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黄志澄:鲁迅早已回答了“钱学森之问”

2010.7.12

  记得那是在1978年12月2日,钱学森先生在北京接见我和我的几位同事的讲话中,讲到了培养总体人才问题,他说:

  对于现在的状态,我希望总体室(注:1978年5月,钱学森先生去我工作的单位视察。后来单位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一个总体室,负责单位科研工作的抓总。)有一个学习阶段。实际上,没有天生的总体人才,总体的人才是要逐步培养的。要考虑是否吸收一些其他专业的人,总体室应该是一个人才的混合体。对每一个总体人的要求是既有好的专业基础,又要知识面广,因此一定要到各有关单位见习见习,了解了解,一个一个地去蹲点,发现他们各自存在什么问题。总体就有这个好处,哪儿都能去。

  还有一点建议,总体室每一个礼拜要有一次学术活动,起码要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三个人总比两个人好。将来我们总体室在思想上会很融洽。慢慢地大家就不要太客气,在讨论中大家要思想解放。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有民主的气氛。大家来讨论,努力去创造,充分发扬民主。

  ……

  说到这里,钱老给我们讲了后来被人们传诵的最著名的他的导师冯·卡门的故事。

  回想钱老的那次讲话,当然就会想到今天媒体广泛讨论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后来,钱老曾多次向温总理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记得最后一次离钱老去世已不到几个月了。因此,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

  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是钱老回国后就一直关注的问题,并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到了晚年,更为此而十分忧虑。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这里仅就他在上述讲话中提出的民主气氛,对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思考。

  推陈出新是科学技术的客观规律,新旧学术思想的交锋,可以为培养大师级的杰出人才提供土壤。

  十分遗憾,我曾参加过上百次由钱老主持或钱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却没有听过有一个人,敢向钱老提出过尖锐的不同意见。钱老之所以多次反复讲述自己和冯·卡门的故事,就是他已发现在他身边缺乏这种民主气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吧!我曾长期工作过的单位,流传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一次,钱老来到一个实验室视察,当时的室主任是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当这位主任向钱老介绍一种高焓设备的性能时,钱老问他:“焓是什么?”这位主任竟一时答不上来。钱老当时也没有批评他。但当钱老离开中心后,这位主任就被领导免职了,当然这不会是钱老的意思。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技术官员,是不会向钱老提出不同意见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也很难当面见到钱老,要进行交流唯一的办法只能给他写信,当然,这样的沟通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假若没有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何来杰出的人才?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生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发表的著名讲话《未有天才之前》。他说:“就是在座的诸君,料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

  我以为,鲁迅先生早在86年之前,不就已回答了“钱学森之问”吗?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