况等。 5.4.2 每月定期查看温湿度监控仪器,并实时记录监测数据;若有控制措施也同时记录。 5.4.3 对受污染已有异味或受潮的茶叶应单独储藏,不得与正常茶叶同库混存。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后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将检查情况和后处理结果如实记录。 5.4.4 对包装破损或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须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及更换包装。并如实记录状况。 5.5 日常检查与养护 每天上班时要做好温湿度的检查,并在天气晴好或外界湿度低于库内湿度时打开通风设施,下班时应关闭。 5.5.2 每当检查发现湿度超过70%时,要对垫垛空间进行通风除湿,使库内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下。 在开启库房门、窗时要注意检查防虫防鼠措施是否到位,每日上下班应检查一次。 5.5.4 每月应对消防设备设施检查一次,查看灭火器等防火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消防设施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5.6 特殊检查 出现暴风、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时,应第一时间检查库房门、窗及通风设施是否关闭,排水管道是否畅通,若有拥堵积水,应及时采取疏通,避免积水倒灌。 6 仓储管理质量要求 6.1 仓储管理要有适应仓库发展规模和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求,要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6.2 交接责任 对人、出库物品按规定程序履行检查,交接记录有效。 6.3 单据、数据填写、保管 6.3.1 单据填写规范、完整、准确、清晰。 6.3.2 采集数据完整、准确。 6.3.3 单据按时汇总、装订,在保管期内妥善保管。 6.3.4 定期盘点,做到账、卡、货相符。 6.3.5 根据管理要求,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物品入库、出库及在库数据,单据反馈及时、完整、齐全。若发生意外事件,应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意外事件的相关信息。 6.4 计量  做到计量准确,计量单位、误差及工具、设备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 6.5 作业场所、安全标志、货物标识 6.5.1 作业场所应干净、整洁。 6.5.2 库区路面平整无积水,无杂草、杂物。 6.5.3 仓库、库房中的安全标志及货位标识应清晰易辨、准确规范,符合GB 2894, GB 13495.1的规定。 7 仓储管理质量考核 对仓储管理质量指标考核可按GB/T 21071《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第5章执行。

Menghai tea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of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01
实施
2020-06-23

