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89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222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5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装置接地用缓释型膏状石墨降阻材料的术语和定义、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及储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降低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缓释型膏状石墨降阻材料。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low-release paste graphite resistance-reducing material for electrical device grounding

ICS
29.240.01
CCS
C389
发布
2022-04-11
实施
2022-08-11

ESD/TVS静电保护类器件测试规范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静电阻抗器Electro-Static Discharge 3.2  瞬态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3.3  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 3.4  反向截止电压Reverse Stand-Off Voltage 3.5 反向脉冲峰值电流Peak Pulse Current 3.6  箝位电压Clamping Voltage 3.7  反向脉冲峰值功率 Reverse pulse peak power 3.8  结电容Junction capacitor 3.9  反向漏电流 Current Intensity Reverse 3.10  I-V特性曲线 3.11  C-V特性曲线 3.12  传输线脉冲 Transmission Line Pulse 4  分类型号 4.1 分类 4.2 型号 5  测试方法 5.1 总则 5.2 测试目的 5.3 测试条件 5.4 测试设备和装置 5.5测试关键指标 5.6 测试内容 5.7 关键参数示例 附录  A ESD/TVS静电保护类器件测试方法 A.1 测试条件 A.2 测试设备 A.3测试步骤 A.4 测试结果分析 A.5测试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ESD/TVS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device test specification

ICS
31.080.10
CCS
C389
发布
2022-04-11
实施
2022-04-12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设备石墨基柔性接地装置(以下简称“柔性接地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选用原则、设计、施工、验收、运行与维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设备石墨基柔性接地装置。

Guide for graphite-based flexible grounding g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ICS
29.240.01
CCS
C389
发布
2022-04-11
实施
2022-08-11

本文件规定了BLE系列锥型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异向向外旋转的BLE系列锥型双螺杆挤出机(以下简称挤出机)。

BLE series conical counter-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ICS
71.120.01
CCS
C389
发布
2022-04-01
实施
2022-04-01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燃气工商业用户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要求和选型、安装 和验收、使用和维护。

Guidelines for selection, installation and use of combustible gas alarm devices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sers of urban gas

ICS
29.260.20
CCS
C389
发布
2022-03-29
实施
2022-03-30

本标准规定了锂电池组、智能换电柜消防用火灾抑制装置的分类和型号编码、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使用说明书、试验模型等。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re suppression devices for lithium battery packs

ICS
29.120.99
CCS
C389
发布
2022-02-25
实施
2022-11-16

本标准规定了轴承(套圈)喷射式强化研磨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主要技术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运、质量保证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强化研磨加工技术的设备。

Bearing ring (raceway) spray type intensified grinding machine

ICS
25.080.50
CCS
C389
发布
2022-01-19
实施
2022-03-15

根据GB/T 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及有关要求,智能蓄能自发光反光太阳能标识产品的评价指标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角度进行选取,包括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产品属性指标,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保的目的。评价指标设计主要考虑以现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判定依据,根据产品和行业特点,以评价筛选生态设计产品为目的,在测试及征询行业专家、生产厂商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基准值。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 -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elf-luminous Reflective Solar Energy Identification Products

ICS
13.020.20
CCS
C389
发布
2021-12-31
实施
2022-01-13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透明块冰机型号编制方法

Transparent ice block machine

ICS
27.200
CCS
C389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1-12-28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板冰机型号编制方法

Plate ice machines

ICS
27.200
CCS
C389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1-12-28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流态冰机型号编制方法

Ice slurry machines

ICS
27.200
CCS
C389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1-12-28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管冰机型号编制方法

Tube ice machines

ICS
27.200
CCS
C389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1-12-28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片冰机型号编制方法

