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20210622 蛋白组学主题网络研讨会

06-22 09:30-16:30

主讲人:


内容简介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绘制成功,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由于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表达的蛋白质来实现,要了解该基因的全部信息,必须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深入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因此,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组学必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

本次研讨会,分析测试百科网将邀请行业专家,与大家共同探讨蛋白组学,希望能对行业内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会议日程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09:30-10:00
丁琛 教授
复旦大学
转录因子分析技术及应用
10:00-10:30
詹舜安
安捷伦
安捷伦蛋白组学解决方案- 高通量蛋白标志物质谱技术用于临床蛋白表型研究
10:30-11:00
郭天南 特聘研究员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量组织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进展
11:00-11:30
杨湘云
赛默飞
Orbitrap质谱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11:30-12:00
田志新 教授
同济大学
结构特异 N-糖蛋白质组学及应用
午休
14:00-14:30
孙伟 副研究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尿液蛋白质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14:30-15:00 李春波
SCIEX
新型解离技术助力蛋白质组翻译后修饰研究
15:00-15:30 叶明亮 研究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整糖肽的高重现富集及高效谱图解析方法研究
15:30-16:00 吴若瑜
布鲁克
4D-Proteomics 新时代:timsTOF Pro助力精准修饰组学
16:00-16:30
郭雯敏
艾杰尔飞诺美
核-壳颗粒纳流柱及其扩展选择性对bottom-up蛋白质组学的意义

报告简介

完整糖肽的高重现富集及高效谱图解析方法研究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进行分析是化学测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蛋白质糖基化的特点是高度异质性,一个蛋白质有多个糖基化位点,一个位点有很多糖型,甚至多达100多个。因此,在组学层次对其全面表征非常困难。目前主要有两种组学技术分析蛋白质糖基化,一种是糖基化蛋白质组技术,其主要分析去掉糖链的肽段,因此只能鉴定糖基化蛋白质及其位点,而不能提供糖链的信息;另外一种是糖组学技术,主要分析从糖蛋白质上释放下来的糖链,一般不能揭示糖基化的蛋白质。完整的糖基化蛋白质鉴定信息应同时包含三部分信息:蛋白质、糖基化位点和相连接的糖链结构。这些传统的技术不能提供蛋白质糖基化的全面信息,因此需要发展基于完整糖糖肽的位点特异型糖型的蛋白质组分析方法。针对目前基于固相微萃取的 N-连接糖基化肽段富集步骤繁琐、重现性差的问题,我们发展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自动富集方法。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完整糖肽的解析软件,但是鉴定灵敏度还较低,谱图的解析效率不足10%, 因此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利用谱图拓展策略和半开放检索方法分别发展了N糖基化和O糖基化的谱图解析软Glyco-dechiper和O-search,显著提高了谱图解析率。

安捷伦蛋白组学解决方案- 高通量蛋白标志物质谱技术用于临床蛋白表型研究

蛋白组学历经数十年发展,应用方向不断创新,从各种未知蛋白的鉴定、修饰位点确证到靶向蛋白定量,一直有新的突破。安捷伦持续追踪行业尖端动向并提出各种蛋白组学技术来解决各种分析难题。近年来,蛋白组学分析技术大量被应用在临床疾病表型研究上,为提升整体技术的稳定和速度,使之更适合临床研究应用,安捷伦成功的将标准流速液质技术应用于高通量蛋白标志物分析,并提升蛋白鉴定与定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精确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安捷伦[高通量蛋白标志物质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临床蛋白组研究(Clinical Proteomics Research),也必然成为未来 [蛋白组学技术驱动精准医学]领域里的重要关键技术。

核-壳颗粒纳流柱及其扩展选择性对bottom-up蛋白质组学的意义

生物分析中对于蛋白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主要有自上而下(Top-Down)以及自下而上(Bottom-Up)两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蛋白质组学中,我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多个完整蛋白,之后通过离子化以及碎片化后进行质谱分析。自下而上(Bottom-Up)的蛋白质组学则是先将蛋白质酶解成肽段混合物,对肽混合物进行色谱分离后,通过质谱分析生成肽指纹图谱,进而进行肽鉴定及蛋白质鉴定。本次研讨会将通过介绍飞诺美最新推出的bioZen NanoLC纳流柱,介绍nanoLC分析方法的优势,捕集柱解决方案以及其他自下而上蛋白组学工作流程。