4 茶叶包装的技术要求 4.1 产品销售包装设计基本要求 a)应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进行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既要保证产品安全、对产品具有促销作用,还应重视包装物对产品成本、社会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 b)设计的包装物上的文字内容和符号应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c)应保证被包装的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到损害的基本原则下,尽量采用简易包装。 d)应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并考虑回收处理的可能性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e)应节省资源,合理控制包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过度包装。 f)尽量做到包装紧凑,科学合理。符合GB/T 12123及GB/T 31268和GB 23350的规定要求。 g)应防水防潮,具有保护茶叶固有形态,便于装卸、运输、堆码。 4.1.1 限量要求 包装空隙率及包装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茶叶 限量指标  包装空隙率 包装层数  ≤45% 3层及以下 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 mL,或30 g,其包装空隙率≤75%;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30mL,或30g,不小于50mL,或50g,其包装空隙率≤60%。 4.1.2 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限量指标计算方法 按GB 23350的规定执行。 4.2 包装型式与材料的技术要求 包装材料基本要求 a)初始包装材料除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外,必须符合国家对质量安全的标准要求。 b)包装材料使用的粘合剂应无毒、无异味不能对茶叶品质造成污染。 c)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或合同要求。 4.2.2 纸 初始包装用纸和纸袋除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必须符合GB 4806.8之规定。 热封型茶叶滤纸和非热封型茶叶滤纸除符合GB/T 25436和GB/T 28121产品标准要求外,用于初始包装茶叶产品时必须符合GB 4806.8之规定。 4.2.3 袋 纸袋应选用无毒、无异溴味、无污染,符合保护茶叶品质的包装材料缝制或用粘合剂粘合制成。初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 4806.8之规定。 4.2.3.2 包装用塑料编织袋应符合GB/T 8946标准要求;塑料复合膜、袋应符合GB/T 10004标准要求;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应符合GB/T 30768标准要求;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应符合GB/T 28118标准要求。初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 4806.6或GB 4806.7之规定。 4.2.3.3 布袋除符合GB/T 406标准要求外,应选择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符合保护茶叶品质的布匹。 4.2.4 笋叶(笋衣) 笋叶为春未夏初时竹笋生长过程中所掉胞衣。笋叶是普洱茶的传统包装物,使用时应洁净、无毒、无异味、无污染,不得霉变、虫蛀。 4.2.5 容器的基本要求 4.2.5.1 各种包装容器应外观平整、无皱纹、封口良好。不得有异味、裂纹和复合层分离。 4.2.5.2 纸、木、竹盒及纸、塑料、铝、铁罐内应有内衬的食品包装纸或聚乙烯薄膜或铝箔纸。锡、陶、瓷、玻璃罐内壁应光滑、清洁。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应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符合GB 4806.1的规定。 4.2.6 运输包装材料及包装尺寸基本要求 4.2.6.1 胶合板箱的箱体应端正、整洁、牢固、美观。 4.2.6.2 瓦楞纸箱的耍求应符合GB/T 6543的规定。箱体应端正、整洁、牢固、美观。 4.2.6.3 牛皮纸箱的箱体应平整、箱内四角成直;切口光滑均匀,对口齐整。 4.2.6.4 笋衣不得霉变、虫蛀。 4.2.6.5 篾篓应结实、牢固,竹篾不得断碎,不得霉变、虫蛀。 4.2.6.6 塑料编织袋应符合GB/T 8946的规定。 4.2.6.7 塑料打包带应符合QB/T 3811的规定。 4.2.6.8 运输包装推荐外形尺寸见表2的规定。 表2  材料 外形尺寸 长×宽×高, mm 极限偏差 mm 最大载重量,kg 技术要求 适用性 胶合板箱 460×460×464 ±2 ≤46 应使用厚度为4mm的板材三层胶合。箱体应端正、整洁、牢固、美观。 红、绿茶成品包装 瓦楞纸箱 410×410×195 440×440×210 ±10 10 符合GB/T 6543的规定。箱体应端正、整洁、牢固、美观。牛皮纸箱的箱体应平整、箱内四角成直;切口光滑均匀,对口齐整。 普洱茶紧压茶(饼)单饼规格357g  610×410×195 ±10 15     ±10 10  毛茶 牛皮纸箱  ±2   各类茶品 布袋,塑料 编织袋 500×400×1100 布袋 1070×740 塑料编织袋 ±20 ≤45 布袋应符合GB/T 406的规定,塑料编织袋应符合GB/T 8946的规定。与茶叶直接接触的袋子必须符合GB 4806.1的规定 各类茶品 篾篓 400×420×180 ±10 10 选用无异溴味、无虫蛀的竹篾,以人字形斜纹编织而成,外观清洁整齐,无明显竹签,倒刺。 普洱茶紧压茶(饼)单饼规格357g  600×4200×180 ±10 15   5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 5.1 标签、标志 5.1.1 预包装产品标签除符合GB 7718的规定外,还应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总局2009年第123号令)执行。 5.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醒目、清晰、整齐并符合GB/T 191的规。 5.1.3 使用新食品原料或卫生部公布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应按相关规定标明不适宜食用人群及食用量。 5.1.4 净含量标注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2 产品包装要求 5.2.1 成品包装 5.2.1.1 产品内包装间应相对独立,包装场所及操作台应清洁,防止产品在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 5.2.1.2 产品内包装应封口严密,产品不得散漏。 5.2.1.3 内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好茶叶品质不受外来污染。对如:烘青绿茶、炒青绿茶、烘焙型红茶的包装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遮光性和相对的密闭性的包装材料。对如:勐海普洱茶、勐海晒红茶、勐海白茶可用透气好的绵纸或纸袋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应符合本标准4.2的规定。 5.2.2 毛茶及半成品包装 为方便运输,毛茶的包装可选用纸箱和塑料编织袋定包。半成品可选用布袋、纸箱和塑料编织袋定包。布袋、纸箱和塑料编织袋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但在使用前一定要确认包装材料卫生、洁净,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无破(漏)洞及瑕疵,以保证茶叶质量不受影响。 5.2.2.2 毛茶和半成品的运输包装应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同一批次、同一花色品种应采用相同的包装。 5.2.3 外包装件的捆扎技术要求 5.2.3.1 捆扎必须方正、适中,不得过紧过松或上下歪扭。 5.2.3.2 箱体外包装一般用塑料打包带呈“甘”或“井”字形捆扎。 5.2.3.3 笋叶包装的饼茶使用青竹篾条扎筒时应分别在每饼间扎一道,扎扣顺一边;用直径为0.7mm铁丝扎筒时,可依据包扎需要扎三至六道,扎扣顺一边,并用0.5mm的麻绳从上至下“十”字捆扎。砖茶用青竹篾条或0.5mm麻绳呈“甘”或“井”字形捆扎。捆扎好后应将竹签,倒刺、铁丝尖头处理干净,防止扎伤。 5.3 运输 5.3.1 运输工具应相对独立,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无异溴味;不得与有害、有毒、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敞车运输时,需遮蓬。 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抛摔、碰撞、挤压,不得损坏包装件。 5.3.3 运输过程中不得直接暴晒、雨淋、受潮。