Flake ice machines

ICS
27.200
CCS
C389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1-12-2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控器的术语与定义、型号及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4536.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4536.10-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控器 通过温包(内充感温工质)或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把被测温度的变化转变为容积或电信号的变化,并通过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出来,当达到温度设定值时,通过控制执行机构,自动开闭风机、阀门或电热器等负载,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它由感温部分、温度参数显示设定主体、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机构可作为独立部件,通过带有编码的射频与主体进行通讯。温度参数设定部件也可作为独立部件,通过带有编码的红外波与主体进行通讯。 3.2 设定温度 在温控器上设定的温度目标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温度升或降至该目标值时预期触点将自动断开或接通。 3.3 操作温度 在温控器上设定温度为某一温度值时,温度上升导致触点断开或接通,或温度下降导致触点接通或断开,所对应的实际控制温度值。 3.4 温度开关偏差 操作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  4 分类及基本参数 4.1 温控器的基本参数 表1 基本参数 温控器的类型 额定电压 (V) 电源电压范围 (V) 额定待机功率 (W) 温度开关偏差 (℃) 负载电流 (A) ZL-XXX系列 AC220 额定电压±20% ≤2 ±(0.5~10)可调 5(阻性负载) 注1:温控器的测温范围、控温范围、限温范围等参数应在具体产品设计要求中规定。 注2:温控器的负载电流参数是在AC220V,标准大气压下的额定值,如海拔在(2500~4000)m内,应为额定值的80%。 5 技术条件 5.1 配件 配件按照GB/T 14536.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进行选配。 5.2 外观及结构 5.2.1 外观 a) 温控器表面不得有划伤、开裂、色斑、毛刺、锈蚀、镀涂层剥落现象; b) 温控器的图形符号应清晰可辩,且与其功能相符合; c) 显示屏不应有气泡、划伤、显示要清晰,不能缺段或多段。 5.2.2 结构 温控器由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整流电路组成。 5.3 性能要求 5.3.1 绝缘电阻 温控器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表2中所示值。 表2 绝缘电阻值 实测绝缘 绝缘电阻/MΩ 工作绝缘 基本绝缘 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 ˉ 2 5 7 5.3.2 电源电压范围 温控器在表1规定的电源电压范围内应正常工作  5.3.3 电器强度 温控器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GB/T 14536.1-2008 和 GB/T 14536.10-2008 的要求。 5.4 安全要求 温控器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GB/T 14536.1-2008 和 GB/T 14536.10-2008 的要求。 5.5 环境适应性 温控器需要做环境实验,在干热(高温)、冷却(低温)、高温贮存,低温贮存,恒温湿热,循环湿热环境条件下,温控器应能正常工作。 5.6 机械强度 温控器的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发生的机械应力。 6 试验方法 6.1 具体环境条件 6.1.1 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14536.1-2008的规定,具体环境条件: 电源电压:DC3V±10%,DC12V±10%,AC220V±10% 电源频率:50Hz±1%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 试验设备 a)  直流稳压电源:测量误差5min内稳定性小于0.1% b) 电压表:1.0级 c) 测温仪表:测量误差在0.5℃以内 d) 秒表:日差不大于1s e) 负载:风机、电热负载或负载指示灯 6.2 外观及结构 6.2.1 采用视检方法检查温控器的外观。 6.2.2 采用视检方法检查温控器的结构,并测量其尺寸。 6.3 性能要求 6.3.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符合 GB/T 14536.1-2008 中的规定进行检测  6.3.2 电源电压范围 将调压器的输出端接到温控器的电源输入端,接通调压器电源,将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依次调到温控器所要求的电源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操作温控器按钮,目测温控器的显示屏或数码管显示是否清晰,改变输出状态,检查能否正常工作。 6.3.3 电气强度 依据 GB/T 14536.1-2008 的要求进行试验。 6.4 安全要求 按 GB/T 14536.10-2008 的要求进行实验。 6.5 环境适应性 按 GB/T 14536.1-2008 的规定方法执行。 6.6 机械强度 温控器的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发生的机械应力,按GB14536.1进行检测。 6.7 温度动作     按设定温度动做设定温度发热盘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应符合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的规定。 7.2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前应由检验部门按照表3检验项目表进行检验,所列项目检验合格并签署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批为产品月(或日)产量或一次订货批量(台) 7.3 温度测试 用温控器同步测试仪进测试、把温控器同步测试仪的输出二根导线接入温控器二端接线端,当温度上升到设定被判定值时导通的指示灯亮与温度弹簧片动作响声同步动作可判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7.4 型式试验 产品在下列情况时须进行型式试验: —当生产材料、工艺和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正常生产时,每3年时应进行一次型式试验; —当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型式试验时。 7.5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的项目应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 检验项目表 项目名称 出厂检测 型式试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外观及结构 外观 √ √ 5.2.1 6.2.1  结构 √ √ 5.2.2 6.2.2 性能要求 绝缘电阻 √ √ 5.3.1 6.3.1  电源电压范围 √ √ 5.3.2 6.3.2  电气强度 √ √ 5.3.3 6.3.3 安全要求 √ √ 5.4 6.4 环境适应性 × √ 5.5 6.5 机械强度 × √ 5.6 6.6 温度动做 √  6.7 7.3 注:“√”表示要求检测的项目,“×”表示不要求检测的项目。 7.6 抽样和判定规则 7.6.1 出厂检验的抽样检查和判断处理规定应符合GB/T 2828.1-2012的规定。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批为产品月(或日)产量或一次订货批量(台),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Ⅱ,合格质量水平(AQL)为4.0,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6.2 型式试验的抽样检查和判断处理规定应符合GB/T 2828.1-2012的规定。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批量应满足样品大小为二台,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S-1,合格质量水平(AQL)为6.5,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应符合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 8.1 产品的标准,标明以下内容: ——型号和名称 ——工作电压 ——接线图 ——产品条形码标识 8.2 贮存 包装件贮存在环境温度为10℃~50℃相对温度不大于80%,清洁,通风较好的牢房内,空气中不得有腐蚀气体,高度不超过10箱。 8.3 运输 运输中包装箱不能被碰伤、雨淋和化学腐蚀,搬运时要小心轻放。

