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884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25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9

本标准从实用性、装饰性、技艺性、批量生产性等技术指标对工艺品进行认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对于工艺品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Craftwork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10-09
实施
2019-11-21

本标准规定了制定、印发和使用艺术品鉴定证书的原则和方法,对于规范艺术品鉴定证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Criteria of Artworks Appraisal Certificate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10-09
实施
2019-11-21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艺术品出入库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所需的相关工作文档,对于艺术品收藏单位的艺术品出入库操作、登记、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Specification for In-out Storage of Artworks Collection

ICS
01.020
CCS
R884
发布
2019-10-09
实施
2019-12-16

本基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九个方面对紫砂壶评估进行了规范,是实操实践、反复总结与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 本基准对于紫砂壶类艺术品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Zisha Teapot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10-09
实施
2019-11-24

本办法对于加强艺术品鉴定机构规范化管理,提高艺术品鉴定机构业务水平,确保艺术品鉴定活动分层次、高效率、科学化进行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Underwriting Consortia of Works of Art Appraisal at the Summit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10-09
实施
2019-11-24

本标准从选址、建筑布局、建筑规模、设备设施、基础保障、采光与照明、建筑设备、消防安全等方面对艺术品鉴定场所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对于艺术品鉴定各场所的设计与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Code for Design ofArtworks Appraisal Place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09-30
实施
2019-11-20

本规范从艺术品鉴定工作的各环节对艺术品鉴定机构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等进行了阐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规范对于艺术品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Code of Practice for Staff of Artworks Appraisal Institution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09-30
实施
2019-11-20

    为了更长远、更持久、更彻底的保护我国的民间文物艺术品,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工艺技术,针对人才培养、储备及管理提供依据,促使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中国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的评价对象特指在民间文物艺术品仿制、复制、创作领域里使用与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群体,包括制设计、制作、科研、理论研究、技艺管理等专业人员。

The traditional craft expert of china Evaluation criteria(Outline)

ICS
03.180
CCS
R884
发布
2019-09-01
实施
2019-09-02

本标准从建筑与环境、仪器设备、科学研究、研究人员、管理规范等方面对艺术品鉴定科技检测室等级进行了划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对于艺术品鉴定科技检测室的级别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Rating Standard for Technology Testing Room of Artworks Appraisal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07-01
实施
2019-09-18

本标准从主观创造性、唯一性、唯美性、完整性、时代性等技术指标对艺术品级别进行了划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对于各类艺术作品的级别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rtworks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9-06-18
实施
2019-09-18

针对民间文物艺术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水平评价的规范

Folk Cultural Relics and Artworks Industry Expert talents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ICS
03.180
CCS
R884
发布
2019-05-18
实施
2019-05-20

