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挖掘法对水稻根系分析的研究

2019.5.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对农作物根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就在研究中,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影像技术更是使得在田间定点观测根系的生长和形态成为可能,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根系分析仪或者根系分析系统等精密仪器进行分析测定。今天主要是简单介绍一种对水稻根系研究的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水稻根系由于纤细并长期生长在淹水环境中,进行准确而完整取样、测定与观察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研究法上相对滞后,大多是在借鉴其他植物根系研究法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特点加以改造而成。操作中一般使用挖掘法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挖掘法的不同介绍如下。

自从1923Weaver将挖掘法首次应用于水稻根系研究后,水稻根系研究法开始步入正轨。如今人们在其基础上结合其他方法的优点创新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水稻根系分布形态的挖掘法。

1 原状土片法

用铁板取根器(厚3mm,长宽各750px,一端磨利),以稻株为中心,掘取长等于行距、宽125px、深750px的土片,将薄的一面固定在钉盘上喷雾,洗去泥土沙砾,从而得到保持原有伸展形态的稻根标本。

2 原状土柱法

用铁板取根器或西瓜刀,以稻株为中心掘取长等于行距,宽等于株距,深等于750px的土柱,按厚 125px横切成4~6层,装入尼龙网袋,在50%盐水中浸1~2d,洗去泥土,淘去沙砾,剔除杂物,得到单株各层次的稻根,然后按需要测定各层稻根的鲜重、 体积和干重。此法简单易行,对根系损伤较小,可展现稻根在土中的立体分布。

3 网袋法

移栽前按每株计划的面积在田间打入一根相应直径、深750px的铁管,挖去管入泥土,再用直径小 25px的铁管包裹尼龙袋贴于大管管壁,将内管填满泥土,最后依次抽出两根铁管。简而言之,就是在田间预先埋入一个网袋,正中种稻一株,根据需要在一定时期 连袋挖回,冲净泥土,获得较完整的根系,可用于各项指标的测定。此法是1991Steen,E.首先采用的,其优点是直接在大田进行实验操作,所获得的 根系样本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4 简易根箱法

我国着名水稻专家丁颖曾用此法在水稻根系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点是可准确可靠地展现水稻根系 在土壤中的立体分布情形。具体操作为:在未移栽水稻之前预先在田间挖一方形坑,长宽为稻株的株行距或其整倍数,深约750px,然后放入一相应大小的木制框架,框架的空间用铁丝网或不锈钢纱窗网格分隔成几层,每填一层挖起的土壤就固定一层。直到与稻田齐平,然后就成了稻田的一部分。这样就保证了箱框内水稻与 大田生长的完全一致,需用时从田间挖出来,用水由上至下逐层淋洗掉土壤沙砾,就露出了由纱窗网格(铁丝网)固定支撑的完整的根系立体分布图。如果能用数码 相机或摄像机将此分布图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制成根系标本并作相应的处理,就可进行各根的坐标定位和各项根系参数的测试。

5 塑料管土柱法

将工程塑料硬管先横向切成长度不等(因需要而定)的管段(直径等于株距),再将管纵向劈为两半,不 论横向纵向都用金属套加螺丝合拢固定,立于深土坑中,管口与地面齐平,内装按试验需要所配制的/配合土壤0(由蛭石、细沙、细土组成)。播前根据管口面积 和体积在表层750px内施入NPK肥和有机肥,并灌水保持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为便于取样和防止水分沿管壁渗出,内衬塑料袋,并在管底装适宜的沙土,以防根系盘结。取样时先将地上部收割,再将管挖出,平放于水池中;去掉塑料管的合拢套,打开塑料管,露出土柱;待土柱变松散后,用水清洗根系;冲洗干 净后从水中取出完整根系,可进行各项指标测定。此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在作物根系研究上应用较多的方法,用于旱稻根系的研究较方便,其实质是揉合了 容器法优点的挖掘法。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