Thermostat test method

ICS
29.100.99
CCS
C389
发布
2021-12-19
实施
2021-12-20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互联网磁钢限温器远程三级监控公共检测技术(以下简称移动互联网十磁钢限温器自动测试仪)的定义、设计与设备组成、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磁钢限温器自动测试仪。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40%~95%的使用环境条件。特殊情况供需双方另行协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9-2002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 9634.1-2002  铁氧体磁心表面缺陷极限导则 第1部分:总则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 定义、设计与设备组成 3.1 移动互联网磁钢限温器远程三级监控公共检测技术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磁钢限温器远程三级监控公共检测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十磁钢限温器自动测试仪)可通过 Internet 网络,并与 Internet 网络相连的磁钢限温器远程监测装置可收到数据,远程监测装置获取检测数据后可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可通过 Internet 网络在磁钢限温器检测仪的远端利用电脑或移动平板对磁钢限温器检测仪进行操作的自动测试仪。 3.2 设计 3.2.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检测仪电气控制的核心在于基于准确检测受控点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电热加热速度符合限温器的温度特性的要求。本系统设计采用闭环控制系统。采用电热丝作为发热元件,热电阻温度计作检测元件,软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PLC作为控制元件  3.2.2 温度检测装置 本检测仪采用热电阻温度计,整套设备安装完成后经检定后使用。 3.2.3 文本屏界面设计 为了既能实现控制功能又简化操作和节约设备成本,本检测仪单机控制时采用文本屏控制。可设定限温器额定温度、实时显示检测仪温度、同时显示所有受检限温器的动作温度并保存至下次重新开机、调整加热速度。 3.2.4 组态界面设计 为了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操作性能和异地监控,本设计在PC机上安装组态软件,通过串口与PLC连接。组态软件采用组态王,界面设计灵活性、简单性、生动性。根据生产需要和人机交互的要求,本设计设置进入密码,只有取得密码人员才能进入系统操作,提高系统安全性。画面包括监制、报警、温度曲线、报表等。除了实现文本屏功能外,还实现动作画面显示、发报、历史数据保存、报表、查询、打印等多种功能。 3.2.5 保温装置设计 采用美观、实用的箱体设计。箱体共分四层,最下层安装电器元件及操作面版;中下层安装发热电阻丝并加装微型风扇加快热量传递;中上层安装导热板,导热板为薄铝板,便于快速传热和散热,温度计探头安装于导热板的表面,导热板与所检测的限温器相接触,导热板既起支承作用又起传热作用,要求表面光滑以便接触良好,同时设定限温器的放置位置;最上层安装限温器动作接触开头,该开关由一平板电木制成,其表面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和位置加装导电体,导电体经高温导线引至电控部分。 3.2.6 系统调试 本系统安装完成后经多次调试使用,性能稳定,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7 联机操作 本测试仪可连接PC机使用,也可不连接PC机单独使用。当连接PC机检测时,检测数据可提供制作报表并打印。 3.2.8 基本参数 温度技术指标达到正负5度以内。 3.3 设备组成 3.3.1 本检测仪由文本屏、PLC、直流电源、软继电器、电热丝、温度计、保温箱、限温器动作接触开头、计算机安装的组态软件等组成。 3.3.1.1  文本屏:用于限温器额定温度的设定、显示检测仪运行和实时温度、显示限温器动作温度。 3.3.1.2  直流电源:主要为文本屏提供直流电源。 3.3.1.3   PLC:为本检测仪的核心,控制整个检测过程。如果是单机运行,也可改用单片机控制,但由于本检测仪的PLC需要与组态软件实现通讯,因而采用PLC更为方便。具有系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耗电低、维修工作量小。  3.3.1.4  软继电器:用于作为电热丝的开关,由PLC控制通断时间。 3.3.1.5  电热丝:用作发热元件。 3.3.1.6  温度计:本检测仪采用热电阻温度计。因本检测仪与恒温箱不同,其箱体内在相同时间在不同的位置其温度不同,因而温度计探头安装位置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检测仪的探头安装于箱体内的受热板表面,与被检测的限温器受热位置相同。 3.3.1.7  保温箱:用于安装PLC等本检测仪的所有元件、机构,主要是起保温作用。 3.3.1.8  限温器动作接触开头:在整块绝缘板上按指定分区装上导电材料,安装于限温器上方并且可以活动,与限温器保持适当间距。当限温器受热动作时与该板接触,接触信号由高温线引至PLC,记录实时温度值。 3.3.1.9  计算机与组态软件:在PC机上安装、运行组态软件,构造应用系统通过串口连接下位机PLC,组态出动画窗口、控制、曲线、报表,设置用户权限、安全级别等。更主要的是通过串口连接线本检测仪可独立完成检测工作。   图1 限温器测试构成示意图 4 要求 4.1 技术指标 4.1.1 温度误差:+5℃~-5℃。 