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92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12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8

团体标准对内衬不锈钢管件的不锈钢内衬的尺寸、填充物、垫圈、焊接进行了描叙,根据试验数据及实际使用情况,规定了内衬不锈钢管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代号、材料及制造、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主要适用于输送水(生活用冷热水、管道直饮水、食品行业用水、消防给水、空调循环水、污水等)、石油、化工、燃气等管道连接用内衬不锈钢管件,供设计单位、采购单位、业主和施工单位使用。

Lining with stainless steel pipe fittings

ICS
91.140.60
CCS
E492
发布
2020-12-01
实施
2021-02-03

《规程》结合我国已经实施的地源热泵设计、验收、评价等标准和地源热泵项目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成果而制定。 《规程》的制定规范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方法,指导了系统运行的技术要求,提升了我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解决了我国地源热泵系统长期以来在运行过程中无据可依的状态,促进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用户提供了技术依据。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CS
27.080
CCS
E492
发布
2020-08-18
实施
2021-08-30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1)本文件的编写符合GB/T 1.1及GB/T 20001.10的规定; 2)工作组内企业对修订内容进行多次征求意见,并在会上充分讨论; 3)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4)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国内当前的行业技术水平。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施工升降机的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随机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施工用齿轮齿条式智能施工升降机,其主要特征是具备安全监控功能,升降机能自动响应楼层按钮信号和笼内选层按钮信号,并在这些信号指定的层站平层停靠和自动开关门;也可通过垂直物流调度系统,实现升降机与机器人的双向通讯,升降机能获取机器人乘梯点位信息,响应机器人乘梯楼层指令,并自动在这些指令指定的层站平层停靠和自动开关门。本产品适用于人货两用或智能建筑机器人的运载。 1)术语和定义:本文件统一规范智能施工升降机、运行模式、自动平层、垂直物流调度系统、智能建筑机器人的定义。  2)标记:本文件使用的产品传动方式为齿轮齿条传动。 3)要求: ——对产品的环境条件、电源、外观质量等提出一般性技术要求。 ——根据产品的特点,规定了自动运行和智能运行功能及平层精度的要求 ——安全要求:智能施工升降机是在普通施工升降机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与普通施工升降机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自动运行、自动开关门、自动平层停靠、以及能实现机器人与升降机的通信交互的垂直物流调度系统。本文件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参考GB/T 26557-2011中第5章的内容,对于不同点(自动门)层站入口、吊笼以及控制方式进行了修改采用,门区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参考GB 7588的相关要求。正常控制方式根据产品特点分为自动运行控制模式(采用电气控制方式)和智能运行控制模式(无线控制方式),并参考GB/T 37537-2019增加了相关安全监控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本文件结合GB/T 26557-2011的设计验证项目和产品新功能验证项目做出了相应的验证方法,并对“层门门锁装置”、“超速安全装置和限速器”、“线性储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重要部件要求进行特别验证。 ——检验规则:本文件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包括了主要的功能验证项目。型式检验包括了本文件的所有技术要求项目。 ——标志和随行文件、随机备件:本文件参照GB/T 26557-2011中第7章要求使用信息,并增加对随行文件的要求。 ——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参考GB/T 10054-2005中第8章内容对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要求。 3、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未来由建筑机器人建造楼房的环境里,建筑机器人跨楼层作业需要通过施工升降机的运载。目前建筑中常用的施工升降机为人货两用升降机,自动化控制水平比较低,须通过司机操作,不便于工地人员的使用,同时对实现建筑机器人无障碍垂直通行造成一定的困难,不便于智慧工地的营运。主要为以下几点:1.现有施工升降机吊笼门与层门需要由操作员手动打开与关闭;2.现有施工升降机由司机手动操作,平层(吊笼底与楼层水平对齐)效果只能通过人眼判断,如果平层误差太大会导致机器人无法跨越;3.现有施工升降机是通过在各个楼层里安装呼叫器,然后由司机判断,操作升降机到达对应楼层,这种人工响应方式在有多呼叫请求时,运输效率较低;4.升降机不能与机器人互动,实现智能建筑机器人自主乘梯。 智能施工升降机在传统的施工升降机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清除建筑机器人在楼房垂直通道的障碍、提高施工升降机运输效率。智能施工升降机配置自动门,可响应楼层外呼和笼内选层指令,或通过垂直物流调度系统响应机器人的用梯请求,并在指定楼层自动平层停靠。 智能施工升降机在保留传统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增加多道主动安全防护的安全措施,保证了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或解放了升降机司机的工作强度或劳动力。 本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将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引导终端生产企业生产满足行业需求的智能施工升降机。 标准实施项目属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标准项目,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智能施工升降机标准的制定能推动施工升降机自动化控制的广泛应用;有效打通垂直物流通道,实现机器人自主乘梯,推进智慧工地运营;大幅提升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解放或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ntelligent builders hoist