Menghai tea General rule for tea packing and transport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01
实施
2020-06-23

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勐海白茶(散茶) 勐海白茶特级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特级的感官品质特征 级别 项目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特一级 芽针挺直肥壮、无梗 匀齐 洁净 银灰白、富有光泽 清纯、花香显露、持久 鲜甜醇爽、花果味足、鲜甜度持久 浅黄或浅白、清澈明亮 肥壮、软嫩、明亮 GB/T 23776  特二级 毫心多、肥壮、芽叶连枝成朵 较匀齐 洁净 翠绿显毫 鲜嫩、纯爽、花香显露 清甜醇爽、花果味明显、甘甜持久 浅黄或浅白、清澈明亮 芽心肥,叶张肥嫩明亮  5.3.2.2 勐海白茶一级、二级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一级、二级的感官品质特征 级别 项目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一级 有毫心、芽叶连枝成朵,叶背多茸毛 匀整 洁净 墨绿或黄绿、润泽 鲜嫩、纯爽、花香明显 清甜醇爽、花果味足、甘甜持久 浅黄或浅杏黄、清澈明亮 芽心肥,叶张肥嫩明亮 GB/T 23776 二级 叶态自然,或有破张 尚匀 较洁净,夹少量褐片、腊片 稍墨绿或黄绿、有红色或褐色 纯正 醇正、甜润 橙黄明亮 叶张较软大、有红叶或褐叶  紧压勐海白茶 紧压勐海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紧压勐海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 级别 项目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特一级 外形端正匀称、松紧适度,表面平整、无脱层、不洒面;色泽灰白,显毫 清纯、花香显露 鲜甜醇爽、花果味明显、鲜甜度持久 浅黄或浅杏黄、清澈明亮 肥壮、嫩匀、明亮 GB/T 23776  特二级 外形端正匀称、松紧适度,表面较平整、无脱层、不洒面,色泽灰绿或灰黄,带毫 清纯、有花香 尚清甜、醇厚、有甜度 浅黄或杏黄、明亮 芽心较多、叶张嫩、少量红叶或褐叶  一级 外形端正匀称、松紧适度,表面较平整,色泽灰黄夹红 清纯稍有花果香 醇厚、尚有甜度 橙黄明亮 稍有芽尖、叶张较粗、红叶或褐叶明显  二级 外形端正匀称、松紧适度,表面较平整;色泽灰褐 浓纯 浓醇 深黄尚明亮 叶张较粗大、 多红叶或褐叶  理化指标 勐海白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勐海白茶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测方法  散茶 紧压茶  水分(质量分数)%              ≤ 10.0 13.0a GB 5009.3 总灰分(质量分数)%            ≤ 6.5 7.0 GB 5009.4 粉末(质量分数)%              ≤  1.0a — GB/T 8311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40.0 40.0 GB/T 8305  a注: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粉末含量为特二级、一级和二级的指标。  5.5 食品安全指标 勐海白茶食品安全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勐海白茶食品安全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测方法  散茶 紧压茶  铅(以Pb计)/mg/kg             ≤ 2.0 GB 5009.12 氟氰戊菊酯/mg/kg               ≤ 10 GB/T 23204 苯醚甲环唑/mg/kg               ≤ 5 GB/T 5009.218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mg/kg   ≤ 10 GB/T 23204、GB 23200.113 其他污染物限量指标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其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其他指标检测方法按GB 2762和GB 276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验。 5.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测按JJF 107的规定执行,计算按GB/T 9833.1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

Menghai tea Whit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01
实施
2020-06-23

