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成都生物所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重庆市涪陵区试种成功

2010.9.02

  为了具体落实中国科学院—重庆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精神,把院市合作推向深入,切实助推重庆市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进程,8月24日至25日,由重庆市涪陵区科委、涪陵区农委、中科院成都分院、浙江大学共同组成的专家组一行15人,对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该地示范推广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现场评定。重庆电视台、涪陵电视台、涪陵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该项目2009年经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和中科院成都技术转移中心的推荐和协调下,分别在涪陵区、潼南县政府召开的项目工作会议上积极推介了该项目。成都生物所有关专家和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项目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成都分院、成都生物所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今年1月26日,成都生物所与重庆市涪陵区农委有关部门签订了《优质杂交水稻试验种植协议》,明确了项目各方的责任和工作任务,计划将成都生物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科两优66”在重庆市涪陵区试种。

  “科两优66”是成都生物所涂升斌研究员水稻课题组最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在四川、湖南、河南、海南等多省区试种,均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的优点,株叶形态好,杆粗健壮,抗逆性强,深受种植农户的欢迎和喜爱,正参加各地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预试)和多年多点试验,以观察其品种适应性。该组合在四川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对比中能与“冈优725”相当,株高116厘米,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片直立,穗长27.8厘米,穗平着粒数19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5克左右,平均亩产650-750公斤左右。米质测定结果:糙米率79.0%,精米率71.1%,整精米率65.6%,粒长6.8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9%,垩白度2.0%,透明度1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4%,蛋白质含量11.5%,米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稻米标准。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

  为了实施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今年涪陵区水稻新品种共安排了3个试种点,总面积7.7亩。其中马武镇试种面积1.7亩,海拔630米,位于重庆市国家区试点附近,于3月12日播种,5月5日移栽;同乐乡试种面积3亩,田块为半遮阴田,海拔800米,3月18日播种,4月底移栽;龙潭乡试种面积3亩。由于今年春季罕见的低温灾害气候,对大面积的水稻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秧苗坐蔸、黄苗、死苗现象十分突出。低温天气同样对优质杂交水稻的试种产生了严重危害,3个试种点均不同程度出现黄苗现象,生长缓慢,秧田分蘖严重减少,秧苗长势也较差。但是,随着气温的回升变暖,水稻长势逐步好转。据同乐乡试种点的农户介绍,过去每年都危害比较严重的叶瘟,由于今年换种中科院的水稻新品种,抗病抗逆性比较强,苗期没有出现稻瘟病的危害,低温危害症状也较轻。在项目技术人员的多次现场指导下,试种农户扎实开展了田间管理工作,使得试种田水稻的长势喜人,有效穗在25株/窝以上(双株移载),当地农技站技术负责人说这为亩产600-750kg打下了苗架(有效穗)基础。

  8月25日,由重庆市涪陵区科委主持,邀请来自浙江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科两优66(代号ZK1266),对位于涪陵区马武镇文观3社的示范田进行田间实地测产验收,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组合全生育期165天左右,与对照品种“II优838”相当,株高118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植株整齐一直,杆粗清秀,分蘖、抗倒力强。该组合外观品质优良,田间纯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未见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危害症状。该组合田间测产结果为穗长25.5cm,亩有效穗16.2万,穗平着粒数207.5粒,结实粒84%,千粒重26克,理论产量729.6公斤。在即将到来的水稻收割季节,重庆市涪陵区种子管理站将负责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国家区试一起进行挖方实收测产。

  通过该项目田间实地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品种在高产的条件下表现优质,这说明成都分院推介的科技成果项目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与会专家、领导和试种农户对科学院推介的新品种所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参加了现场会测评的单位和专家有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有关负责人,涪陵分中心主任李滨以及涪陵区科委副主任刘建荣、农委副主任郑新忠、种子站站长王伟林等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

  banquan3.jpeg

  验收会现场

  banquan3.jpeg

  水稻新品种试验基地

  banquan3.jpeg

  水稻新品种“科两优66”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