ICS
91.140.90
CCS
E492
发布
2020-07-31
实施
2020-08-10

本规程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施工准备、5 门式刮板堆取设备安装、6 卸料车安装、7 带式输送机安装、8 辅助设施安装、9 设备试运转、10 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11 验收、12 附录。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for C-type closed stockyard equipment in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CS
77.180
CCS
E492
发布
2020-04-30
实施
2020-12-23

5.2室内机的安装 5.2.1室内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机周围应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在封闭吊顶内室内机的控制箱位置,应预留便于拆卸、便于维修的检修口。 2室内机安装前应清理内外杂物,吊装后其敞开的送风口、回风口应做防尘保护。 3室内机凝结水应进行有组织的排放,应防止溢水、积水影响环境和他人活动。 4室内机安装应确保气流通畅无阻碍,气流分布均匀,无气流短路;同一台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在同一空间内。 5.2.2室内机的定位和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机安装应确保水平度。 2室内机必须单独设置托、吊架,不得与其它设备、管线共用或悬挂在其它专业的吊架上。 3现浇顶板上使用通丝金属吊杆固定室内机时,吊杆直径不得小于 10mm,强度应可承受机器的运行重量。螺纹吊杆与横担连接处的上侧用一个螺母固定,下侧用两个螺母固定防松;吊杆长度超过 1.5m 以上时,应有防晃动措施。通丝吊杆的实际使用拉力应按表 5.2.2 中允许拉力的 50%~70%取值。 4采用膨胀螺栓规格为 M10 时,其钻孔孔径应为膨胀管外径加上 0.1mm~0.5mm;M12~ M16 时为膨胀管外径加上 0.1mm~1mm。钻孔深度应为其深入长度再加上8mm~10mm。 5室内机配管侧和电气盒侧必须留有维修空间。 6室内机的安装位置距离电磁波辐射源不得小于 1m。 7室内机和风管之间应采用柔性软风管连接。柔性风管应选用防腐、防潮、不透气、不易霉变及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柔性风管有效距离(宽度)应为 150mm~300mm,其连接应严密、牢固;安装位置应保持与风管的同心度,宽度一致,松紧适度,不得扭曲或作调整偏差使用。 8落地机组应放置在平整的基础上,基础宜高于地面。 5.2.3风管及风口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类风管的边长、直径及材料厚度应满足施工图尺寸要求。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绝热材料的防火等级应达到 B1 级及以上,且对人体无害。 2风管系统的材料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和《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 141)的规定。 3采用复合材料的风管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4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管,不得出现死弯或凹陷现象。 5风管穿墙应预留孔洞,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风管穿过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 应设金属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壁厚不应小于 1.6mm,风管与套管的空隙应采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绝热材料封堵。 6风管穿越防火墙处应设防火阀,防火阀距防火墙表面不应大于 200mm。 7设于结构变形缝处的柔性短管的长度应大于变形缝宽度 100mm 以上。 8风管内不得敷设电线、电缆及各种其他管道。 9调节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并确保操作时,不发生振动或产生噪声。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或调节机构,不得装设在墙体或楼板内。 10风管在安装前,应清除内外杂物及污物。 11风管的接口处不应缩小其有效通风面积。 12风管支架、吊架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风管与部件支架、吊架的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应定位正确、安装牢固,埋入部分应除去油污,并不得涂漆。 2)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吊架时,应符合膨胀螺栓使用技术条件。 3)吊架的吊杆应平直,螺纹应完整、光洁,支架、吊架上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 4)风管抱箍支架应紧贴并箍紧风管。 5)连接管道式室内机送风静压箱的柔性带保温的圆形风管,其支架抱箍宽度不应小于 50mm, 抱箍平面应与保温材料面平行,不得倾斜,并紧贴风管。吊支架间距不应大于 1m,不得搁放在顶棚板上。 6)风管支架、吊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得直接固定在法兰上。风管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架、吊架的固定和调整 7)连接法兰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应在同一侧。 8)所有金属附件(包括支架、托架、吊架)均应做防腐处理。 13风口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方向带风量调节阀的风口,其调节装置应设在同一侧。 2)金属、金属喷塑及烤漆的风口与风管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应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 3)ABS 塑料等材料的风口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5.2.4凝结水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凝结水配管材料宜采用 U-PVC 管或镀锌钢管。 