4   队伍组合 4.1  英歌队 依法登记并注册法定代表人,对外可开展有偿或无偿交流活动。       4.2  队长     负责英歌队的管理、人员组织和召集、业务培训、练习;演出时角色的分配;服装、道具、乐器、执事等制作、购置和保管;报酬的分配。 4.3  教练     亦称“师父”。负责队员的艺德的教育培训、基本功训练、技艺与化妆技巧的传授;套式和阵法的设计等业务工作。 4.4  化妆师       负责指导与培训演员脸谱的技法、服饰的配置,由熟悉整体人物形象的人担任,为重点角色化妆,也可临时聘请戏曲剧团的化妆师兼任。 4.5  指挥      负责演出节奏的掌握,行进速度,队形和花样的变化,可由队长兼任。 4.6  引舞 有的由化装成时迁的耍蛇人担任。引舞人不在舞队中,而在前面负责开路、打场子,有时协助指挥。 4.7  领舞     亦称“头槌”。在两列纵队的最前面,带领舞队执行指挥号令。头槌一般化装成李逵或秦明,黑脸黑须;关胜或杨志,红脸红须。再往后称“二槌”、“三槌”,如鲁智深、武松。   4.8  舞队 由16、24、36、72等双数队员组成,一般是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是主要表演队,亦称“英歌前棚”。主要角色有总指挥宋江、军师吴用,此二人不在舞队中,而在指挥部(乐队)中;先潜入放火者兼联络员时迁,亦不在舞队中。舞队前面几“槌”后的其他人多不确定身份。 4.9  乐队     大鼓手一。大鼓置于车上,由人推行,鼓手行进击打。有的用腰鼓挂在宋江腹前,自背自打,配合大鼓发号施令;锣、铙、大小钹配套;螺号几个,用以增加声势。乐队成员也同样化妆、彩服,身份即攻打大名府的指挥部成员(宋江、吴用、公孙胜、裴宣等)。除鼓手外,也可随时与舞队队员互换表演。    4.10  后棚队 无固定人员,人数根据演出节目数量及内容而增减,最多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常固定的有伯公、伯母(亦称仙公、仙母;师公、师婆;即傩文化中的傩公、傩母),带男女不同大头娃娃式的头盔,笑面示人,手拿蒲扇,可在队列外前后自由活动,与观众逗乐。 注:"后棚",就是紧接在英歌队后面的表演队伍,大致表演戏曲片断和武术等。 4.11  执事 旗手一,执队名旗;有的在队名旗后,还有自己特色的旗子,如公孙胜举的号令旗,按金木水火土排列的五行旗。如有横幅,则另加二人。有的由专人捧举本队获得的奖杯、奖状等荣誉证件,也走在队伍前面。 4.12  随员 负责供应饮水,拿着备用的服装、道具,以备更换。如有后棚,这些可由后棚演员兼任。 5  脸谱与化妆 5.1  脸谱 5.1.1  戏面脸谱     用于水浒人物,彩扮化妆是个性化的,绝不相同,除个别角色外,大多为左右对称。重点是突出人物的凶猛威武、足智多谋、诙谐幽默等性格。 5.1.2  鬼面脸谱 用于鬼怪,彩扮化妆以黑白两色为主,偶尔点缀红色。以歪丑、狰狞、夸张、滑稽为好,忌讳恐怖。 5.2  化妆 化妆时,先净面,后勒头。化妆顺序为先画眉,次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最后勾画脸纹,裸露上身的演员则直接将花纹画在身上,不带髯口的演员则用黑笔描画假胡须。特定人物戴特定髯口;舞队中的女性角色,都由男子扮演,化妆与戏曲相同,戴假发与头饰,要求演员清秀白净,打扮起来才能达到以假乱真、妩媚的效果。     注1:“勒头”,潮汕称“头巾”,北方称“水纱”,即用一条二寸左右宽的黑布带,将额头发际向后勒紧,使面部肌肉展平,便于化妆,使眉上吊,显得英俊。水纱既能阻挡表演时汗水下流,避免污染脸谱,戴盔帽时也不致污染帽沿。                                                       注2:“髯口”,潮汕称“梆须”,即用牦牛毛制作的假须。 6  服饰与造型 6.1  冠帽类 冠帽须与服装搭配,符合人物性格,品种多样。有盔头(亦称“将盔”),武将所戴,上缀绒球,后有披,有的在上面插雉尾翎,样式以不重复为好;罗帽、罗汉帽、六角帽与番帽,指软帽类,非武将所戴,上面有不同饰纹;草帽(亦称“兵帽”),劳动人民所戴,实际是布制,有的没有帽顶(亦称“草帽圈”)。与冠帽配合使用的头巾。配饰还有“发套”、“英雄箭”。