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华理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

2017.6.30
头像

chloe

随遇而安

   科技部日前发布了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结果。6月29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工国重室”)在本次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每5年要进行一次评估。评估优秀,既是基于生工国重室自身强大实力的实至名归,也源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国重室上下对迎评工作的重视和全心付出。

  成果累累奠定根基

  评估首先要用成果说话,从2011年到2015年,生工国重室用5年时间做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五大代表性成果——生物催化分子工程、活细胞的代谢监测与精密调控、发酵过程的定向调控与工业放大、水产微生物疫苗的设计与制造、骨生物反应器中的组织原位再生;

  三大项国家奖——“基于细胞生理与过程信息处理的工业发酵新技术”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钙磷基生物材料的转化机理及新生物性能研究”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论文产出及引用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计发表SCI论文1480篇,引文数达到15424次,篇均被引10.6次;75篇代表性论文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高达7.94,篇均被引38.7次;

  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显著提升,承担科研项目245项,实到经费2.37亿,主持国家级项目83项,总经费1.05亿;

  工业发酵、生物催化、鱼用疫苗、抗体药物、微藻培养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性成果引领了生物产业的发展;

  与上一轮评估期(2006-2010年)相比,新增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863”计划领域专家1人……

  对此,生工国重室主任许建和教授总结指出,这是基于国重室的定位5年如一日潜心建设的结果。他说,国重室的总体定位是面向生物科技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创建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为目标,着力开展生物制造的源头创新、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集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引领我国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学创新,支撑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重室围绕这一定位,在原有基础上持续砥砺前行,才取得现在的成绩。

  凝炼文化主打特色

  优秀的文化犹如树之干、人之魂,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支撑力。从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国重室也凝练出了自己的文化与特色。

  “道器合一,服务农医,就是我们的文化。”生工学院院长庄英萍说,道器合一就是既要立足生物科技国际前沿,引领生物工程科学创新,也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做好成果转化应用,支撑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所有的工作都是对接农业和医学需求,服务食品安全和人口健康的,这就是服务农医。

  以“道器合一,服务农医”为指引,围绕生物反应器工程的科学内涵,国重室设立了生物分子工程、生物过程工程和生物系统工程3个研究方向,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紧密结合,协同开展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

  而国重室的环境布置也处处体现出这种文化——1至5楼的大厅、走廊里,几十块展板展示着代表性成果和研究特色,每间实验室、每一台重要仪器都有功能或操作介绍,从纳米级到500升的反应器都能在实验室看到实物,光反应器、组织反应器以及各种自制反应器、远程调控设备等等都在有序运作。

  “要让评估专家对我们的实力一目了然。”国重室的这个初衷在去年12月22日的现场评估中得到了认可——专家参观后,对实验室的工作表示了赞赏。

  齐心迎评细节致胜

  回首迎评取得的成绩,许建和和庄英萍两位老师都认为,成就的取得与完善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深度开放、广泛交流,显著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和高效运行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及主管学院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团队,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人才支撑和保驾护航作用。

  “好成绩更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据许建和介绍,对本次评估,华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杜慧芳听取实验室的汇报并提出要求,校长曲景平多次就评估材料、典型成果凝练、PPT展示等进行指导,副校长刘昌胜更是与实验室的老师们一起整理、检查了所有的汇报材料。

  从2015年9月30日的动员,到今年2月10日的答辩,一年多时间里,生工学院几乎所有老师都参加了迎评工作,根本没有人去想自己“是不是国重室的人”。大家分成材料组、展板组、仪器平台组、访谈组等多个小组,在完成平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不计投入、全心付出,共同为评估出力。抱着“最大的问题是觉得没问题”的想法,所有的材料一遍遍检查,每个人都不敢有半点闪失。

  以展板组为例,几十块展板都要请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一一校对,然后请曲景平、刘昌胜提建议,修改的次数已经数不清楚。2016年暑假,谢静莉等老师几乎天天和位于重庆的设计公司打电话、发微信沟通。

  “材料组的原则是把每一笔钱都算清楚,让每一个数据都有支撑材料。”周燕老师介绍说,材料组的老师把每一个经费本、每一份项目合同都复印下来,把1000多篇论文全部查新,把每一次国际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数全部搜集整理,最后形成了厚厚的4本支撑材料。为了方便专家查阅,每一本材料还像工具书一样侧面印刷不同颜色。

  许建和表示,实验室将实行“三二一”模式,即:突出“三个面向”,面向生物工程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落实“两项措施”,加快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步伐,增强创新驱动和行业引领的能力;明确“一个目标”,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