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接触角测量仪
参数指标我要纠错

在动态接触角及其测量部分介绍了测量液体在固体表面动态接触角的意义和必要性,在这里我们采用常用的液滴体积增、减法来考察水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样品表面的动态接触角行为。

测量采用晟鼎精密自主研发软件支持的体积循环模式来驱动接触角测量仪器选配的自动加液装置。在这一模式中可以设置三个不同的体积节点(V1,V2 和 V3)以及达到每个体积节点的相应速度(R1,R2和 R3)和达到每个节点后的松弛时间,这里的 R3 为反方向速度,以在最后阶段减少液滴的体积。


具体的加液参数为: V1 = 6μl,V2 = 15μl,V3 = 8μl; R1 = 150μl/min,R2 = 6μl/min,R3 = -4μl/min。

采用的加液针头的外径为 0.5mm。达到体积 1 后的松弛时间为 15 秒(达到体积 2 后的松弛时间被设为 2 秒),这一时间被用来将形成的 6μl 体积的液滴转移到被测样品表面的待测位置。随后可以启动录像功能或实时计算来跟踪接触角值随液滴体积增/减的变化。接触角的计算采用了 SurfaceMeter 软件的 TrueDrop™ 独特计算方法,它是当前用于这类测量的最佳(最准确、可靠)选择。对于这类测量通过先录像事后再进行计算通常是较佳的选择。

分别给出了液滴在达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体积节点时的图像和计算结果,其中第一节点相当于把液滴转移到样品表面后的静态接触角。

给出了在这一过程中液滴左侧接触角值(紫色)以及液滴的三相接触点坐标(红色)随着液滴体积变化的响应图。


液滴的接触角(左侧)从起始阶段(图中的O处)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液滴的三相接触点坐标位置起始时保持不变,直到对应于图中的A处。从那时起,三相接触点坐标位置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加而外移(往左,所以坐标值减少),此阶段对应的左侧接触角值基本保持恒定,维持在 117° 左右(对应于动态前进接触角值)。这个过程中液滴的三相接触点坐标位置并非均速变化,有时甚至出现短暂的滞留,与此对应的是接触角值的相应升高(当发生滞留时)和下降(滞留后重新开始移动时)。当液滴的体积达到 V2后(图中B处)重新开始减小时,接触角值开始出现几乎线性地下降,而液滴的三相接触点坐标位置则一直到C处都基本保持不变(pinned)。随后液滴的三相接触点位置开始发生收缩,伴随着接触角值逐渐趋向一基本恒定值(约 98°,相当于后退接触角值。但由于液滴三相接触点位置的不时蠕动,接触角的值也相应地有所起伏。


相关接触角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