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20191128 能源材料研究及分析表征技术

11-28 09:30-15:30

主讲人:胡征,樊星,郭延军,李超,杨小鹏,文倩


【内容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能源和环境已然成为国际社会面临最为严峻的两大基本问题。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高效的低碳清洁新能源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除了需要依赖基本原理的研究以外,关键还在于材料的研发与利用。能源材料的宏观功能特性决定于微观组成和结构。借助表征技术获得能源材料的微观组成、形貌和结构等信息, 对于指导其设计合成以提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分析测试百科网将邀请行业专家,同大家一起探讨能源材料研究及分析表征技术,希望能对行业内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9:30-10:00
胡征 教授
南京大学
碳基纳米笼——先进能源存储和转换的新平台
10:00-10:30
文倩
赛默飞
《GC-Orbitrap在材料中的应用》
10:30-11:00
郭延军 副主任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拉曼光谱方法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11:00-11:30
杨小鹏
牛津仪器
《牛津仪器新一代EDS和EBSD在新能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午休
14:00-14:30
樊星
中国矿业大学

《质谱方法学在煤有机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4:30-15:00
郝正明
岛津
《岛津分析仪器在能源材料领域的解决方案》
15:00-15:30
李超
中国仪器协会近红外分会
能源光电转换与大规模储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

告简介】

碳基纳米笼——先进能源存储和转换的新平台

过去的35年相继发现了富勒烯(1985)、一维碳纳米管(1991)、二维石墨烯(2004)和石墨炔(2010),纳米碳材料已经成为当今最令人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我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研究,在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及能源应用、特别在发展新型介观结构碳基纳米笼新材料研究方面有长期积累[1,2]。这类新材料由具有亚微米间隙的纳米片构成,纳米片则由作为构筑单元的纳米笼相互联结而成,在碳笼壳层上还有丰富的连通笼子内外的亚纳米通道(~0.6 nm)。不同于其它纳米碳材料,介观结构碳基纳米笼具有内腔易于利用、微孔-介孔-大孔共存、比表面积高等新特点,已经成为开发先进能源转换和存储功能的新平台。本次演讲将着重介绍:①碳基纳米笼新材料的制备科学,②以纳米笼构建负载型(从高分散到单原子)、限域型催化剂或作为无金属催化剂应用于能源转化,③以纳米笼为电极材料应用于能源存储(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还展望了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GC-Orbitrap在材料中的应用》

GC-Orbitrap的分析优势及特点

GC-Orbitrap的分析策略分享

GC-Orbitrap在材料中的应用实例分享

《牛津仪器新一代EDS和EBSD在新能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牛津仪器发布了新一代的Ultim Max系列EDS及基于CMOS传感器技术的Symmetry EBSD。在材料分析中,性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使得我们可以对新能源材料做更多的分析。我们将介绍新能源电池所涉及的诸多关键材料上的应用,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Li元素探测等。我们也可以利用EDS对敏感杂质做快速、大面积的检测,以控制原材料,提高产品的良率。还可以利用EBSD来统计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大小及分布,以优化工艺。利用EBSD研究甲基铵碘化铅的晶粒和取向织构也是提高其光电性能的关键。

质谱方法学在煤有机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侧链和桥键的芳香族化合物。在分子层面上深入了解煤有机质的结构信息是煤精细化利用的基础。在煤的定向转化过程中,去除煤有机质分子内各种形态的杂原子(ONS)可以显著提高煤基液体燃料的品质。前期的研究表明侧链(含桥键)和芳香核上的杂原子的催化脱除遵循不同的反应途径。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做到对复杂有机体系定向转化的精准检测。开发基于质谱技术的煤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煤定向转化的评价方法对于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

《岛津分析仪器在能源材料领域的解决方案》

能源材料作为材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于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发现新材料,改变传统材料的特性或行为使它们变得更加有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能源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如何表征这类材料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拟以岛津公司分析仪器在催化材料、锂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结构表征为例,通过多种分析技术来提供材料结构表征的综合解决方案,希望以此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赞助商】


岛津分析仪器售后服务网上线  为您呈现完美的服务品质




 
主讲人介绍

胡征

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博士学位(81-91),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91-93)。先后在德国卡斯卢厄研究中心、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作博士后及华英学者。长期在化学、物理、材料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在纳米/介观结构新材料的生长机理、材料设计、能源应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Acc. Chem. Res./Chem. Soc. Rev./Nat. Commun./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学术刊物或专著章节发表论文3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获专利20余项,在国际会议作主题报告及邀请报告50余次,培养研究生80余名。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纳米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课题、863课题等科研和人才计划项目。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参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现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Elsevier刊物《Flatchem》编辑,《化学学报》等刊物编委。

文倩

安捷伦气质产品工程师,2020年加入安捷伦,产品和方案调研中,协助客户做出更优的选择。


杨小鹏

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博士学位,研究高温超导带材的微观组织演变。2014年加入牛津仪器,主要负责EBSD技术支持及推广工作。擅长相变、晶体学和织构分析、善于编写程序分析、解决晶体学相关的计算问题。

樊星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工学会专家委员,天山学者,入选青蓝工程、山海英才等人才项目。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与重油共加氢及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国家973计划“煤中有害元素富集分布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山东省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团队研究成果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3,202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2015)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7,2018)。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ergy、Fuel等SCI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科研方向:1,了解中低阶煤有机质大分子中桥键及其链接的芳环的类型,揭示在催化反应条件下,煤的加氢、脱氮、脱氧的分子定向转化规律;2,通过优化质谱离子源及质谱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煤、生物质等复杂有机分子体系的分布规律及形态转变过程的机理;3,通过柱色谱、固相萃取等方法分离和富集煤及生物质中的可溶组分,采用超临界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可溶组分进行分离与富集,获取有机化学品、微量组分及煤中的生命标志物信息;4,制备并优化煤及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侧重研究碳源分子特征与材料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李超

男,昆明理工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委员,中国仪器协会近红外分会委员,昆明市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多年的仪器分析、有机合成、及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实验室科研及实践经验。
现为项目工程师,从事烟草化学、仪器分析、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IF均>2,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80余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

郝正明

无机化学博士。博士期间研究方向关注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Fs)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发表近10多篇SCI论文,部分论文发表在Angew、Inorg.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 2017年初加入岛津公司,负责X射线衍射仪产品的市场工作,对X射线检测手段如XRF、XRD有着较深的理解。

郭延军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技术发展部副主任,纳米检测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获北京大学矿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入选中科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拉曼光谱、光谱化学计量学、纳米材料表征、检测方法标准化、实验室认可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及技术工作,熟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擅长复杂材料的表征与分析。工作涉及化学、材料、生物、地学等多学科及学科交叉领域。担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输血医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