赞助商

 
主讲人介绍

叶明亮

叶明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研究员,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2001-2004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导师:Norman Dovichi教授)、系统生物研究所(合作导师:Ruedi Aebersold教授)。2015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侧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和药物靶标鉴定,在Nat. Methods,Nat. Chem. Biol.,Nat. Commun., Nat. Protoc.,Angew. Chem. Int. Ed等SCI期刊上发表发表论文200余篇,据Google Scholar,被引用1.3万余次。在翻译后修饰方面,先后发展了基于Ti-IMAC的磷酸化肽富集技术、基于SH2超亲体的酪氨酸磷酸化分析技术、基于色谱的蛋白质甲基化富集技术、基于亲水作用色谱的糖肽自动富集技术以及糖肽的谱图解析软件Glyco-Decipher; 在药靶鉴定方面,发展了基于有机溶剂沉淀等多种基于能量状态差异的药靶鉴定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对药物进行化学改性的缺点。先后主持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项目。

孙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标志物发现及其机制研究。在国内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分析尿液蛋白质组学,并开发了微波辅助方法快速酶切样品,可以大规模进行临床样品的快速处理。近年主要利用质谱技术进行精准医学研究,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体液蛋白质组学数据库。

先后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包括97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基础数据平台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发表SCI文章80余篇。


郭天南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长聘副教授,西湖实验室iMarker实验室主任,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兼聘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任中国蛋白质组协会(CN-HUPO)秘书长,国际蛋白质组协会(HUPO)理事会委员,HUPO理事会成员,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学术委员 ,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常委;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副主编,Clinical Proteomics副主编 ,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编委,Cell Reports Medicine 咨询专家, Scientific Data编委,Urine编委。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同时获得武汉大学生物科学双学位。2012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7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联合人工智能,解析生物过程的原理,助力疾病诊疗。更多信息请看www.guomics.com.


丁琛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毕业后赴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全职回国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研究员。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目前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创会秘书长、Springer Nature旗下《Phenomics》杂志创刊执行主编、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上海市“曙光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近五年在Nat BiotechnolAdv SciSci AdvJHOHepatology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文章69篇,其中独立/共同通讯SCI论文38篇,被引4100次;获批中/美专利5项,申请中国专利10项。

田志新

国家第一批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04-2011年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2011-201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分辨质谱技术研究组组长。2013年-至今被聘为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与糖基化修饰组学。发明了生物质谱原位解析算法iMEF,并基于iMEF发展了一系列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位点和结构分析方法,应用于癌症标志物发现、新冠疫苗研发等。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现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委员。


杨湘云

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大分子质谱色谱的产品配置和技术支持工作。

吴若瑜

2019年于国立台湾大学取得理学硕士学位,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2019-2020年在台湾大学化学系及新兴物质与前瞻元件中心从事硕士后研究,2019年受邀ACS Spring Meeting BIOT division spotlight presentation,同年获得理学院院长奖及颜氏论文奖,2020年获得IUPAC best poster prize,现于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应用工程师,负责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

郭雯敏

郭雯敏,于2014年毕业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材料科学和工程硕士学位。2017年加入Phenomenex担任技术专家,在HPLC、GC、SPE等主要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故障排查经验,现主要负责为亚太地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

Jimmy Chan (詹舜安)

安捷伦大中华资深液质应用专家,任职于大中华区安捷伦科技16年,目前聚焦于各行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与客户合作的工作,涉及行业包含食品、环境、法医、药物研究、组学方案... 等。SCI国际相关文章与客户合作发表十数篇、参与相关的国内外大型行业会议和各种讲座。 近年来,随着多组学分析技术的前沿发展, 全面应用在癌症疾病研究、流行病学、临床生物标志物分析、疫苗开发研究、生物医学等领域, 是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

李春波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后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SCIEX 资深技术专家,近20年质谱应用经验,致力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生物药物分析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