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指数与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

2019.8.06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作者:赵心宇 刘 辉 佟凤芝1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重指数(BMI)对血脂以及其它检验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估超重在导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某社区体检者,<70岁38人,≥70岁32人,检测BMI与血糖、血脂、血常规等项目。结果 70岁以上组BMI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1),与血糖等其他指标不相关(P>0.05)。<70岁组BMI与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关键词】  老年疾病;超重;临床生化;血常规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体重指数(BMI)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1〕。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中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数据显示:BMI每增加2,冠心病、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5.4%、6.1%和18.8%〔2〕。笔者注意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仍以中老年阶段为主,超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显然在中老年阶段起重要作用,但其在青年阶段是否对心血管系统发病也有影响尚未见专门的研究文献报道。由于超重主要影响血脂代谢间接引发心血管疾病,而年轻阶段和老年阶段对血脂的调节代偿能力有很大的区别,再考虑伴随增龄的体重增加也可能是衰老的结果。因此,将超重简单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可能并不全面。为此,本文将年龄因素与超重因素共同考虑探讨其对血脂以及其他化验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估超重在导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分组 随机抽取大连市某社区2008年度体检者,体检时无重大需住院治疗的各类躯体疾患,近2个月无服药史,近2 w无急性感染发生。共收集样本70人,其中70岁以下组〔平均年龄(54.00±10.365)岁,女∶男=1∶1〕共38人。70岁以上组〔平均年龄(80.50±6.325)岁,女∶男=1∶1〕共32人。研究对象对本项研究知性同意。

  1.2 身高、体重的测量方法 受检者脱鞋着轻装,采用专用身高、体重测量尺、秤,计量身高、体重精密度分别为0.1 cm和0.1 kg〔3〕。

  1.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体检人员空腹至少 10 h,体检当日早晨抽取静脉血2管,其中EDTA抗凝血一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个/mm3 )、红细胞(RBC,个/mm3)、血红蛋白(Hb,g/dl)、血小板(PLT,万个/mm3)、淋巴细胞计数(Lym)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另一管不抗凝,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Glu,mmol/L)、甘油三酯(TG,mmol/L)、胆固醇(Ch,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mmol/L)、 载脂蛋白A(ApoA,mg/L)和载脂蛋白B(ApoB,mg/L)等指标的测定。所有检测项目均参加全国质控,检测当日处于在控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BMI〔4〕与各检验指标的关系采用偏相关性分析,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与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上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

  2 结 果

  见表1。70岁以上组MBI与HLDH呈负相关(P<0.05)表1 不同年龄组间各项生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和LDLC与HDLC比值(L/H)呈正相关(P<0.05);与WBC、Neut呈正相关(P<0.01),与Glu等其他指标不相关(P>0.05);70岁以下组与Glu、血脂、血常规等均无相关性(P>0.05)。

  3 讨 论

  一般认为,BMI高与血脂关系密切〔5~7〕,但本文结果发现,在低年龄组BMI高时对血脂影响不大,70岁以下组BMI与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均无相关性,这可能与年轻人血脂代谢代偿能力强有关。相对高年龄组BMI增高与血脂关系密切,70岁以上组BMI与HDLC呈负相关、L/H比值呈正相关,由于H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抵抗因素,说明超重倾向对老年致病危险较大。

  本研究还发现老年人BMI高与与WBC、Neut计数呈正相关,说明老年人伴随BMI增高可能伴有系统炎症,进一步说明老年人的超重倾向对健康影响较大。

  本研究还显示,BMI升高与血糖等其他指标不相关。显然,简单的将超重特别是一般程度的超重或肥胖与各种疾病直接联系可能并不恰当,在阐述BMI对健康影响时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评估,并且有必要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 娟,刘 军,李建军.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1):2931.

  2 谢宗林,赵俐玲,陈卫玲.腹围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434.

  3 刘 辉,贾晓东,朱珊珊.中国人理想腹围的推定及腹围指数的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201.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61.

  5 汤晓斌,刘 兵,王玲玲,等.40~65岁干部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0):2724.

  6 Ogden CL,Carroll MD,Curtin L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2006;295( 13):154955.

  7 徐守清,郑剑勇.中老年教职工身体成分调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7(5):2315.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