4.2 外观要求 4.2.1 电镀件不得有伤痕、变形、生锈、脏污、斑点、针孔、气泡、表面光滑,无凹凸现象。 4.2.2 打砂件表面打砂均匀。 4.2.3 抛光件表面光亮、不得有伤痕。 4.2.4 磁钢符合GB/T 9634.1-2002的文件要求。  4.2.5 箱体选用优质钢板焊接制作而成,控制系统所有设备安装于箱体内。 4.2.6 箱体的制作符合相关国标文件。 4.2.7 整机设计符合相关国标文件的通用要求和特殊要求。 4.3 电气要求 4.3.1 整机符合GB 4793.1-2007的要求。 4.3.1.1  额定电压220V; 4.3.1.2  额定功率600W; 4.3.1.3  额定频率50Hz; 4.3.1.4  电源性质:单相交流; 4.3.1.5  电源线插头型式:单相三极; 4.3.1.6  与电源连接方式:不可拆卸电源线; 4.3.1.7  其他要求符合GB 4793.1-2007要求。 4.4 开机操作要求 接通测试仪电源,在文本屏的设置界面设定需检测的限温器的额定值(不设置额定值测试仪则无法运行),然后按运行按钮开始运行,并在置入指示灯亮时按指定位置置入限温器(置入指示灯不亮时,所检测的数据不准确)。 4.5 电脑控制要求 监示实时温度,记录每个磁钢限温器动作时的温度值,并保持至下一次装置启动。在电脑的组态界面上监示到磁钢限温器动作过程、加温箱温度变化曲线。查询历史数据,可按个性化要求制作历史报表并可打印。 4.6 三级监控要求 4.6.1 Web服务器发布端计算机操作要求 ——PC机能正常运行; ——正常联接网络; ——摄像头正常工作,能运行QQ视频通话; ——正常运行组态王软件,工程名为“磁钢限温器测试”开发系统; 4.6.1.5  正常输入PC机的IP地址,告知远程客户端,远程配置好“开发系统”的“网络配置”。 4.6.2 远程客户端计算机操作要求 ——远程PC机能正常运行; ——正常联接网络;  ——摄像头正常工作,能运行QQ视频通话; ——按Web服务器发布端通知的IP地址和端口号登陆。第一次登陆系统提示安装运行JAVA。将Web服务器发布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置入操作系统和JAVA的“安全站点”(如果是变动IP,则每次测试要进行此操作,如果是固定IP,则在第一次测试进行此操作后,以后无需进行此操作)。保证该操作正常运行。 4.7 数据采集要求 仪器正常运转时,保证数据的采集准确和传送正常。 4.8 数据分析要求 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数据分析正确。 5 检验方法 5.1 外观检验 5.1.1 用目测法检验磁钢限温器测试仪外观是否完好,外观的缺陷程度按GB/T 9634.1-2002的规定进行判定。 5.2 电气要求检验 5.2.1 按照GB 4793.1-2007 文件里的检测方法进行。 5.3 开机操作、电脑控制、三极监控检验 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三次试验品的检测过程,均完成检测并的出数据,判定合格。 5.4 数据采集 仪器正常运转后,数据的采集点在操作系统中出现点,并且能记录下来。 5.5 分析检验 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用相同试验样品(文件品)进行三次检测并得出数据结果,数据结果能成线性图,结果的误差不能超过±1%。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的分类 互联网限温器自动测试仪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2.1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连续生产每批/每月至少一次。  ——在设计、工艺、材料上有重大改动。 ——型式检验内容包括本文件全部条款。其中耐用性检验每年进行一次。 6.2.2 型式检验抽样方案按以下规定: 6.2.2.1  型式检验样品在出厂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按GB/T 2829-2002有关规定,采取一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Ⅱ。 6.2.2.2  不合格分A、B、C三类。 6.2.2.3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A类为30,B类为65,C类为80,不合格质量水平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抽样数量和判定数组,见表1型式检验不合格判定: 表1 型式检验不合格判定 判别水平 抽样方法 样本大小 不合格质量水平 II  一次 5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c    Re Ac    Re Ac   Re    0 1 1 2 2 3 6.2.2.4  型式检验不合格,允许对造成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纠正,或对产品进行修复或筛选,然后再进行抽样检验。有关检验后的处置办法按GB/T 2829-2002中5.12条规定。 6.3 出厂检验 6.3.1 每只限温器均需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才能出厂。 6.3.2 出厂检验项目为文件条款的4.1、4.2、4.3、4.4、4.5规定要求。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a) 产品名称; b) 执行标志号; c) 商标; d) 制造厂名、厂址; e) 数量、规格; f) 合格证、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 7.2 包装 本产品用硬纸箱包装,应防止产品间相互碰撞。  7.3 运输 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撞击及和其他物混装。 7.4 贮存 本产品出厂包装状态应存放于空气干燥、通风、无腐蚀气体的仓库中。

