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骨质疏松症知识问答:基础篇

2019.4.17
头像

梦幻般的艾克西利欧

Nothing is tur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也在同步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病人超过1亿,男女之比为3:7,其中,80%为老年患者。

  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谬误多多。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不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病,而把它看作是机体衰老的正常生理表现,对骨质疏松远远不像对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那么重视。即便体检查出有骨质疏松也往往不以为然,或是认为吃点钙片就行了。其实问题远非这么简单。今天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知识入手,回答基层医生常见的疑问。

  1.“骨质疏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骨骼由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和无机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酸盐)构成。如果把骨骼比作是一座建筑,有机物相当于房屋的钢筋,提供了骨骼的柔韧度;无机矿物质相当于混凝土(水泥),提供了骨骼的硬度,两者有机结合,骨骼才能既坚固又有韧性。

  人体的骨组织是一个“活”的器官,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变化(即“骨重建”)之中,破骨细胞不断地清除“受损或老化”的旧骨,成骨细胞不断地促进新骨形成,以此完成骨骼的“新旧更替”(即骨重建)。随着机体的衰老、激素的变化,一方面由于骨胶原蛋白的分解大于合成,使得骨骼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骨骼韧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骨骼中的无机矿物质(主要是钙质)流失增加,使得骨骼的硬度也开始下降。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流失引起“骨量减少”,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症如何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进一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大多数骨质疏松病人属于此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女性65岁、男性 70 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是指发生于青少年,原因尚不明确的骨质疏松症。可以看出,绝经后雌激素的急剧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主要影响步入更年期的女性;而当她们进入70 岁之后又因骨代谢改变会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发生的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可以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症、性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等)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有哪些危险因素?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与基因有关)、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这些因素都是我们自己不能控制的。人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种、性别、亲属等,人也不能改变衰老的趋势。

  可控因素: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缺乏运动、制动、熬夜、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癌药等)。

  4.骨质疏松格外“青睐”哪些人?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包括因卵巢切除导致雌激素下降的女性)。

  2)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者。

  3)缺乏户外运动,尤其是长期卧床者,也包括缺乏运动和光照的办公室“白领”。

  4)明显消瘦、体重过轻者。

  5)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抑郁药物等。

  6)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喜欢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者。

  7)合并某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肝肾疾病、胃肠道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8)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如父母有骨质疏松病史或轻微跌倒后发生骨折的经历)。

  5.为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由于女性青春期发育及骨骺闭合均早于男性,并且体重和肌肉量大多比男性低,对骨骼的应力刺激偏弱,因此,女性的骨密度,尤其是骨量峰值比男性要低,这是原因之一;其次,绝经期随着雌激素断崖式下降,致使骨量流失速度远远高于男性,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是男性患者的2~8倍。

  6.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及危害

  (1)腰背疼痛、腿脚抽筋: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弯腰、咳嗽、肌肉运动、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仰卧时疼痛减轻。此外,骨质疏松患者常有频繁性的腿脚抽筋。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当身体出现骨质疏松时,椎体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常多个胸腰椎压缩变形,使身高变矮。

  (3)脆性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轻度摔倒或日常的肢体动作即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

  (4)呼吸功能受损:如患者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影响胸廓活动,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由于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特别容易得感冒和肺炎。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增加死亡率,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7.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仪器诊断。如果病人已经发生“脆性骨折”,即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就发生骨折,如咳嗽两声就导致肋骨的骨折,下楼梯仅仅踩空一下没有摔倒就导致小腿骨折,这种情况不做骨密度检查就可以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但是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病人,则需要借助骨密度检查来诊断骨质疏松症。检查方法是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骨密度高低用T值(T-Score)表示,T值表示被测对象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相比,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数值前面“+”、“-”号表示高于或低于正常青年人骨峰值;后面的数字,是指被测人的骨密度与正常同性别青年人骨峰值之间差几个标准差。如+2.0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同性别青年人骨峰值2个标准差;-1.5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同性别青年人骨峰值1.5个标准差。

  诊断标准:T≥-1.0SD属正常;-2.5SD<T<-1.0SD为骨量减少;T≤-2.5SD为骨质疏松。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很多体检机构采用的是超声骨密度检查,测量部位是双手指或是足跟,这样的检查结果只能作为筛查,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最终诊断。如果筛查有问题,建议再到医院做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明确诊断。

  8.为什么说预防骨质疏松要“趁早”?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此后峰值开始逐渐下降。年轻时增加钙摄入和适当运动,可以促进骨生长,提高骨密度的峰值。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在年轻时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会推迟,程度也比较轻。如果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基础打得不好,“峰值骨量”偏低,就容易提前发生骨质疏松。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年轻时做起,从小就要注意锻炼、常晒太阳、注意膳食平衡及补钙。


医脉通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