鲜叶:采自符合GB/T 2211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茶树新梢,鲜叶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得混入来自规定范围外的茶树鲜叶、不得掺入非茶类及劣变的鲜叶。 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要求:鲜叶按本标准5.1.2归堆后,按照勐海普洱茶原料的加工工艺对鲜叶进行茶叶初制加工。 茶叶初制生产加工管理:按云农通告[2019]第9号《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试行)》执行。 生产加工原料时不得加入任何添加剂或其他非茶类的物质。 原料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5 原料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原料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测方法 水分,%       ≤ 12.0a GB 5009.3 总灰分,%     ≤ 7.0 GB 5009.4 粉末,%       ≤  0.8 GB/T 8311 水浸出物,%   ≥  40.0 GB/T 8305 茶多酚,%     ≥  19.0 GB/T 8313 粗纤维,%     ≤ 13.0 GB/T 8310  a 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 加工产地   除符合GB/T 22111中6.1的规定要求外,勐海普洱茶的加工产地只能在勐海县辖区内,即县辖11 个乡镇:勐海镇、打洛镇、勐遮镇、勐混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 勐海普洱茶(生茶)散茶 勐海普洱茶(生茶)散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勐海普洱茶(生茶)散茶感官品质特征 级别 外形 内质 检验方法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GB/T 23776 芽型 肥嫩紧结显毫 油润 匀整 稍有嫩茎 嫩香纯正 鲜醇回甘 黄绿明亮 嫩匀多芽  芽叶型 肥壮紧结 墨润 匀整 有嫩茎 纯正 醇厚 明亮 嫩匀  多叶型 壮实紧结 墨润 匀整 有嫩茎 纯正 醇厚 明亮 肥厚  勐海普洱茶(熟茶)散茶 勐海普洱茶(熟茶)散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勐海普洱(熟茶)散茶感官品质特征 级别 外形 内质 检验方法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GB/T22111 附录C 宫廷 紧直 秀嫩 金黄芽毫特多 匀整 无杂梗 陈纯浓郁 醇浓 润滑 红艳 油亮 猪肝色嫩芽 匀亮  特级 紧结 显金 黄毫 匀整 稍有 嫩茎 陈纯浓郁 醇浓 润滑 红艳 油亮 猪肝色嫩匀 有芽  一级 紧结 褐红显芽毫 匀整 稍有 嫩茎 陈纯浓郁 醇浓 滑口 红浓 油亮 猪肝色嫩匀 有芽  三级 肥嫩 紧结 褐红稍显芽毫 匀整 稍有 嫩茎 陈香浓郁 浓厚 红浓 油亮 猪肝色嫩匀 有芽  五级 肥壮 稍紧 褐红 调匀 匀整 有 嫩梗 陈香浓郁 醇厚 红浓 明亮 猪肝色尚柔嫩匀亮  七级 肥壮 稍紧 褐红 调匀 匀整 稍有 嫩梗 浓纯 醇厚 紫红 明亮 猪肝色,粗壮 匀亮  九级 肥壮 欠紧 褐红 尚调匀 尚 匀整 稍有 嫩片 纯正 醇和 深红 猪肝色,粗老 欠匀  茶头 发酵过程中结成的块、坨。 纯正 醇厚 红浓 猪肝色尚柔嫩 欠匀  5.3.3.2.3 勐海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外形色泽墨绿;形状端正匀称、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分洒面、包心的茶,包心不外露;香气清纯持久,滋味酽醇回甘,汤色绿黄明亮,叶底肥厚黄绿或黄褐。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外形色泽红褐;形状整齐、端正、匀称、各部分厚薄均匀、松紧适度、不起层掉面;分洒面、包心的茶,包心不外露;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猪肝色。 5.3.3.2.4 勐海普洱茶袋泡茶(生茶、熟茶)形态要求 袋泡茶(生茶、熟茶)经冲泡后滤袋外形完整,冲泡后不溃破,不漏茶。 5.3.4 理化指标 5.3.4.1 勐海茶 普洱茶(熟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见表6的规定。 表6 勐海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测方法  散茶 紧压茶 袋泡茶  水分 (质量分数)%     ≤ 12.0a 12.5a 12.0a GB 5009.3 总灰分 (质量分数)%   ≤ 7.5 8.0 8.0 GB 5009.4 粉末 (质量分数)%     ≤  0.8 — — GB/T 8311 水浸出物 (质量分数)%  ≥  30.0 30.0 30.0 GB/T 8305 粗纤维 (质量分数)%   ≤  14.0 15.0 14.0 GB/T 8310  a注: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 5.3.4.2 勐海普洱茶(生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见表7的规定。 表7 勐海普洱茶(生茶)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测方法  散茶 紧压茶 袋泡茶  水分 (质量分数)%            ≤ 12.0a 13.0a 12.0a GB 5009.3 总灰分 (质量分数)%          ≤ 7.0 7.0 7.5 GB 5009.4 粉末 (质量分数)%            ≤  0.8 — — GB/T 8311 水浸出物 (质量分数)%        ≥  40.0 40.0 40.0 GB/T 8305 粗纤维 (质量分数)%          ≤  12.0 13.0 12.0 GB/T 8310 茶多酚 (质量分数)%          ≥ 19.0 19.0 19.0 GB/T 8313    a 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  注:茶多酚指标仅为参考指标。 5.3.5 食品安全指标 勐海普洱茶食品安全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勐海普洱茶食品安全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测方法  散茶 紧压茶  铅(以Pb计)/mg/kg             ≤ 2.0 GB 5009.12 氟氰戊菊酯/mg/kg               ≤ 10 GB/T 23204 苯醚甲环唑/mg/kg               ≤ 5 GB/T 5009.218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mg/kg   ≤ 10 GB/T 23204、GB 23200.113 大肠菌群数(MPN/100g)           ≤ 300 GB/T 4789.3-200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GB 4789.4、GB 4789.5 GB 4789.10、GB 4789.11 其他污染物限量指标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其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其他指标检测方法按GB 2762和GB 276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验。 5.3.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测按JJF 107的规定执行,计算按GB/T 9833.1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