Mobile Internet magnetic steel temperature limiter remote three-level monitoring public detection technology

ICS
97.120
CCS
C389
发布
2021-12-19
实施
2021-12-20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管状电热管测试方法的种类、材料、技术要求、检验文件、项目及方法、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安装在电器中的,其工作电压不超过440V,额定功率不超过4000W电热管、电热圈、电热盘(发热盘)、电热片等安全技术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类似电热管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4088-201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3  种类、材料 3.1 种类 铜管、铁管、不锈钢管、按JB/T 4088文件规定的使用加热介质。 3.2  材料 3.2.1 铜管、铁管、不锈钢管管厚度符合JB/T 4088中表4的要求。 3.2.2 引出棒外应符合JB/T 4088中表3的要求。 3.2.3  封口胶:用207-250℃封口胶。 4  技术要求 其它性能要求、一般包括结构必须符合JB/T 4088文件要求; 5 检验文件、项目及方法 5.1  检验文件 按JB/T 4088、GB 4706.1执行。 5.2  检验项目 泄漏电流、功率、电气强度。 5.3  检验方法 5.3.1 泄漏电流和功率符合JB 4088,功率偏差符合GB 4706.1文件要求; 5.3.2 电气强度:不击穿电压为2000V,时间为3S; 5.3.3 选定试验项目按GB 2828抽样方案规程进行试验。 6 判定规则 6.1 出厂检验按5.2的日用管状电热元件产品工厂质量控制要求的例行检验和选定试验。 表1  试验项目 (文件条款编号) 依据文件 频次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例行 试验 选定型式试验 1、电气强度 GB4706.1 JB4088 100% 见本文件5.3.2条款 2000V /3S不击穿 √    按GB 2828.1    √ 2、功率  按GB 2828.1 见GB 4706.1文件10.1条款 +5%~-10%  √ 3、泄漏电流  按GB 2828.1 见JB/T 4088文件5.2.1条款 <0.25mA  √ 注: 1) 例行试验允许用经验证后确定的等效,快速的方法进行;  2) 选定型式试验应按文件规定的参数和方法,在规定的周围环境条件下进行。 3) 如有些试验项目没有对应的文件条款的,在“认证依据文件”和“对应国际文件”栏中可不填写;  4) 试验项目适用于哪种试验(指例行试验,选定型式试验和目证),就在相应试验栏中打“√”;  5) 电气强度试验: a)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绝缘部件应承受1min的50Hz。测试时间为3S,试验电压至少增加试验电压20%以上电压值。单相器具和接单相器具测试的三相器具。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带电部件和壳全之间。对Ⅱ类器具,在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金属部件和壳体之间也应施加电压进行试验。 b) 试验电压为: 在正常使用中,承受安全特低电压的基本绝缘为500V; 其他基本缘1250V; 加强缘3000V; 开始施加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的电压,然后迅速升到规定的安全值,在试验期间不应产生闪络或击穿。无电压降的辉光放电可以忽略。 如果隔离变压器交级绕组没有中间抽头,高压变压器的确输出绕组可连接到总电阻不超过2kΩ的电位器中点。同时把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绕组跨接在电位器的两端。 c) 电气强度试验:设备的整定电流为5mA. 6.2 合格判定符合电气强度5.3.2条款、泄漏电流、功率偏差符合5.3.1条款。                   