特定人物用特定冠帽、发套、配饰。 6.2  服装类 服装为彩绣图案服装,体现人物性格。戏面脸谱者着戏曲短打武生装,鬼面脸谱者着黑衣黑裤或白衣白裤。外加甲靠等。 6.3  鞋类 早期穿草鞋,现多穿芒鞋(即罗汉鞋),也有用和尚所穿的僧鞋再进行加工,女子一律穿绣花鞋。 7  表演道具 7.1  英歌槌     硬木制作,上画花纹,直径在25-30mm之间,长度在350-580mm之间,规格视不同风格而定。 7.2  手鼓 膜鸣乐器,手鼓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舞蹈者手中所执,短圆柱形,有握把,木体皮面,直径15cm左右,高度类仿,涂红、绿、黑各色,配鼓槌一个,颜色与自己所用的鼓相同,长约30cm,下缀彩色布条做飘带。 7.3  布蛇 时迁所用,布质,与真蛇相似,关节活动灵活,长150cm左右,上饰环形花纹,黑、黄间色。 7.4  蒲扇 两把,葵叶制。后棚伯公伯母手中所执。 8  乐器 8.1  大鼓 膜鸣乐器,大鼓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木框牛皮面,涂红色。直径60cm左右。鼓槌下缀彩条。有的用花盆鼓(也称南堂鼓),形似花盆,木框,面大底小,音色低而壮。用木架固定在车上,或由人抬着击打。 8.2  中鼓 膜鸣乐器,中鼓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直径50cm左右。鼓手自己挂在身上敲打。其他与大豉相同。 8.3  钦仔 体鸣乐器,钦仔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铜制锣,宽沿平底,是秦汉时期行军锅,歇时煮饭烧水,战时鸣金收兵。潮汕特有之古董乐器。 8.4  大锣     亦称“苏锣”,潮汕称为“肚脐锣”。体鸣乐器,大锣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直径30cm左右,有锣门(锣心)、锣边两部分,可发出不同声音,有提手,悬空敲击。 8.5  钹 亦称“小镲”。体鸣乐器,钹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铜制圆盘,中央隆起并有孔穿红绳,便于手握,两个为一副,对击发声。 8.6  云锣 亦称“月锣”。体鸣乐器,云锣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比大锣小,声音清脆。 8.7  铙钹     北方称“水镲”。体鸣乐器,铙钹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比小镲大而薄,声音散漫。 8.8  螺号 气鸣乐器,螺号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海螺之壳,可吹响,声音低沉而紧迫。 8.9  牛角号 气鸣乐器,牛角号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牛角之空壳,可吹响,声音洪亮。 9  伴奏音乐  英歌舞蹈只有节奏没有旋律。后棚所需,则另外配乐,基本上与潮剧伴奏相同但略为简单。不同风格的锣鼓伴奏,则使不同风格的英歌舞的特点不同,有慢板、中板、快板三大类。 10  动作 10.1  基本动作     左右横敲、凌空旋花、单坐莲、弓步双背捶、跨腿转身等。 10.2  眼法 是演员表现性格的重要手段,运用眼神来增加风采,使人物“活”起来。 10.3  指法与手法 是结合运用的花样表现。演员用英歌槌和乐队在演奏中用乐器或鼓槌、锣槌等表现的花样技巧。  10.4  身法 是英歌舞的基本功,武术基础。 10.5  步法     是英歌舞的流派区别所在。不同的流派,由于其风格不同,形成不同的步法。 11  表演内容 舞蹈表演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二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妆劫法场救宋江的故事。 12  英歌后棚 后棚的内容无所不包,大体是小歌舞演唱、杂耍、武术、小品类等,为配套演出队。随着时代演变后棚此部分表演已基本删略。

