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2019.8.15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血液在血管内凝固生成的血凝块称为血栓,因血栓堵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即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深部静脉栓塞以及微循环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栓塞病等。其病因常由于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原因如抗凝或纤溶系统的缺陷、抗凝物质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抗体、纤溶系统障碍等引起。目前的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与血栓前状态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包含了形成血栓的三大要素,即血管因素、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病理生理状态,是机体处于一种最接近血栓的状态。

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的参考指标

筛选试验常用试验特异试验
1.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活化凝血时间(ACT)缩短
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
3.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
4.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或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增高
5.血浆或全血粘度(高剪切率)增高
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增高
2.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或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增高
3.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
4.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
5.纤溶酶原(PLG)含量增高
6.α2-抗纤溶酶活性增高
1.血栓调节蛋白抗原增高或内皮素-1(ET-1)增高
2.P-选择素(即GMP-140)含量增高

3.凝血酶原片断或纤维蛋白肽A增高
4.组织因子(TF)增高
5.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增高
6.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减低或其抑制物(PA)增高
7.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增高

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有哪些?

溶栓治疗是用溶栓药物将已形成的血栓或堵塞血管的栓子溶解,使血管再通,是目前治疗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措施。血栓的主要成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溶栓的根本任务是溶解其中的纤维蛋白,是由被激活的纤溶酶原形成的纤溶酶将纤维蛋白溶解成小碎片,使血栓溶解。

溶栓的药物,一类是作用于纤溶酶原的激酶,如尿激酶、链激酶;另一类是作用于纤维蛋白的蛋白水解酶,如纤溶酶、胰蛋白酶、曲酶蛋白酶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了解纤溶状况,随时调整溶栓药物以达到既能够溶栓又不出血的目的。

用以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试验参考值允许范围用途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分钟30~60分钟纤溶酶活性筛选
凝血酶时间16~18秒大于参考值5倍 100秒反映Fbg减少、FDP增多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量2~4克/升0.5~1克/升
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0毫克/升>2000克/升(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溶亢进指标
血浆D—二聚体<0.5毫克/升16~30毫克/升 6小时
2.5~2.7毫克/升24小时
血栓被溶解的直接证据,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PLG)活性80%~120%2小时 <50%
48小时恢复正常
纤溶酶前体
α2-抗纤溶酶
(α2-AP)活性
80%~120%2小时 <50%天然存在pl抑制剂,纤溶酶形成指标


互联网
文章推荐