Tubular heating tube test method

ICS
29.120.01
CCS
C389
发布
2021-12-19
实施
2021-12-20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安装在适用单相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额定功率不超过2000W、额定容积不超过10L的自动电饭锅及类似器具上。对超出本文件范围的自动电饭锅保温片(以下简称“保温片”),其适用范围由用户与生产厂家自行商定。 本文件规定了自动电饭锅保温片(以下简称保温片)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由镍铬合金电阻丝为发热元件,耐高温绝缘材料硅管组成,以交流电源为发热源的各类型自动电饭锅保温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69.5-2020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5169.11-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 5169.21-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1部分:非正常热 球压试验方法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3.1 自动电饭锅保温片(简称保温片) 通过控制发热丝所发出的热量来保持加热器具的温度在某一个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器具在某一规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一种温度控制元件。 3.2 绕线片  发热丝的绕线装置,固体绝缘并能承受热冲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电气和机械应力。绕线片应设有防滑装置以防止发热丝滑出。 3.3 上、下绝缘衬板 为保温片提供足够的带电保护部件。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利位置,并且在任何容易触及的部位保证不会意外触及带电元件的装置。固体绝缘并能承受热冲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电气和机械应力。 3.4 金属盖板和金属底壳 为保温片提供良好的热传导金属构件,用于固定和安装保温片与加热器具的连接。 3.5 接线端子和端头 连接发热丝和外部电源的组件。 3.6 发热丝 保持加热器具的温度在某一个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加热装置。 4 产品分类 4.1 分类 4.1.1 按电源性质分类 4.1.1.1 交流保温片 4.1.1.2 直流保温片 4.1.1.3 交直流两用保温片 4.1.1.4 专用电源供电专用保温片 4.1.2 按阻性负载电路功率分类. 4.1.2.1 额定电流小于10A 4.1.2.2 额定电流大于10A小于15A 4.1.3 按温度调节类型分类 4.1.3.1保温温度不可调 4.1.3.1保温温度可调 4.1.4 按外科防护等级分类 4.1.4.1按防固体异物和灰尘侵入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IP0X ——IP2X ——IP4X ——IP5X ——IP6X4.1.4 按防护等级分类 4.1.4.2  按防水的有害侵入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IP0X ——IP1X ——IP3X ——IP4X ——IP5X ——IP7X 4.1.5 按适用电压、频率等级分类 4.1.5.1  220V 50Hz 4.1.5.2  120V 60Hz 4.2 型号   5 要求 5.1 保温片外观 保温片外形金属表面不能有锈蚀和明显的斑痕或凹凸现象,经电镀处理的元件表面光泽、色泽均匀。 铝板四周要可靠地压紧锌板。五金件应无毛刺。绝缘套管无破裂现象。保温片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即使由于粗心也不会对人身产生伤害或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 5.2 防触电保护 5.2.1 保温片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护,避免意外触及带电部件,即使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利位置,并且在任何容易触及的可拆卸部件。除非该保温片标注适用电压范围不超过36V安全电压。 5.2.2 保温片不能依靠清漆、瓷漆、纸、棉、金属部件的氧化膜、垫圈和密封胶(自固型密封胶除外)这些材料来防止与危险带电部件的意外接触。 5.2.3 保温片设计中应考虑不会由于安装而降低必要的防触电保护等级。 5.3 接地保护措施  在绝缘失效时有可能带电的易触及部件应永久而可靠的与接地端连接。 5.4 端子和端头 5.4.1 锡焊、压接和熔焊连接的端头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产生的应力。 5.4.2 接地端子、接地端头或接地触头与需要同其连接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是低电阻的。 5.5 防潮及防尘 5.5.1 防止水及灰尘侵入的保护 保温片按规定的方式安装和使用时,应具备适合其IP分类的防止水及灰尘侵入的保护等级。 5.6 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5.6.1 绝缘电阻 保温片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5MΩ。 5.6.2 电气强度 保温片应具有足够的电气强度。电气强度≥1450V。 5.7 保温性能 饭温应保持比试验环境温度高45~55℃ 。 5.8 耐用性能 经500周期试验后,符合5.5和5.6的要求。 