Chaoyang Ying Dance

ICS
97.195
CCS
R884
发布
2019-01-25
实施
2019-04-16

4  吹奏特色   潮阳笛套音乐有共性也有个性。就其共性而言,是属于套曲式的音乐品种;就其个性而言,它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并以笛为领奏,并有机地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他的弦乐、弹拨乐等。潮阳笛套音乐从大笛吹奏的方法到奏出的音色有别于其他地方,具有潮阳自己的地方特色——“潮阳味”。由于潮阳人语音较重,丹田有力,读谱与方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方言的本能转化,又必然使读谱者把读谱时的语音本能地注入吹奏时的乐音,这就是潮阳人尤其是潮阳棉城人演奏潮阳笛套音乐乐曲时之所以有着浓重的“潮阳语”韵味的原因,在吹奏技法上是传统的(宫廷式)“龙头凤尾指”,这种指法也独具一格。领奏乐器的大笛(横笛)是28节大锣鼓笛,它采用第六孔为1的吹奏法,其定调音高比bA调稍低,而比G调偏高,这样定调,三全其美,既使高音区具有“高亢、激越、响亮、磅礴”的气氛,又使中音区具有“悠雅、清丽、委婉”的特点,而低音区也有“古朴、幽逸、扎实”的妙处。特别是高音区3(即高音3)更具特色,因为这个高音3是与其他笛子曲所不同的突破音。潮阳笛套音乐演奏虽然受到大笛构造、音阶关系的限制,存在难以进行调性转换的矛盾,但由于它运用我国宫、商、角、徵、羽的民族调式交替和调式转换手法,因此既解决了上述矛盾,又凸显其别有一番风味的潮阳特色。 注:“龙头凤尾指”,是指使用宫制龙头凤尾款式笛子,以独特的古乐吹奏技法来演奏笛套音乐。目前使用的笛子基本属于曲笛类。 5  乐器组成 笛套音乐乐器以古代宫廷音乐特色的乐器组合为特点,乐器组成(支/把,没有特别罗列出来乐器数量都为1支/把):大笛1或2、古笙、箫、管、三弦、琵琶、古筝、阮、月琴、中胡、椰胡、竹弦或外江弦、秦琴、大冇,哲鼓、木板、木鱼、介钹、响盏、五音锣、丹音、罄(合称“小八音”)。 5.1  大笛     亦称横笛,28节笛,气鸣乐器,大笛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据考象征皇室龙的28节脊骨,古时大笛吹孔前端缀接有龙头状装饰、笛尾雕刻鳞纹,绳孔结上缀有丝线编成的凤尾状坠饰,演奏笛套古乐时成对的笛龙头相对、凤尾相背摆奏。现时笛已无龙头饰和鳞纹雕刻,也无成对吹奏。笛的低音深厚饱满,中音明亮悠扬,高音昂亢激越,富有表现力,故充当领奏的角色,要求演奏者“真气出丹田”,不擅加花音。 5.2  笙     气鸣乐器,笙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3  箫     气鸣乐器,箫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4  管 亦称筚篥、悲篥、笳管、头管,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气鸣乐器,管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5  大三弦 弦鸣乐器,大三弦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6  琵琶      弦鸣乐器,琵琶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7  古筝 弦鸣乐器,古筝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8  阮  弦鸣乐器,合奏的大阮和中阮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9  月琴 弦鸣乐器,月琴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0  中胡 弦鸣乐器。逐渐代替古时乐器“大冇”(潮汕称谓)。 5.11  椰胡 潮汕特有乐器。弦鸣乐器,椰胡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2  竹弦/外江弦 竹弦亦称“西秦弦”。都是弦鸣乐器,竹弦、外江弦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两者在合奏中选其一。 5.13  秦琴 潮汕亦称“情琴”。弦鸣乐器,秦琴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现已少用,逐渐被大阮和中阮所代替。 5.14  大冇 潮汕称谓,潮汕特有乐器。弦鸣乐器,大冇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现已少用,逐渐被中胡所代替。 5.15  哲鼓 膜鸣乐器,哲鼓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6  木板 体鸣乐器,木板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7  木鱼 体鸣乐器,木鱼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8  小介钹 体鸣乐器,小介钹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19  响盏 亦称“碰铃”。体鸣乐器,响盏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20  五音锣 体鸣乐器,五音锣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21  丹音 体鸣乐器,丹音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5.22  罄 体鸣乐器,罄应符合GB/T 23173、GB/T 33726、GB/T 28489的要求。 6  工尺古谱解读方法 潮阳笛套古乐的工尺谱与潮州弦诗乐的工尺谱(二四谱)在读法上不同,七平均律制,只点个板,没有加眼点。即每小节只有划小节线,小节内的音符节奏则没有明确。 6.1  谱面上每个板的距离相等,表示其时值相等; 6.2  加赠板每个板里分成相等距离的八分,每分表示一拍;头板每个板里分成四分,每分表示一拍;二板每个板里分成四分,每分表示半拍;三板(含拷打)每个板分成二分,每分表示半拍。这种划分,只是心里有数。写谱时照这距离来写,但在谱上不用线来分格; 6.3  谱字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小字的时值为大字的一半; 6.4  加赠板、头板以大字为一拍;小字为半拍;长音于字后带空隙,音的长短按空隙分数计算。二板、三板(含拷打)大字半拍,小字为四分之一拍; 6.5  加花谱,每板中谱字确实太多,可加点一个眼点,其时值折算同上。 7  经典曲目 潮阳笛套音乐在历史沿化过程,经不断筛选,总共积留下十多个曲目曲谱。 7.1  传统笛套古乐代表性曲目 传统笛套音乐曲目:《四大景》《大金毛狮》《雁儿落》《将军令》《冲天歌》《普天乐》《山坡羊》《灯楼》《闾欢》《凤凰语》《将水令》《大普庵咒》《雁儿南落》《雁儿北归》。

