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20211112 食品及农产品掺伪掺假检测技术

11-12 09:30-12:00

主讲人:陈爱亮,李莹莹


讲座已经结束,视频回放正在准备中,请稍后回来查看回放的讲座视频。

【会议简介】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现今掺伪的方式更隐蔽,种类更繁杂,仅凭感官难以辨别,已经造成了广大消费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次研讨会,分析测试百科网将邀请行业专家,同大家一起探讨食品及农产品掺伪掺假检测技术,希望能对行业内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日程安排】

时间
姓名 单位名称 报告题目
09:30-10:00
陈爱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食品掺假鉴别技术研究及应用
10:00-10:30
吕美玲
安捷伦
代谢组学技术助力食品真实性与质量控制研究
10:30-11:00
李莹莹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基于液质联用的肉类食品真伪鉴别定性及定量技术研究
11:00-11:30
蒋家奎
思聚仪器
新一代全流程分析技术分析食品中的VOCs-助力食品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
11:30-12:00
李娥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食用植物油掺伪掺假检测技术研究

报告简介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食品掺假鉴别技术研究及应用

食品掺假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成为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团队围绕肉、奶、水产品、蜂蜜、阿胶等保健食品等动植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分别建立了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种属定性定量鉴定方法、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多重鉴别方法以及核酸试纸条等方法,开发了系列试剂盒产品,为政府监管、公安执法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基于液质联用的肉类食品真伪鉴别定性及定量技术研究

近年来,肉品掺假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肉类工业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质谱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分析方法,作为蛋白质组学、食品组学等的重要研究工具,在物种鉴别、产地溯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选择物种特征肽段为研究对象,肽段的基础氨基酸序列在加工过程中更为稳定,使其在深加工肉制品的处理和定量测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研究团队相继构建了混合的动物源性及植物源性同时鉴别技术、多种动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技术及相对定量技术,目前也开展了部分定量技术研究,在物种的准确定性及定量鉴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

新一代全流程分析技术分析食品中的VOCs-助力食品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

在食品工业中,监控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监控对象通常与挥发性风味组成有关。因食品形态多样和成分复杂,同时被检测的VOCs含量范围广和种类多,因此对样品前处理设备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色谱需要更加强大分离能力,同时化合物的定性定量需要更加准确。我们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冷阱多功能热脱附技术,增强型GCxGC分离技术以及拥有专利技术的BenchTOF2,通过将这些技术组合形成全新的全流程分析方案有助于对食品中痕量VOCs和SVOCs进行可靠的定性定量分析,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我们将介绍这些技术组合在酒类,食品原料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应用,所有这些应用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并对分析极具多种挑战,可为这些应用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分析过程中Discover more – Deliver more。

代谢组学技术助力食品真实性与质量控制研究

食品掺假与非法添加一直是困扰国内外食品监管领域的难题。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勾兑仿制等乱象严重威胁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并阻碍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升,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隐蔽。为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开发与时俱进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与手段甄别高附加值食用商品一直是检测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食品中特征化合物含量差异的代谢组学轮廓分析方法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该方法的应用将会使得仿制成本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仿制意愿。该讲座将向大家分享如何使用安捷伦的仪器平台与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展食品的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研究。

 
主讲人介绍

陈爱亮

陈爱亮,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创新团队执行首席。兼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北京核酸适配体交叉技术分会秘书长、Aptamer杂志编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近年来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公益性行业科技、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及食品标准制修订项目课题等10余项。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2项;制定“生鲜牛肉DNA溯源 微卫星标记法”农业行业标准(报批稿)2项。开发多种食品危害物高亲和力抗原抗体及酶联免疫试剂盒、兽药残留检测蛋白芯片、胶体金试纸条等产品;研制用于常见肉类、乳品、鱼类品种鉴别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实时荧光LAMP试剂盒、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及核酸试纸条等产品多项。
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中科院一区文章2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3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省部级奖成果奖3项。

李莹莹

李莹莹,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中心副主任。现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分析以及真实性鉴别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欧盟2020地平线、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等科技项目9项;参与制定标准5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2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套;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2014年、2020年分别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

蒋家奎

超过十年的VOCs检测技术支持经验,参与多项VOCs实验室检测和移动监测项目开发,拥有多项技术专利,现主要负责思聚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在环境,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支持以及新解决方案开发。

吕美玲

吕美玲,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系。曾先后分别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阿尔伯塔大学医学院,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博士后和客座研究。2011年加入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基于安捷伦高端质谱平台的食品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方法开发与项目合作。合作参与多项食品与环境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先后在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及食品分析检测等专业领域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李娥贤

201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熟练掌握液相色谱、质谱、红外、紫外光谱等仪器,具有丰富的实验室科研及实践经验。2010年起供职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为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大麦、魔芋、烟草等作物的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并在其中担任土壤、农作物根茎花叶、种子等材料的分析检测工作。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余件。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