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影响血凝仪测定血凝试验质量评价结果主要因素分析

2018.8.06
头像

韩金龙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随着血凝仪的广泛使用,血凝常规也步入了自动分析时代,给临床的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呢?这是我们每一位临检工作者不断最求的目标。笔者有意对凝血仪测定血凝试验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采集前一星期禁用阿司匹林肝素和华法令等抗凝药物及其它影响凝血试验的药物(特殊病例除外);采集前三天禁食牛奶、豆浆等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采血当天早晨空腹抽血,否则影响检验结果。采血时尽量不用止血带来扎血管,若用扎带压力要小,时间短。采血要一针见血,抽血速度要慢且均匀,不能在瘀血部位取血,正在静脉滴注的病人应从对侧静脉采血,不应在点滴的针头处取血,不要拍打抽血部位,避免产生凝血、溶血、气泡和组织液混入。采血后应拔掉针头沿管壁缓慢加入试管(避免气泡,因气泡可使纤维蛋白V因子、Ⅻ因子变性)立即与抗凝剂颠倒混匀避免用力振荡,并加盖防止CO2逸出PH升高使PT和APTT结果延长〔2,3〕。二、标本处理:草酸钠、EDTA和肝素不适合做抗凝剂。应选择用109mnol/L枸缘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应控制为9:1;用硅化试管或塑料管中以免出现冷激活现象;以相对离心力1000g,离心10分钟,或2500转/m2m离心15分钟,避免产生泡沫浑浊、溶血、脂血或黄疸标本可能引起的错误结果。三、标本测定:分离血浆后应立即测定在1h时内测完。若不能立即测定在4℃冰箱中不应超过2h,血浆应在原试管中不宜移出。测定时应用一次性加样器及样品杯。温度控制在37℃±1℃APTT孵育激活时间一定要充分准备3mim,否则血凝因子激活不完全可导致错误结果、若仪器为磁珠法应防止磁场干扰〔4〕。四、结果报告:PT测定报告应以INR值报告,因为检测PT由于采用不同来源的凝血货酶,其敏感度相差较大〔5〕。国际敏感度指数(ISI)愈大表明该试剂灵敏度愈低。有时按PT值和比值PTR报告相差很大的标本按INR的报告可能相近。如同一份血标本,两个实验室分别用ISI为3和1.2的凝血活酶分别为1.64和3.5,结果相差悬殊。但是如果换算成INR则1.643=4.49,3.51.2=4.49,两者的INR相同。使各实验室之间有对比性和指导临床上口服抗凝药物的用量。综上所述,血凝常规要想有一个准确的报告结果,必须各个环节都有质量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相辅相成,尤其是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才能正确的反映病人的出、凝血机制;才不会在工作中出现医疗差错,避免给临床带来误诊。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