Chaoyang flute set music

ICS
97.195
CCS
R884
发布
2019-01-25
实施
2019-04-16

本标准罗列铜梁龙舞两大系列的道具,即龙舞类道具和灯舞类道具,介绍了其品类名称、常规尺寸(长度)、功能等;以“大蠕龙”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龙舞道具基本造型、色彩、工艺特征,将彩扎的各环节、方法、尺寸、要求等进行了描述,从结构、功能、外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质量要求,简述了其检测方法。

Tonglianglongwu Props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CS
01.040.97
CCS
R884
发布
2018-11-26
实施
2018-11-26

4 原材料 4.1  色料     色料分为矿物质色料和化工色料。矿物质色料主要有红丹(又称铅丹,学名四氧化三铅)、佛青、水绿、草绿、土红等色颜料粉,化工色料主要有橙红(又称钼铬橙)、玫瑰红、苹果绿等色颜料粉,此外还有白色的立德粉(又称锌钡白),根据需要选取。色料粉末需加胶水和贝灰水(贝灰粉加水搅拌)调制。立德粉应符合GB/T 1707的要求。 4.2  贝灰     即海里捞上来的小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泥土砌筑的土窑烧制,冷却后用清水化成灰粉,再用细筛网去除粗灰粒,只留细灰粉,就是贝灰粉(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4.3  白水泥     白水泥应符合GB/T?2015 的要求。 4.4  稻草 日晒时加以碾压以增加韧性。加入贝灰和水制成草根灰膏,主要用于批刮墙体底层,等干后再批刮上纸灰膏。 4.5  草纸 俗称“厚纸”(潮汕称谓)。是甘蔗皮和稻草混合制成的土纸。草纸要求纸质纤维含量多。 4.6  木碳条     作画前辅助定点、打勾线、简单勾记画幅大小,也可简单勾勒人物形象草图。  4.7  墨水 主要用于勾线,渲染色彩作用。用深墨勾线,浅墨渲染,增加层次感。 4.8  胶粒 胶粒有动物胶和植物胶两种。动物胶一般是指牛皮胶,取适量加水熬后使用且保质期短易发臭;植物胶是桃树树脂提取的,需加热水化开或温水浸泡后使用,保质期长不变质不发臭。两者都可用于壁画,根据需要选取用量。胶水的作用主要是调和各种颜色。 4.9  防水膜 加水稀释后使用,能使画面明亮,又能防水,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4.10  光油 又叫清漆,一种透明喷雾,能使画面明亮,又能防水,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5 工具 5.1  毛笔     毛笔有狼毫笔和羊毫笔等大、中、小各种型号,业内也称“描笔”。一般勾线的用狼毫笔,渲染的用羊毫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用型号。毛笔应符合GB/T 34854 的要求。 5.2  刷子     刷子有兔毛刷和牛毛刷等大、中、小各种型号。兔毛刷柔软,一般用于木板类壁画或小面积壁画,牛毛刷稍微硬质,一般用于为湿润墙壁涂刷清水或大面积壁画涂刷上防水膜,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用型号。 5.3  调色器具 小面积壁画渲染有专用调色盘,大面积壁画渲染可用杯、碗、盘、水桶等。 5.4  批灰刀 俗称“灰匙”(潮汕称谓)。批灰刀有大小各种型号,大批灰刀是批刮大面积的墙体,小型号的批灰刀是用于做画面凸浮线,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用型号。 5.5  批灰盘 有木制和塑料制批灰盘,一般用木制灰盘比较普遍,与批灰刀配合使用的上灰工具。 5.6  木尺     木尺的作用是量尺寸和将手垫高以防在画画时墨未干弄脏画面,在画古典人物时的刀枪剑、工整的楼台亭阁和屋脊等都要用到木尺, 5.7  拉尺     拉尺的作用是量尺寸、分隔画面大小。 5.8  墨斗     大面积壁画在分框用多线条处理时须用墨斗拉线保持四框线条的工整度,不失平衡,墨斗应不卡线、不漏墨。 5.9  梯子 梯子有木梯、竹梯和铝合金人字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大面积的壁画创作需要搭建铁架或竹架。梯子应符合 GB/T 17889.1、GB/T 17889.3 的要求。 5.10 筛网 有竹筛和钢丝筛,主要用于筛灰粉和柔细沙。筛网应符合GB/T 18850的要求。 6 制作工艺流程 6.1  批灰膏 做画前对墙体先批刮上一层草根灰膏做底层,等干后再批刮上纸灰膏,趁未干进行下一步骤创作。 6.2  刷灰水 墙体批刮上灰膏后刷上灰水(烧制后筛过的贝灰粉加水搅拌沉淀后上面的清水),增加墙体贝灰之间的润湿度,更易渗透吸收墨水和颜色。 6.3  勾线     用墨水勾画物象,如人物、动物、花鸟虫鱼、斋缸博古、山水树木等。 6.4  渲染     对画好的物象进行渲染,先用浅墨水洗染阴阳面增加立体感,再用各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活色生香,富有艺术感。渲染过程很重要,趁灰未干时要渲染完成,对于质量能保存更久,如果墙体的灰全干了,既不会吸收墨水和颜色,又影响质量。 墙壁批刮上贝灰膏是创作壁画的重要环节。要处理好墙体的干湿度(70%-80%),让墙面更适合壁画创作,如果墙面太湿,颜料就很难渗进去,影响画面;如果墙面太干,墨水和颜色就不能很好的粘连吸附,很容易褪色,应该掌握在它未固结的时间内(约8小时内为最佳时间段,超过影响质量)完成创作。 在作画前要先在墙上用批灰刀把贝灰均匀平整的批刮在墙体上,边框的立体线条在作画前要处理好,这样才不会与画心冲突。 6.5  作画 根据墙体的面积来进行布局,可分格成多幅内容,或人物、山水、花鸟、斋缸博古或是写字等形式,先用灰膏水调立德粉打粉底,再用墨水和笔进行勾线,人物或花鸟等,勾线好后要渲染上色,等画面创作好后再作全面整理,比较淡的颜色可再次渲染加深,让色彩丰富多彩。 6.6  补图 图案完成后,要对整个画面细心检查一遍、在渲染着色等方面仔细检查,如发现色彩不够浓艳可再渲染一次,墨线被浓色覆盖住有不明显处也可依原样勾整处理一下,直到整个画面有最好的视觉效果,赏心悦目。 6.7  罩光 经过渲染和补整后,一幅壁画作品基本完成,壁画的最上面一层保护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刷上防水膜,另一种是光油喷雾。室内的画好后可以不用再做特殊防护处理,室外的壁画风吹日晒雨淋,则要特殊做好防护处理,既使整个画面在视觉上比较明亮,也能保存更久。