Menghai tea Puer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3-01
实施
2020-06-23

主要技术内容: 崂山儒茶 第二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本要求 4 加工工艺  5 包装、标签 6 运输、贮存和标识  7 记录 8 附录 A

LaoshanConfucian tea Part II: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ing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2-06
实施
2020-02-27

崂山道茶 绿茶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本要求  4 加工工艺 5 包装、标签 6 运输、贮存和标识 7 记录

Laoshan Daocha Green Tea Part II: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2-06
实施
2020-02-27

崂山道茶 绿茶 第一部分:产品要求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地区域及茶园环境 5 分级和实物标准样 6 要求 7 质量指标 8 试验方法 9 标志、标签 10包装、运输、贮存  11 附录A 

Laoshan Daocha Green Tea Part 1: Product Requirement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2-06
实施
2020-02-27

主要技术内容: 崂山儒茶 第一部分 产品要求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地区域及茶园环境 5 产品分级和实物标准样 6 要求 7 质量指标 8 试验方法 9 标志标签 10包装、运输、贮存 

LaoshanConfucian tea Part I: Product requirement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0-02-06
实施
2020-02-27

1、本标准主要条款说明如下:该项目主要是规范代用茶加工方法,以提高代用茶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代用茶的品质追求。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2.本规程制定是在参照GB 14881、DBS 34/2607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代用茶加工的工艺特点,经广泛调研,综合国内同行、大专院校及食品检测机构的日常研究和检测数据制定出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并经多批次产品验证。同时选择了苦丁茶、金银花茶、柠檬片等为试制产品,用本标准规定的的加工技术规程生产,并对产品进行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Technique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ing of herbal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2-30
实施
2020-06-12

1、本标准主要条款说明如下:该项目主要是规范代用茶加工企业,以提高代用茶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代用茶的品质追求。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茶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原料管理、加工管理、产品管理、投诉处理和产品召回管理、记录和文件管理。 2、本规程制定是在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代用茶生产企业实际,经广泛调研,综合国内同行、大专院校及食品检测机构的日常研究和检测数据制定出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并经多批次产品验证。

Management standard of herbal tea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2-30
实施
2020-06-12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及生产工艺 5 要求 6 检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产品召回 附录(资料性附录)  中期茶感官审评方法

Aged Puer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2-06
实施
2019-12-09

术语和定义 分类与标准样 香型的采样 技术的要求 审评的要求 取 样 审评的方法 香型的认证 样品与资料保管 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 认证标识

Tea Flavor Certification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2-01
实施
2019-12-09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商标持有与授权管理  4 申请条件  5 申请流程  6 商标使用管理  7 监督检查  8 退出机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湖南红茶”公用商标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湖南红茶”公共品牌商标使用申请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湖南红茶”公用商标使用承诺书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湖南红茶”公用商标使用协议 

Hunan black tea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 of public trademark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要求  5 工艺流程  6 质量管理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生产记录表 

Hunan black te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compressed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Hunan black tea Congou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5 质量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长沙绿茶生产区域范围图

Changsha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茶园选址  5 园地规划  6 茶园管理  7 茶叶采摘  8 生产档案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适宜湖南省推广的主要适制红茶茶树品种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湖南红茶适制茶树品种茶园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茶园生产操作档案 

Hunan black te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suitable varietie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和分级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Hunan black tea Compressed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19-11-01
实施
2019-11-01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