2凝结水管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规定。 3凝结水管道坡度不宜小于 8‰,不得出现倒坡。达不到 8‰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4凝水盘处于室内机负压段的,排水口应设存水高度略大于负压值(mm 水柱高度)的存水弯, 防止负压将凝结水从盘中溢出。 5不得将空调凝结水管接入污水管或其他排水管,并不得将排水管与制冷剂管捆在一起。 6凝结水管道应根据排水方式的不同进行安装: 1)带排水泵的室内机(强制排水):在采用提升管时,提升高度不宜超过 300mm;提升高度的横管应以较大坡度连到汇总管;提升管距离室内机出 口位应在 300mm 内。 2)无排水泵的室内机(自然排水):支管与水平干管连接应从干管上面接出或侧面用 45° 斜三通顺排水方向连接。 7水平排水管宜在上侧设置垂直向上的通气管,并安装 180°弯管,通气口应向下。 8管道连接完成后,应做通水试验和满水试验,排水应畅通,不得渗漏。 9凝结水管道和室内机排水口部位应做防凝露保温。 10保温材料接缝处应粘接严密、牢固,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用胶带密封。 11水平管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表 5.2.4 的规定。立管支架间距为 1.5m~2m,每根立管的支架不得少于两个。U-PVC 立管在楼层高度超过 4m 时,或钢管立管在楼层高度超过 5m 时,每层支架不得少于2 个。 5.2.5风管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风管保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2当保温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穿越部分的管道应设保护套。 3在下列场合必须使用不燃绝热材料: 1)电加热器前后 800mm 的风管和绝热层; 2)穿越防火墙两侧 2m 范围内风管、管道和绝热层。 4绝热层粘结后,如进行包扎或捆扎,包扎的搭接处应均匀、贴紧;捆扎应松紧适度,不得损坏绝热层。 5风管绝热应在系统检漏和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5.3室外机的安装 5.3.1室外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运转引起的环境噪声应符合《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排风应远离周围建筑的窗户、取风口或人员活动的场所。 2在临近人行道的建筑上安装室外机时,空调设备安装架底部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宜为 2.5m 及以上,最低不得低于 1.9m。室外机周边应有防护措施。 3设备应避免安装在多尘、化学污染严重及有害气体成分高的区域。 4室外机在运输及吊装时应保持机身的垂直,最大倾斜角不应超过 15°,且应轻放,保持外包装的严密完整。 5室外机组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机组的影响。 6室外机就位固定但未进行下道工序前,应清理内外杂物并保留随机的包装物。 5.3.2室外机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可采用混凝土或钢构架作为室外机基础,应由设计单位复核原结构的受力强度。 2室外机固定螺栓型号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3室外机的混凝土基础: 1)基础强度应满足机组载荷及固定的要求,混凝土配比应为 C20 及以上。 2)基础至少应高于建筑完成面 200mm,易积雪地区应按积雪高度适当加 高。布置在室内时应高于楼地面 100mm。 3)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并预留螺栓孔。预埋孔的位置应准确定位。 4)基础周边宜设排水槽或做好防水措施。 5)空调施工单位应向土建单位提交以上混凝土基础的各项要求。 4室外机的钢结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采用槽钢焊接,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槽钢型号及节点做法;槽钢应有防腐措施。 2)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各连接节点必须焊接牢固。 3)基础与室外机底座之间的接触面应均匀承重。 4)钢结构基础自身应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和振动。 5)基础周围应有防水措施。基础下相关部位应开排水槽,保证钢结构基座中间不积水。 5.3.3室外机的安装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组应用镀锌螺栓或不锈钢螺栓与基础固定,并有防腐措施。 2地脚螺栓突出螺母的长度宜为 10mm~30mm。 3设备固定应采取防震措施;采用橡胶减振垫时其型号、规格应经计算确定,并满足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4室外机安装固定在墙上时,应校核墙体的强度,悬臂架的结构和强度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当校核墙体强度不够或无法加固时,不得将室外机安装在墙上。 5设备搬运、吊装及安装施工不得破坏屋面等处的防水层。 管路穿越楼板、外墙时,应做好密封、防雨水渗入的措施。 6室外机安装位置会导致气流短路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短路措施(如气流导向弯头等),并选用风机带余压的室外机组。 7安装完毕调试前,不得将室外机回气管、供液管的截止阀打开。 8室外机组安装应保证水平度。 9室外机之间的安装间距、室外机与墙体的距离、成排室外机安装间距均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必要的维修空间,并确保排风扇有相应的余压。 5.3.4室外机的组件装配和焊接。 1室外机的组件装配无论采用法兰形式或焊接形式,均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2两个以上室外机模块连接时,制冷剂连接管应保持水平或朝室内机的方向向下倾斜。 3应使用随机附带的连接配件,连接配件前面的直管长度必须保证大于等于 500mm。 4组合室外机模块间配管长度超过 2m 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高度设置阻油弯。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heat pump) construction