Craftsmanship of Luxi murals

ICS
97.195
CCS
R884
发布
2018-11-25
实施
2018-12-05

4   原材料和工具 4.1  剪刀 剪刀应尖头薄刃、锋利,应符合QB/T 1966 的要求。 4.2  纸     剪纸的基本材料,纸质宜薄且应具有一定韧性。一般选取普通色纸、蜡光纸、宣纸、金箔纸或锡箔纸(古时曾用过竹纸)。蜡光纸应符合GB/T 22825 的要求;宣纸应符合GB/T 18739 的要求。 4.3  美工刀       辅助工具,根据需要选取,美工刀应符合QB/T 2961的要求。 4.4  针线      固定作用,根据需要选取。 4.5  订书机     固定作用,根据需要选取,应符合QB/T 1300的要求。 4.6  油磨石 油磨石应符合GB/T 14319的要求。 4.7  固体胶     固定作用,固体胶应符合QB/T 2857的要求。   4.8  铅笔 绘制图稿作用,应符合GB/T 26704 的要求。 4.9  橡皮擦     绘图涂擦修改作用,应符合QB/T 2309 的要求。    4.10  油灯 熏稿复制保存作用,根据需要选取。 4.11  排笔 蘸浆糊粘贴保存成品作用,根据需要选取。 4.12  硬板 熏稿复制保存时作底板使用,根据需要选取。 5  制作工艺流程 5.1  构图 5.1.1  自由剪制构图     自由剪制即脱稿剪制,根据创作需要构思图案,不需起稿布局,自由创作。 5.1.2  起稿剪制构图 根据创作需要构思图案,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 5.2  剪制 5.2.1  脱稿自由剪制 开剪前,须将彩纸用针线或订书机固定好,自由剪制创作。 5.2.2  起稿剪制 开剪前,须将彩纸用针线或订书机固定好,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剪开,剪的顺序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 5.3  揭离 剪制完毕后需要把剪纸揭开,蜡光纸、锡箔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宣纸因棉含量高易吸湿受潮且纸质轻薄,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剪好的成品用平整的纸张包住,用卷圆筒的方式轻轻搓揉,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5.4  保存    揭离完毕后,根据需要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以。 5.5  复制 5.5.1  熏稿复制 将样稿放在白纸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纸面,而又不含水珠时,将剪纸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硬板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油灯上熏,但不要离灯头太近以免烧焦。 5.5.2  扫描复制 把稿样用扫描仪扫描后以电子文档方式保存。 5.5.3  复印复制 把稿样用复印机复印后保存,但保存时间短。

