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20210923 赛默飞新品发布会

09-23 14:00-17:00

主讲人:暂定


讲座已经结束,视频回放正在准备中,请稍后回来查看回放的讲座视频。

发布会日程安排:

时间 发布会流程
嘉宾
14:00 – 14:05 主持人开场
14:05 – 14:10 开场致辞
14:10 – 14:15 新品揭幕仪式
参与人员:郭寅龙 谭佳敏 赛默飞领导
14:15 – 14:20 赛默飞领导致辞
14:20 – 14:40 采访环节
被采访者:郭寅龙老师,谭佳敏老师
14:40 – 15:10 液相新品产品介绍
赛默飞应用经理 黄敏
15:10 – 15:40 基于微升液相色谱(μLC)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边阳阳教授
15:40 – 15:45

抽奖/红包雨


15:45 – 16:15 去芜存菁——赛默飞新系列三重四极杆液质发布

赛默飞生命科学与研究市场经理 范超

16:15 – 16:45 双三元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在饲料违禁添加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剑平
16:45 – 16:50 抽奖 结束语

报告简介

基于微升液相色谱(μLC)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

由于极高的离子化效率和分析灵敏度,纳升液相色谱(nano LC)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主流分离技术,但其在分析通量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使得大队列样本的高精准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极具挑战性。与nano LC相比,基于1.0 mm内径色谱柱的微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LC-MS/MS)系统分析灵敏度降低5-10倍,但是极大的提高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分析通量、稳定性和准确度。在2年时间内,mLC-MS/MS系统完成了近40000个样品的分析,单根色谱柱分析15000个样品后,色谱分离效率没有明显变化。mLC-MS/MS系统在临床大队列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去芜存菁——赛默飞新系列三重四极杆液质发布

全新系列赛默飞三重四极杆液质系列隆重发布,系列质谱具有卓越的生产力,硬件和软件增强方面的持续创新为当今的分析挑战和未来的突破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定量生产力和性能。

双三元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在饲料违禁添加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1.     双三元液相的典型应用模式与场景介绍
2.     如何利用双三元液相完成在线SPE净化
3.    在线SPE技术与串联质谱联用方法实例

 
主讲人介绍

边阳阳

边阳阳,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德国洪堡学者(2019-2021)。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9-2015),师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Bernhard Kuster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2021)。致力于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方法,博士后期间搭建了基于1.0 mm内径色谱柱的微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LC-MS/MS)系统,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分析通量、稳定性和质谱仪使用效率,该工作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收录于Nat Commun杂志“2020 Top 50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s Articles”。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在Nat Chem Biol (1), Nat Commun (1), Anal Chem (3)等期刊,Google学术引用1500多次,H指数20。

吴剑平

工作于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检测所安全评价室

•        主要从事兽药饲料残留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

•        参与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5项,农业公益性项目1项,主持青年人才项目1项

•        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

•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


范超

范超,赛默飞科学研究市场高级市场经理,药物分析学专业,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研究论文。目前就职于市场部,负责科研、制药、临床市场分析研究及市场推广工作,具有多年色谱质谱仪器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管理经验。


郭寅龙

郭寅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上海有机质谱中心主任,《质谱学报》常务副主编。研究工作集中有机反应中间体捕捉和检测技术、衍生化试剂和新型敞开式离子源的研发。另外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问题,为适应这方面研究需求的日益激增,发展了一套完整分析策略和质谱检测体系,近年来在多个急性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2000年以来,在Nature Catalysis,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nal. Chem.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

谭敏佳

谭敏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03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8 年获得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学位,并于2008 年至201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实验室主要以肿瘤和代谢性疾病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生物质谱技术,围绕细胞内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动态变化开展研究工作,旨在发现其在疾病中的调控机制,阐明相关药物的靶标和分子机理,鉴定“精准”指征药效的个性化生物标志物和探索治疗新策略。研究工作发现了数种新蛋白新修饰,揭示了这些新修饰与表观遗传和细胞代谢间的关系,为相关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研究奠定重要基础;阐明了肺腺癌的分子全景,筛选到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标,为肺腺癌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线索。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通讯/第一作者发表在Cell(3篇)、Cell Metab、Nat Chem Biol、Nat Commun、Cell Chem Biol等国际学术期刊。Web of Science引用5000余次,其中10篇论文引用>200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800余次,六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