ICS
91.200
CCS
E492
发布
2020-04-22
实施
2020-04-23

空气压缩机向防护段通风管道管路中送气;调节送气调节阀,使微压计显示2000Pa的超压;用肥皂泡法(或蜡烛火苗法)检查漏气部位,特别注意连接法兰、软管接口、焊缝处;对发现的漏气部位用红粉笔标记,以便处理。

Standard for air tightness test method of ventilation pipe in protective section

ICS
91.140.30
CCS
E492
发布
2020-04-10
实施
2020-07-10

为了规范监理日常巡视检验方式,提高给水排水工程管道安装施工监理检验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给水排水工程管道安装施工设备监理的目视检验。

Equipment Supervision Method Visual Inspe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Installation

ICS
23.040.01
CCS
E492
发布
2020-02-24
实施
2020-02-24

1.0.1 为规范和指导既有居住建筑外加装配式电梯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居住建筑外加装配式钢结构电梯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其他多层民用建筑外加装配式电梯可参考使用。 1.0.3既有居住建筑外加装配式电梯工程执行本标准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dditional Prefabricated Elevator Engineering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ICS
91.080.01
CCS
E492
发布
2019-12-12
实施
2019-12-18

本规程是对《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设计规程》CECS 98:98的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对原规程条文进行了全面修改; 2、增加了浆体水力计算,浆体制备与储存,浆体接收及消能设施,智能化与信息化,安全、环保与节能五个章节。 本标准共分12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输送工艺,浆体水力计算,浆体制备与储存,管线,浆体输送泵站,浆体接收及消能设施,智能化与信息化,安全、环保与节能,配套设施,试验及数据运用等。

Standard for design of the long distance slurry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CS
91.100.01
CCS
E492
发布
2019-12-06
实施
2019-12-17

本规程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管材和管件、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ner spiral rib pipe for building drainage

ICS
91.140.80
CCS
E492
发布
2019-05-08
实施
2019-12-12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用油水分离器(以下简称“油水分离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动植物油初始浓度含量不大于800mg/L;悬浮物浓度不大于600mg/L的餐饮用油水分离器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使用。