Chaoyang paper-cut craft

ICS
97.195
CCS
R884
发布
2018-11-25
实施
2018-12-05

本办法对于规范艺术品鉴定人的执业行为提出了具体办法。 一是明示了从事艺术品鉴定工作的一般要求和准入标准。 二是详细规定了艺术品鉴定人资格登记的流程、所需资料及其他事项,并对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事项做出规定。 三是提出了名册编制和公告制度。 四是提出对艺术品鉴定人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并详细规定了年度考核的内容、形式和结果。

Measur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rt Appraisers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本办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办法。 一是明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详细规定了艺术品鉴定机构登记的流程、所需资料及其他事项,使审核程序规范化、透明化。 二是提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名册编制和公告制度。 三是提出了艺术品鉴定机构业务资质等级评定制度,依次分为甲等、乙等、丙等三个业务资质等级,对每一个业务资质等级需要具备的具体条件都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Measur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Works of Art Appraisal Institutions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本规程全面细致地对艺术品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化梳理。 第一,明确定义,指明要求。《规程》对艺术品评估活动中涉及到的送评人、评估人、艺术品评估机构以及艺术品、艺术品评估做出了明确定义,并对各方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提出了要求。 第二,提出了包含“背对背”制、“有效期责任制”等在内的重要评估制度。“背对背”制要求一名召集人召集三名评估人各自单独评估同一件艺术品。“有效期责任制”要求评估人在进行艺术品评估时,其所出具的评估结果由其本人在评估证书有效期内负责,在此有效期内出现问题后不因时间、岗位和职务变化而免责。 第三,总结了艺术品评估使用的基本方法,包含艺术法、市场法、成本法以及收益法等。 第四,提出了规范化的艺术品评估程序。主要包括:受理与委托、登记建档、预约评估人、评估、撰写评估意见书、出具评估结果通知书、录入数据库、归档保管八项流程。

Work Rules for Art Evaluation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艺术品鉴定工作规程》在坚持贯彻文化艺术品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把标准化鉴定程序与艺术品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出了较强的行业特性和实用性。 一是明确艺术品鉴定机制和责任机制。由鉴定协会统筹艺术品鉴定工作,明确了艺术品鉴定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完善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登记制度。严格审核登记程序,确保艺术品鉴定人和艺术品鉴定机构具备与从事相关活动相适应的条件和能力,在取得资格的基础上开展鉴定工作。 三是规范艺术品鉴定程序。明确公众可根据鉴定物品的类别,从统一编制并公告的名册中选择和委托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明确艺术品鉴定人独立鉴定,鉴定实行“背对背”、“一票搁置”、“小组鉴定”、“终身负责”制度。 四是健全监督制度。明确艺术品鉴定协会统一编制艺术品鉴定机构和艺术品鉴定人名册,并予以公告;定期对艺术品鉴定流程执行情况和业务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送鉴人(包括但不限于委托代理人)、鉴定人及鉴定机构在艺术品鉴定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文物艺术品保护。

Work procedures for art appraisal

ICS
01.110
CCS
R884
发布
2018-10-23
实施
2019-02-2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