5.9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5.9.1 电气间隙 保温片在构造上应能保证电气距离不会因变形或部件的移动而缩短。在任何情况下,电气间隙都不应小于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29章的规定值。 5.9.2 爬电距离 保温片在构造上应能保证电气距离不会因变形或部件的移动而缩短。任何情况下,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应大于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29章的规定值。 5.10 耐热和耐燃 5.10.1 保温片中所有非金属部件应能耐热和耐燃。 5.10.2 球压试验、灼热丝试验、针焰试验应符合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30章的规定。  5.11 耐腐蚀性(防锈) 5.11.1 生锈可能导致器具不能符合本文件要求的铁质零部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5.12 非正常工作 5.12.1 保温片的结构应可消除非正常工作或误操作导致的火灾危险、有损安全或电击防护的机械性损坏。对功能性失效方面可以忽略,但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该因素。 6 试验方法 6.1 通过检视和观察 6.2 通过检视和观察和进行下列试验来检查是否符合5.2.3的要求: ——用不明显的力施加给 IEC 61032的B型试验探棒通过多角度接触每一个可能接触到的部位,试验棒不能接触到任何带电部件。 ——触及部件为安全特低电压不超过36V供电,则不认为是带电的。 6.3 接地保护措施 6.3.1 通过下列试验检查是否合格:采用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的27.5条款,从空载电压不超过12V的(交流或直流)的电源取得电流,并且该电流等于器具额定电流1.5倍或25A(二者中区较大者),依次通过接地端子、接地端头或接地触头与每个接地部件之间。电阻值不应超过0.1Ω。 6.3.2 接地端子的夹紧装置应充分锁定,以防止意外松脱。 6.4 端子和端头 6.4.1 端子和端头符合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26章的要求。 6.5 防潮及防尘 6.5.1 防止水及灰尘侵入的保护 试验前将保温片放在室温环境下24h,将可拆部件拆下,必要时和主部件一起试验。试验时,将保温片悬挂在自然通风的加热箱内,温度保持70℃±2℃。老化后,立即将保温片从烘箱中取出放置16h后按GB/T 4208-2017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试验。试验后立即进行电气强度试验,并且观察应表明进入保温片的水不影响保温片符合本部分的规定。特别是绝缘上不应有会引起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规定值以下的水迹。如有怀疑,应相应增加该项测试  6.6 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6.6.1 绝缘电阻 将绝缘的每个适合的表面包上金属箔,以提供一个试验电极,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测量绝缘电阻,在施加电压后1min进行测量。 6.6.2 电气强度 将绝缘的每个适合的表面包上金属箔,以提供一个试验电极。施加频率为50Hz或60Hz的电压1min,施加电压最初不超过规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上升到规定电压全值。不应发生闪络或击穿现象。没有电压下降的辉光放电可以忽略。 6.7 保温性能 向电饭锅加入额定容积50%的清水,再按1:2的比例加入三级粘米然后通电煮饭,在限温器切断主加热器4小时后,在5分钟内,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电饭锅底的温度,并按下列公式计出其温差值,温差值应符合保温片标称值的要求。 △T=Tc-T1       (△T:温差  Tc:温度计指示值  T1:环境温度值) 6.8 耐用性能 保温片应按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值施加负载,试验期间可使用辅助开关模拟。试验结束后应满足5.5的要求。按5.6要求测试,温度漂移值在制造商标称值范围之内。 6.9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按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附录L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指南进行测试。 6.10 耐热和耐燃 6.10.1 保温片中所有非金属部件(陶瓷部件可免除该项测试)应能耐热和耐燃。 6.10.2 球压试验:通过按GB/T 5169.21-2017 对有关的部件进行球压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6.10.3 灼热丝试验:通过按GB/T 5169.11-2017 灼热丝试验对有关的部件进行球压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6.10.4 针焰试验:通过按GB/T 5169.5-2020 针焰试验对有关的部件进行球压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6.11 耐腐蚀性(防锈) 6.11.1 部件经受相对湿度为95±2%,温度40℃±2℃长达14天的试验后在温度为100℃±5℃的烘箱中烘干10min。其表面应无任何会影响到5.5和5.8要求的腐蚀。 6.11.2 锐边上的锈迹或可以擦去的黄色锈膜可以忽略不计。 6.12 非正常工作 6.12.1 按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19章对保温片进行测试及判定。 