Grease-water separator in catering

ICS
91.140.80
CCS
E492
发布
2019-04-24
实施
2019-09-02

本标准规定了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采暖炉)及燃气热水器(以下简称热水器)用水路组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外观、材料和结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hydraulic block for gas combi-boiler and water heater

ICS
91.140.65
CCS
E492
发布
2019-03-20
实施
2019-12-12

本标准规定了双冷源新风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Two cooling source outdoor air handling unit

ICS
91.140.30
CCS
E492
发布
2019-03-20
实施
2019-12-12

施工安装服务:一般规定、预约、勘查和方案确定、安装、验收、回访。

Service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ICS
91.140.30
CCS
E492
发布
2019-03-11
实施
2019-03-29

外观要求、尺寸偏差、风管壁厚、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管壁变形量、抗冲击性能、风管释放有害气体浓度。

Small-scal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duct

ICS
91.140.30
CCS
E492
发布
2019-03-11
实施
2019-03-29

防振  频率10HZ~1000HZ,量级0.5G,过程应正常,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GJB150.16A 防尘、防水  IP55  GB/T 4208 本投影一体机的防振性能要求是一般投影机所不具备的,目前只能通过GJB150.16A进行检测

Application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ojected multimedia system for screen door of subway platform

ICS
91.100.01
CCS
E492
发布
2019-01-14
实施
2019-01-22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设计;4 设备与材料;5 施工;6 检验、调试及验收等。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eam and sauna room energy saving system

ICS
27.080
CCS
E492
发布
2019-01-01
实施
2019-01-22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框架: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设计;5、施工;6、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7、工程竣工验收及附录。 1、在本规程中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根据工作管材料的运行条件分级计算出管材的设计环应力,从而给出不同系列管材的设计应力,以适应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等级的供热管道运行需求。 2、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塑料管的热膨胀系数大,是否需要热补偿问题。PE-RTⅡ原料是由欧洲引进的,在欧洲已经应用了20多年,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无补偿敷设。因为塑料管的热膨胀系数虽然比钢管大,但弹性模量比钢管小很多,靠回填土和保护管的摩擦力约束管材的热位移,适合于直埋敷设,无需热补偿。塑料材料属于粘弹性材料,存在应力松弛现象(所谓应力松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步衰减的现象),管道内部的热应力会随时间逐渐减小至消除。PE-RTⅡ型直埋供热管道在国内部分地区(吉林、青岛等地)也有工程在使用,均为无补偿敷设方式,未曾出现管道隆起的情况。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rectly buried heat-resistant polyethylene (PE-RT Ⅱ) insulation heating pipeline engineering

ICS
91.140.60
CCS
E492
发布
2018-12-01
实施
2019-03-16

标准内容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雷设计、防雷施工等5章内容。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安装(改造)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 (二)关于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定义了“电梯”、“直击雷”、“防雷装置”、“接地装置”、“接地体”、“接地线”、“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系统”、“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标称放电电流”、“电压保护水平”、“防雷区”、“雷击电磁脉冲”与“电梯驱动主机”共16个术语。 (三)关于防雷设计 本标准对电梯防雷工程的设计进行了细分,分别从一般规定、防直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其中,防雷设计、防雷施工相关细分为更细的要求,对电梯防雷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要求做到了全面合理的规范。 (四)关于防雷施工 对于电梯防雷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本标准主要从一般规定、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与线缆敷设四个项目来进行要求,为电梯防雷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提高电梯防雷工程设施工的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of electric lifts

ICS
91.140.90
CCS
E492
发布
2018-11-28
实施
2020-03-3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安装 4.1  准备工作 4.2  基本规定 4.3  一般要求 4.4  控制系统 4.5  灯具 5  调试 5.1  一般要求 5.2  调试要求  6  故障排查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故障排查流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of lighting control systems and lamps

ICS
03.080.01
CCS
E492
发布
2018-10-13
实施
2018-12-19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