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谁给“被激素”的野生长江鱼一个说法?

2010.9.02
  据媒体报道,一国际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在长江重庆、武汉、南京及马鞍山段的野生鱼类体内,发现了对人体有害的环境激素。不过,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等专家回应称部分野生鱼确有激素,但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下倒好,江水毒否鱼先知。不过,一如以往,专家们都仿佛孔明一般,什么事都是“一切尽在掌握中”,搞得老百姓都不好意思慌张了。专家的观点当然没错,如果吃一条鱼就能死人,那就不是专家的事了,而是需要惊动公安机关了。可是专家“不假思索”的回应,更像是为了回应而回应,安抚第一。怎么个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专家也没给出个一二三,没数据、没调查,那意思,就冲着我这个专家的名头,你还不信吗?只可惜,这年头对专家盲目崇拜的少了,因为专家总是说“不碍事”,这一来二去的,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差距太大,信不起。

  老百姓想知道的是,即使现在的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那么以后呢?这化学物质对长江的污染又不是静态的,这一点一滴的累积,发生质变是迟早的事情,这正是老百姓所担忧和不解的。而这质变,到底什么时候能把鱼以及吃鱼的人毒翻呢?专家能否给出个时间表呢?

  该份报告出来后,专家们关注的是“能不能吃”,然而要害问题却是,如果连这野生鱼都有激素了,那么这生态环境得恶化成什么样子呢?毫无疑问,这不是上帝的错,长江干支流沿岸大大小小的工厂,正是这野生鱼的“苦主”。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长江沿江排污问题较为严重,目前每年都得接收数百亿吨含有化学物质的工业污水。而这生活在长江里的野生鱼,体内蕴含的甭管是激素,还是其他重金属,都是来自于人类,而且很有可能再回馈于人类。

  因为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这“被激素”的野生长江鱼备受关注。事实上,其所折射的生态环境恶化早已有很多事例佐证。有关媒体援引长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的表述,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长江鲥鱼、刀鱼以及河豚,由于江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长江鲥鱼和野生河豚几乎已经灭绝,而仅存的刀鱼,也是产量一年比一年低,身条一年比一年小。

  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这鱼还能不能吃,只要对这点“微量”有害物质心里没负担就行;而是在于如何纠正,甚至如何逆转这种生态环境。毕竟,常识告诉我们,野生鱼是不应该含有激素的,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地方对于经济发展的渴望显然超过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索取过度的结果,就是我们一手制造的有毒物质,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我们自己消化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