6.12.2 过电压和欠电压试验:按额定电压值85%和110%的电压范围内进行检查。试验过程没有任何火焰或熔融金属喷出,也没有影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损坏。 7 验收规则 7.1 试验分类 保温片的验收试验分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和交收试验  7.2 型式试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 在设计、工艺、原材料上有重大改动时。 b) 连续生产每两年一次。 c) 型式试验内容包括本文件全部条款,其中耐用性试验每年进行一次。 7.2.1 型式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项目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型式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本文件章条序号 1 外观 5.1 2 防触电保护 5.2 3 接地保护措施 5.3 4 端子和端头 5.4 5 防潮及防尘 5.5 6 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5.6 7 保温性能 5.7 8 耐用性能 5.8 9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5.9 10 耐热和耐燃 5.10 11 耐腐蚀性(防锈) 5.11 12 非正常工作 5.12 7.2.2 型式试验样品在出厂试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样每次三件。 7.2.3 型式试验过程中如有一台(次)不合格,余下项目停止试验,并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在加倍抽样产品中任意取三件对尚未试验项目进行试验,如再有一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2.4 对型式试验不合格的该批产品停止交货。  7.3 出厂试验 7.3.1 出厂的每件产品都要经过试验。 出厂试验项目符合表2要求。 表2 出厂试验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本文件章条款 1 外观 5.1 2 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5.6 3 外观、包装、标志 8.2 7.4 交收试验 试验项目与出厂试验相同。 7.5 样品 随机在出厂产品中抽取30~50件。 8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8.1 包装 本产品用硬纸箱包装。 8.2 标志 a)  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及生产地址 b)  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 c)  电源的性质:交流、直流或者交直两用 d)  频率 e)  负载功率 f)  外壳防护等级 g)  标称温度 h)  产品名称、规格及本文件代号 8.3 运输 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撞击及和其他物混装。 8.4 贮存 本产品出厂包装状态应存放于空气干燥、通风、无腐蚀气体的仓库中。

Test method for automatic rice cooker insulation sheet

ICS
97.120
CCS
C389
发布
2021-12-19
实施
2021-12-20

本文件规定了继电保护装置插件更换要求的术语和定义、故障检验、要求、更换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继电保护装置插件的更换及安装。

Plug-in replacement requirements for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ICS
29.120.70
CCS
C389
发布
2021-12-15
实施
2021-12-15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叶片用拉挤碳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原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Pultruded carbon beams for wind turbine blades

ICS
29.020
CCS
C389
发布
2021-12-05
实施
2022-04-06

4型号及命名  4.1型号  4.2命名  5技术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2设计及配置  5.3制造  5.4安装  5.5运行  5.6安全卫生  5.7表面涂装  5.8超载运行试验  6试验方法 5 6.1试验条件  6.2目测检查  6.3停车设备制造要求检测  6.4设备运行试验  6.5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试验  6.6表面涂装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2型式检验  7.3判定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8.2包装及运输  8.3贮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parking equipment

ICS
53.020.99
CCS
C389
发布
2021-10-27
实施
2021-10-27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